第3章 辣媳初显威,怒怼搅局人
周围的议论声越来越大,李淑芬的脸色也沉了下来。
如果林姝品行有问题,这笔订单她绝不能给。
人群中窃窃私语声越来越响。
“这个林姝,看着挺老实的,没想到…烈士遗孀都这样,唉,世道变了。”
“工会同志,您可要考虑清楚啊。”
李淑芬听着周围的议论,眉头皱得更紧了。
她的手不自觉地摸了摸口袋里的钱,心里开始犹豫。
工会的名声不能砸在她手里。
林姝没有像泼妇一样对骂,反而冷笑一声,看着张小梅:“我们家的钱?
请问是哪一笔钱?
是我丈夫的抚恤金,还是你们准备卖我工作名额的那二百块?”
她声音不大,但每个字都像一记耳光。
张小梅的脸色瞬间变了,眼神开始闪躲。
她没想到林姝会把这件事当众说出来。
“你…你胡说什么!”
张小梅结结巴巴地反驳,但声音明显底气不足。
围观的人群开始交头接耳,眼神也变得微妙起来。
卖工作名额?
这可是大事啊。
她接着说:“你说我不孝?
我婆婆把我赶出家门,只给我一口破锅,限我三天自生自灭。
我为了活下去,凭自己的手艺赚钱,这叫黑心?”
她的话瞬间让舆论反转,众人看向张小梅的眼神充满了鄙夷。
“什么?
就给一口锅?”
“三天自生自灭?
这也太狠了吧。”
“人家丈夫刚牺牲,就这么对待儿媳妇?”
人群中开始有人为林姝鸣不平。
一个大妈摇着头:“这王翠花也太过分了,烈士遗孀都这么欺负。”
张小梅急得跳脚:“你们别听她瞎说!
她就是想博同情!”
可惜没人理她,反而有人开始指点张小梅:“你这小姑子也不是东西,嫂子都这样了还落井下石。”
“至于烂肚子,”林姝举起一块糖,转向众人,“我的糖干不干净,大家吃了就知道。
倒是有些人,心是烂的,嘴是臭的,说出来的话,才真让人恶心!”
张小梅被怼得脸色煞白,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
林姝掰开手里的水晶松子糖,晶莹剔透的糖体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松子颗颗分明。
“谁要尝尝?”
林姝大方地分发糖果。
几个胆子大的立刻接过来尝了尝,眼睛顿时亮了:“哎呀,这糖真不错!
又甜又香,松子还特别酥脆!”
“我也要尝尝!”
“给我也来一块!”
围观的人争相品尝,赞不绝口。
张小梅看着这一幕,脸色更加难看。
她本想砸林姝的招牌,结果反而给她做了免费广告。
李淑芬的眉头舒展开来,眼中满是赞赏。
她大声说:“我相信林姝同志!
烈士的家属,我们工会必须支持!”
她从兜里掏出二十块钱,拍在林姝手里:“这是定金!
我信得过你的手艺,更信得过你的人品!”
李淑芬也拿了一块糖尝了尝,满意地点点头:“就这个味儿!
咱们厂里的职工肯定喜欢。”
她转向张小梅,语气严肃:“小同志,以后说话要负责任。
污蔑烈士家属,这可不是小事。”
张小梅被说得脸红脖子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二十块钱!
在当时是一笔巨款!
李淑芬的公开站台,等于给了林姝最强有力的背书。
张小梅彻底傻眼,在周围人鄙夷的目光中,灰溜溜地跑了。
林姝不仅保住了订单,还第一次在人前为自己正名!
“辣媳”之名,初显锋芒。
围观的人群开始散去,临走前还不忘对林姝说:“小林,好样的!
有骨气!”
“以后有人欺负你,就报我们的名!”
“你这糖真不错,以后我们也来买!”
林姝一一道谢,心里暖暖的。
这是她来到这个时代后,第一次感受到这么多善意。
林姝感激地向李淑芬道谢,并冷静地和她商讨交货时间、包装要求等细节。
她展现出的专业和沉稳,让李淑芬更加确信自己没有看错人。
“李姐,您看这样行不行,我三天后交第一批一百包,剩下的一百包五天后全部交齐。”
林姝掏出纸笔,认真地记录着。
“包装就用这种油纸包好,外面再套个小纸袋,上面写上水晶松子糖几个字。”
李淑芬越听越满意:“你想得真周到。
价格还是之前说的,一包五分钱,二百包就是十块钱。
这二十是定金,交货时我再补齐尾款。”
“没问题!”
林姝痛快地答应了。
拿着沉甸甸的定金,林姝没有被冲昏头脑。
她清楚,这次是小姑子,下次可能就是婆婆亲自上门。
在那个破屋子里,根本无法安全地完成这笔大订单。
她必须要有自己的地方。
回家的路上,林姝一首在思考。
张小梅今天丢了这么大的脸,肯定会回去添油加醋地告状。
王翠花知道自己有了这么大一笔订单,还不得红眼病?
而且那间破屋子实在太简陋了,连个像样的灶台都没有,怎么能保证糖的品质?
万一做砸了,不仅要赔钱,名声也要彻底毁了。
不行,她必须另想办法。
200包糖,光靠她一个人三天三夜也做不完。
她需要帮手,更需要一个真正懂行的老师傅来把控品质,让水晶松子糖的口感无可挑剔。
一个被遗忘的名字浮现在她脑海里。
林姝回忆着前身的记忆。
做糖这活儿看似简单,其实门道很多。
火候差一点,糖就会发苦;温度控制不好,就凝固不了;松子放早了会糊,放晚了不入味。
这些技巧,都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才能掌握。
她想起村里老人们常提到的一个名字孙建国。
据说这人原来是国营糖厂的首席技师,做糖的手艺没人能比。
可惜脾气太臭,得罪了厂长,被开除了。
现在住在村东头的“牛棚”里,过着半隐居的生活。
她打听到,被国营糖厂开除、据说脾气臭得能熏死人的糖果老师傅孙建国,就住在不远的“牛棚”里。
王翠花母女吃了瘪,绝不会善罢甘休,肯定会想更毒的招数抢钱。
时间紧迫,内忧外患之下,林姝攥着定金,敢不敢去敲那个据说“谁去谁倒霉”的院门?
这个倔老头,会是她的助力,还是又一个劫数?
林姝站在村东头,远远地看着那个破败的小院。
院门紧闭,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几只野鸡在门前觅食。
“那老头脾气确实不好。”
路过的村民好心提醒她,“上个月村长去找他修水车,被骂得狗血淋头。
你一个小姑娘,还是别去招惹了。”
可林姝知道,时间不等人。
张小梅回去肯定会搬救兵,她必须在王翠花反应过来之前,把一切都安排妥当。
她深吸一口气,攥紧手里的定金,朝那扇破旧的院门走去。
成败在此一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