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两块红烧肉引发的战争“同学,你这餐盘里的菜堆得都快溢出来了,
怎么还盯着我这勺子看?”食堂阿姨手腕轻巧地一抖,
那块油光发亮、肥瘦相间的红烧肉便从勺边滑落,回归到大锅里,仿佛从未被舀起过。
我的目光紧随那块肉,几乎要把它盯穿。“阿姨,就多给一块嘛,
你看我今天这么早来排队...”我试图挤出最乖巧的笑容。阿姨不为所动,
菜勺在她手中灵活地舞动,三两块肉配上满满的土豆,精准地落在我的餐盘里,
分量与前面几个男生获得的形成鲜明对比。“后面还有人排队呢,别耽误大家时间。
”她不耐烦地挥挥手。我端着餐盘,目光扫向身后那个高个子男生。阿姨一见是他,
顿时眉开眼笑,手腕也不再抖动,结结实实一满勺肉倒进他的盘子,甚至额外加了半勺汤汁。
“小张啊,训练辛苦了吧?多吃点才有力气!”“谢谢王阿姨!”男生咧嘴一笑,
露出一口白牙。我阴沉着脸找了个位置坐下。
大学食堂的生存法则简单粗暴——男生总能获得更多食物,尤其是那些运动队的。而我,
王晨,一个身材瘦小、貌不惊人大一新生,永远只能得到标准份量,甚至更少。“看开点,
食堂阿姨都这样。”室友李晓芸在我对面坐下,她的盘子里肉也比我的多,“你夸她两句,
说她今天气色好,说不定下次就多给你点。”我闷头扒饭,“我不擅长拍马屁。
”“那你就永远吃土豆配肉汁吧。”李晓芸耸耸肩,“除非你变成男生。
”这句话点亮了我脑中的灯泡。不能变成男生,但我可以“创造”一个男生啊。第二天中午,
我再次排在王阿姨的窗口前。轮到我的时候,她依旧面无表情地准备舀菜。“阿姨,
”我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您知道张浩师兄吗?就是篮球队那个高个子。
”王阿姨的手顿住了,眼睛突然亮起来,“怎么了?”我故作羞涩地低下头,
“他昨晚...约我出去看电影了。”说完我还恰到好处地脸红了一下。这招立竿见影。
王阿姨的脸上瞬间绽放出笑容,手腕一抖,两大块红烧肉稳稳落在我的餐盘里。“哎呀,
小张那孩子可不错,篮球队主力,前途无量啊!”她又多加了一勺排骨,
“你们年轻人多相处相处,互相帮助嘛!”我强忍住胜利的微笑,
端着前所未有的丰盛午餐找了个角落享用。原来,
这就是“媚男”食堂阿姨的软肋——她不是简单地偏爱男性,
而是渴望参与年轻人的浪漫故事,像个幕后导演般促成一段段姻缘。从此,
我给不同的男生“造黄谣”成了常态。今天是被篮球队员追求,明天是和学生会干部暧昧,
后天又是跟某个社团团长约会。我的餐盘总是满满当当,食堂阿姨看我的眼神也越来越慈祥,
仿佛我是她亲手栽培的恋爱专家。“你这样会不会玩太大了?”李晓芸有些担忧地问。
我啃着额外获得的鸡腿,含糊不清地回答:“生存智慧,懂吗?再说了,
我又没真的损害谁的名誉,就是说有人约我出去而已。”“但那都不是真的啊!
”“食堂阿姨多给我几块肉也不是真的爱情啊。”我理直气壮,“各取所需罢了。
”这种小把戏我一直玩到学期末,直到更大的生存问题出现。
2. 贫困补助金的角逐“特别贫困补助金?”我盯着辅导员发的通知,心跳加速。五千元,
对我而言简直是天文数字。我来自一个偏远小县城,父亲早逝,母亲在服装厂做工,
月入不到三千。我的学费是贷款来的,生活费全靠自己打工和极度节俭。
但申请条件极为苛刻,名额只有一个。我需要这份钱,迫切需要。“听说沈岸也申请了。
”李晓芸悄声告诉我,“他看起来不像贫困生啊,用的还是最新款手机呢。
”沈岸是我们班的独行侠,长相清秀,成绩优异,但性格孤僻,很少与人交流。
我见过他用那部手机,确实价格不菲。在补助金评审前一周,我偶然在市中心看到沈岸。
他站在一家高档餐厅门口,穿着不像平时在学校那样朴素,
而是一身看起来就价格不菲的休闲装。更让我惊讶的是,他手里拿着一张演唱会门票,
正在与人通话。“...好不容易抢到的,今晚就去看...”断断续续的话语飘入我耳中。
我迅速躲到一旁。一场演唱会?最便宜的票也要三百多吧?这哪里像贫困生?
一股正义感与私心交织的情绪涌上心头。如果他能负担得起演唱会,
那就不该和我争夺有限的补助资源。第二天,我向辅导员匿名举报了沈岸。
“我看到沈岸同学昨晚去听了演唱会,票價不低,还用着最新款手机,
看起来并不符合特别贫困补助的申请条件。”辅导员很重视这个信息,找沈岸谈了话。
具体过程我不清楚,但结果是沈岸主动撤回了申请。补助金顺利落入了我的口袋。
当我拿到那张印着我名字的批准通知时,内心雀跃不已。这意味着接下来半年,
我不必同时打三份工,可以有更多时间学习,甚至可以买些像样的衣服。然而好景不长。
就在公示期的最后一天,沈岸在教室门口堵住了我。“王晨,我们谈谈。
”他的声音冷得像冰。我故作镇定地跟他走到走廊尽头。“是你举报我的,对吧?
”他直截了当地问。我心跳加速,但强装无辜,“举报什么?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别装了!”他突然提高音量,“辅导员虽然没说,但我查到了是谁举报的。
你知道那场演唱会是怎么回事吗?那是我表哥送的生日礼物!他临时有事去不了,
才把票给了我!”我愣住了,但仍嘴硬:“那手机呢?
最新款的...”“我妈妈省吃俭用三个月才给我买的!她怕我在大学被人看不起!
”沈岸的眼睛红了,“而你呢?就为了这笔钱,毁掉别人的名誉和机会?
”周围已经有同学在驻足观看。我脸上***辣的,
但仍固执地说:“贫困生就不该有那么贵的东西...”“王晨,”他几乎是吼出来的,
“没了这钱你会饿死吗?”我抬起头,直视着他愤怒的眼睛,郑重地点头:“会。”那一刻,
空气凝固了。沈岸脸上的愤怒逐渐转为一种复杂的表情,有惊讶,有不解,还有一丝怜悯。
他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说,转身离开了。我站在原地,
脸上***辣的感觉逐渐被内心的冰凉所取代。我知道,从道德上讲我可能错了,
但生存的压力让我别无选择。或者说,我真的别无选择吗?
3. 代价与反思获得补助金后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起初,
经济压力的确减轻了不少。我不必周末清晨五点起床去早餐店打工,也不用晚上熬夜做家教。
有了更多时间学习,我的成绩确实有所提高。但内心的负担却越来越重。
每当在校园里遇到沈岸,我都会下意识地躲开。他并没有对外宣扬我的行为,
甚至没有再提起那件事,但这种沉默反而让我更加不安。我曾经试图道歉,
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说什么呢?说“对不起我抢了你的补助金,但我确实需要它”?
更糟糕的是,食堂王阿姨不知从哪儿听说了补助金的事。有一天打饭时,
她突然问:“小晨啊,听说你拿到了学校的特困补助?”我心里一紧,含糊地嗯了一声。
她若有所思地看了看我,然后舀了比平时多一倍的菜给我,“年轻人不容易,多吃点。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一直费尽心机从她那里多骗几块肉,却从未坦诚过自己的处境。
如果我一开始就告诉她我的经济困难,她会理解吗?大学校园就像一个小型社会,
秘密很难长久保持。渐渐地,班里有些同学开始疏远我。没有人明说,
但我能感觉到他们看我的眼神变了。“听说沈岸因为没拿到补助金,
暑假不能留在学校准备考研了,得回家帮忙干农活。”一天,李晓芸无意中提起。
我的心猛地一沉。“他...他家很困难吗?”“比我们想象的要困难。他父亲早逝,
母亲多病,家里还有个奶奶要照顾。那部手机确实是他妈妈省吃俭用买的,
怕他在大学被人看不起。”我沉默了。那一刻,我意识到自己为了生存,
变成了曾经最鄙视的那种人——为了一点利益,不惜伤害他人。学期末的哲学课上,
老师正好讲到了伦理学中的“电车难题”:为了多数人的利益,是否可以牺牲少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