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第一章"死人了!老爷死了!" 凄厉的尖叫声划破清河县城的夜空,

张府上下顿时乱作一团。管家张福手持灯笼,颤抖着推开书房的门,烛光摇曳中,

一幅血腥的画面映入眼帘。清河县首富张万贯倒在书案前,

胸口正中插着一把寒光闪闪的匕首,鲜血早已凝固发黑,显然已死去多时。他双目圆瞪,

似乎死前看到了什么令人震惊的景象,左手紧紧攥着,仿佛要抓住什么重要的东西。"快,

快去报官!"张夫人闻讯赶来,看到丈夫的惨状,险些晕厥过去,被丫鬟们扶住才没有倒下。

"我的老爷啊,你死得好惨啊!"不到一炷香的时间,

清河县县衙的捕头李大牛就带着一众衙役赶到了张府。李大牛在清河县当了十几年捕头,

大小案子见过不少,但眼前这个案子却让他眉头紧锁。"奇怪,真是奇怪。

"李大牛仔细查看现场,越看越觉得蹊跷。"你们看,这书房的门窗都是从里面反锁的,

窗户也插得严严实实,凶手是怎么进来的?又是怎么出去的?

"几个衙役也围着书房转了好几圈,确实找不到任何可以进出的通道。书房位于张府内院,

四周都是高墙,墙头还插着尖锐的瓦片,根本不可能有人翻墙而过。更奇怪的是,

房间里的财物一样没少,金银首饰、古董字画都完好无损地摆在原处。"会不会是仇杀?

"一个年轻的衙役提出疑问。"张万贯在生意场上得罪过不少人,说不定有人想要他的命。

"李大牛摇了摇头:"如果是仇杀,为什么不拿走任何财物?

而且这密室的布局实在太奇怪了。"他指着紧锁的门窗说道:"凶手杀人后如何离开?

难道会遁地术不成?"张夫人哭得梨花带雨:"捕头大人,你一定要为我家老爷报仇啊!

我们张家在清河县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家,怎么能让凶手逍遥法外?""夫人放心,

我一定会查个水落石出。"李大牛虽然这样说,心里却犯起了嘀咕。这个案子实在太诡异了,

完全没有头绪。连续三天,李大牛带着手下的衙役们仔细搜查了整个张府,

询问了所有的下人,甚至请来了仇作验尸,但都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验尸结果显示,

张万贯确实是被匕首刺穿心脏而死,死亡时间大概在子时左右。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发现。

"这可如何是好?"李大牛愁眉苦脸地坐在县衙大堂里,对着一堆卷宗发呆。按照惯例,

命案必须在一个月内破获,否则他这个捕头就要被撤职查办。可是眼前这个密室杀人案,

他实在是束手无策。就在李大牛一筹莫展的时候,县令赵大人匆匆走了进来。

赵县令是个精明的人,深知张万贯在清河县的影响力,如果这个案子破不了,

恐怕会引起不小的风波。"李捕头,案子查得怎么样了?"赵县令问道。

李大牛苦着脸回答:"回禀大人,卑职实在是没有头绪。这个案子太过诡异,

完全找不到凶手进出的痕迹。"赵县令沉思了一会儿,

突然眼睛一亮:"我听说城西有个王半仙,据说能掐会算,断事如神。不如请他来帮忙看看?

""王半仙?"李大牛有些疑惑。"大人是说那个在街头摆摊算卦的?""正是他。

"赵县令点头说道。"虽然他平时看起来不起眼,

但我听说他曾经帮助附近几个县破过不少奇案。既然常规手段行不通,不妨试试他的本事。

"李大牛虽然心里有些不以为然,但眼下也确实没有其他办法,只好答应下来。当天下午,

他就亲自前往城西,去请这位传说中的王半仙。城西的一条小巷里,

王半仙正坐在一个破旧的摊子前,面前摆着几本泛黄的古书和一个缺了口的茶碗。

他看起来大约五十来岁,身材瘦削,留着山羊胡子,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袍,

完全就是一副江湖术士的打扮。"王先生,县令大人有请。"李大牛上前说道,

态度还算客气。王半仙抬起头来,一双眼睛却格外有神,仿佛能看透人心。

他打量了李大牛一番,淡淡地说:"是为了张万贯的案子吧?

"李大牛吃了一惊:"先生怎么知道?"王半仙收拾起摊子,缓缓起身:"昨晚我观天象,

见紫微星黯淡,白虎星当头,知道必有血光之灾。今日你神色焦虑,眉间带着煞气,

自然是为了凶案而来。"虽然觉得这些话有些玄乎,

但王半仙的准确判断还是让李大牛心中一震。看来这个王半仙确实有些本事,

说不定真的能帮上忙。第二章县衙大堂内,赵县令端坐在公案后面,李大牛站在一旁,

而王半仙则被请到了堂下。尽管身份悬殊,但王半仙神态自若,丝毫不显拘束。"王先生,

久闻大名,今日终于得见。"赵县令客气地说道:"张万贯命案一直悬而未决,

还望先生指点迷津。"王半仙微微一笑:"县令大人客气了。不过在下有个规矩,

必须亲自到案发现场查看,才能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这个自然。

"赵县令立即吩咐李大牛:"你亲自陪王先生走一趟,张府那边我已经打过招呼了,

他们会全力配合。"半个时辰后,王半仙跟着李大牛来到了张府。张夫人听说来了一位高人,

连忙出来迎接,眼中满含期待。"王先生,我家老爷死得好惨啊,您一定要为他申冤!

"张夫人说着又要掉眼泪。王半仙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径直朝书房走去。

书房的现场基本保持原样,只是尸体已经移走了。王半仙站在门口,没有急着进去,

而是先仔细观察了一番门框和门锁。"这门锁没有被撬过的痕迹。"王半仙伸手摸了摸门锁,

又蹲下身子查看地面。"地上也没有打斗的迹象,看来死者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杀的。

"李大牛在一旁说道:"我们也是这样推断的。可是问题在于,凶手是怎么进来的,

又是怎么出去的?"王半仙这才走进书房,目光如炬地扫视着房间里的每一个角落。

与李大牛和其他衙役不同,他并没有过多关注血迹和凶器的位置,

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上。他走到书案前,仔细查看了桌面的摆设。

砚台里的墨汁已经干了一些,但还没有完全凝固,旁边散落着几张纸,其中一张写了一半,

毛笔就这样横放在纸上,显然是被突然打断了写字。"奇怪。

"王半仙皱着眉头说道:"死者是在写字的时候被杀的,可是他为什么没有呼救?

这房间隔音并不好,如果有人闯入,外面的人应该能听到动静。"接着,

他又注意到墙角的一个香炉。香炉里插着三根香,但是香灰却断成了三截,

不是自然燃尽的样子,更像是被什么东西震动过。"这香是什么时候点的?

"王半仙问张夫人。"应该是昨天晚上。

"张夫人回答道:"我家老爷每晚都会在书房点香静心,这是他多年的习惯。

"王半仙点了点头,又走到窗边仔细检查。窗户确实从里面插着,

而且插销上还有新鲜的木屑,显然是刚刚插上不久。他伸手摸了摸窗台,

发现上面有一层薄薄的灰尘,但某些地方却很干净,仿佛被什么东西擦过。"李捕头,

你过来看看这里。"王半仙指着窗台说道:"这些痕迹很有意思。"李大牛凑过来仔细查看,

但除了一些不规则的清洁痕迹外,什么也看不出来:"王先生,这说明什么?

"王半仙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继续在房间里搜寻着什么。最后,

他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发现了几根细小的线头,看起来像是从衣服上掉下来的。

"这些线头是什么颜色的?"王半仙仔细端详着。"看起来是深蓝色的,质地很好,

应该是上等绢布。"李大牛说道。王半仙将线头小心地收了起来,

然后对李大牛说:"现在可以去询问相关人员了。我想见见张万贯的家人和下人,

越详细越好。""这个好办。"李大牛立即吩咐人将张家的相关人员召集到了前厅。很快,

张夫人、管家张福,以及张万贯的独子张公子都来了。除此之外,还有几个贴身伺候的下人。

王半仙让他们围坐成一圈,自己则坐在中间,开始了第一轮的询问。"张夫人,

案发当晚你在做什么?"王半仙的声音很平静,但眼睛却紧紧盯着对方的表情。

"我早早就睡了。"张夫人擦着眼泪说道:"我家老爷有在书房待到很晚的习惯,

我平时都不会打扰他。""那你有没有听到什么异常的声音?""没有,什么也没听到。

如果听到了,我肯定会去看看的。"张夫人说着又开始哭泣。王半仙转向管家张福:"你呢?

昨晚有什么异常吗?"张福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实人,在张家做了二十多年,

一向谨小慎微:"小的昨晚按照惯例,在子时前给老爷送了一碗安神汤,然后就回房睡觉了。

老爷当时还好好的,正在书房写字。""送汤的时候,老爷在做什么?""在写字,

好像是在写什么重要的文件。小的不敢多看,放下汤就退出来了。"王半仙点了点头,

最后把目光投向了张公子。张公子大约二十五六岁,长相文雅,穿着一身深蓝色的丝绸长袍,

看起来颇有书生气质。"张公子,昨晚你在做什么?"王半仙问道。张公子似乎有些紧张,

回答时眼神有些闪烁:"我在自己房里读书,很晚才睡。""读的什么书?""《春秋》。

"张公子答得很快。"从什么时候开始读的?""从戌时开始,一直读到子时过后。

"王半仙注意到张公子说话时右手不自然地藏在袖子里,

而且他的袖口处似乎有一些黑色的痕迹。这些细节让王半仙心中起了疑心,

但他没有当场戳穿,而是继续若无其事地询问其他人。通过一番询问,

王半仙基本掌握了案发当晚各人的行踪。表面上看,每个人都有充分的不在场证明,

但王半仙敏锐地感觉到,这个看似完美的密室杀人案背后,一定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第三章询问结束后,王半仙并没有立即下结论,而是提出要单独和每个人再谈一次。

这种做法让在场的人都有些紧张,尤其是张公子,他的脸色明显变得苍白起来。"李捕头,

我们先从张夫人开始。"王半仙说道。张夫人再次被叫到一个安静的房间里。

王半仙的问话变得更加细致入微。"夫人,你和张万贯结婚多少年了?""二十八年了。

"张夫人回答。"感情如何?""很好,我家老爷待我不薄。"张夫人说着,

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情。王半仙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细节:"夫人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张夫人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开口了:"其实,最近这段时间,老爷的行为有些反常。

""怎么反常?""他经常一个人在书房里呆到很晚,有时候还会自言自语。

前几天我偷听到他在和什么人说话,好像在商量什么重要的事情。""什么重要事情?

"王半仙追问道。"好像是关于家产分配的事。

"张夫人压低声音说道:"我听到他提到了'义子'这个词,

可是我们家从来没有收过义子啊。"这个信息让王半仙心中一动。他继续问道:"除了这些,

还有别的异常吗?""有的。"张夫人点头说道:"前几天公子和他父亲发生过争吵,

声音很大,整个院子都能听到。""争吵什么?""具体的我没听清楚,

但好像是关于钱的事情。公子最近花销很大,老爷对此很不满意。"王半仙记下了这些信息,

然后让张夫人先回去,叫来了管家张福。张福的回答基本上与之前一致,

但王半仙还是从中获得了一些新的线索。"张福,你在张家这么多年,

对家里的情况应该很了解。"王半仙说道:"张万贯最近有没有什么异常?

""老爷最近确实有些心事重重。"张福想了想说道:"特别是这几天,

他经常一个人在书房里翻看一些旧文件,有时候还会长吁短叹。""什么旧文件?

""小的不敢多看,但好像是一些很久以前的契约和书信。

""你知道张万贯有没有收过义子?"王半仙直接问道。张福愣了一下,

然后点了点头:"确实有这么回事。大概是十几年前,老爷在外地做生意的时候,

收了一个叫王小山的孩子做义子。不过后来那孩子跟着商队走了,就再也没有消息了。

""王小山?"王半仙记住了这个名字:"张公子知道这件事吗?""应该知道的。

当时公子还小,很喜欢这个义兄。不过后来王小山走了以后,

老爷就不让家里人再提这件事了。"这个信息让王半仙更加确信自己的推测。

他让张福也先回去,最后叫来了张公子。张公子走进房间时,明显比之前更加紧张了。

他的手在微微颤抖,额头上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张公子,请坐。

"王半仙的语气依然很平和,但眼神却变得锐利起来。"先生有什么要问的,尽管问吧。

"张公子强作镇静地说道。"我想再确认一下,昨晚你真的一直在房里读书?""是的,

一直在读书。"张公子回答得很快,但声音有些发颤。王半仙突然站起身来,

走到张公子面前,仔细端详着他的衣袖:"公子这身衣服很漂亮,是什么料子的?

""丝绸的。"张公子下意识地想要缩回手臂。"袖口怎么有墨渍?

"王半仙指着张公子袖口的黑色痕迹说道。"读书的时候不小心蹭到的。"张公子解释道,

但语气明显不够自信。"奇怪。"王半仙摇了摇头:"你刚才说你在读《春秋》,

这是一本已经印刷好的书,不需要磨墨写字,怎么会蹭到墨汁?

"张公子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我...我是在做读书笔记。""哦?那笔记呢?

我想看看。"王半仙淡淡地说道。"笔记...笔记我烧掉了。

"张公子的声音已经开始发抖。王半仙冷笑一声:"张公子,你在撒谎。""我没有!

"张公子激动地站了起来:"你凭什么说我撒谎?""就凭这个。

"王半仙从袖子里掏出了那几根在书房里发现的线头:"这些线头的颜色和质地,

与你身上这件衣服完全一样。"张公子看到那些线头,整个人都僵住了。他的脸色变得惨白,

嘴唇不停地颤抖着。"还有,你刚才说从戌时读到子时过后,但是根据我的观察,

你父亲是在子时左右被杀的。而管家送安神汤的时间也是子时前,那时候你父亲还活着。

这说明凶手是在子时到子时后这段时间内行凶的。"王半仙继续分析道:"而这个时间段,

正好与你所说的读书时间重叠。"张公子彻底慌了,他连连摇头:"不是的,不是的!

我真的在读书,我没有杀我父亲!""那你解释一下,

为什么你的衣服线头会出现在案发现场?为什么你的袖口会有墨渍?"王半仙步步紧逼。

张公子已经说不出话来,他瘫坐在椅子上,浑身颤抖不止。就在这时,

门外传来了李大牛的声音:"王先生,找到了!我们在张公子的房间里找到了一把匕首鞘,

正好与凶器配套!"听到这话,张公子彻底崩溃了。

他抱着头痛苦地说道:"是我...是我杀了他...但是我不是故意的!

"第四章张公子的突然承认让在场所有人都震惊了。李大牛快步走进房间,

手里拿着一个精致的匕首鞘,正好与书房里的凶器成套。"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大牛厉声问道。张公子抬起头,

含泪水:"事情不是你们想的那样...我真的不是故意要杀他的..."王半仙坐了下来,

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些:"既然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你不如从实招来。

把事情的经过详细说一遍,或许还有转圜的余地。"张公子深深吸了一口气,

开始讲述那天晚上发生的事情。"那天晚上,我确实在房里读书。大概是子时的时候,

我听到父亲在书房里和什么人说话,声音有些激动。我觉得奇怪,因为那么晚了,

家里应该没有外人才对。""然后呢?"王半仙问道。"我悄悄走到书房外面,

想听听父亲在和谁说话。但是我贴着门听了很久,却只听到父亲一个人的声音。

我以为他是在自言自语,正准备离开的时候,却听到了一个让我震惊的消息。

"张公子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回忆那个让他至今难以忘怀的时刻。"我听到父亲在说,

要把家产分给他的义子王小山。他说王小山这些年在外面吃了很多苦,是时候补偿他了。

而且,父亲还说要正式收王小山为养子,让他继承张家的一切。

"这个消息让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李大牛问道:"王小山是谁?

"王半仙回答道:"是张万贯十几年前收的义子,后来离家外出,一直没有音信。

"张公子继续说道:"我当时就急了。我是张家的独生子,凭什么要把家产分给一个外人?

我推门进去,想和父亲理论。""父亲看到我进来,先是一愣,然后就很生气,

说我偷听他说话。我告诉他我反对这个决定,但他根本不听,还说这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

不容商量。""然后你们就吵起来了?"王半仙问道。"对。

"张公子点头承认:"我们的争吵很激烈。父亲说我这些年只知道花钱享乐,

从来不关心家里的生意,不配继承张家的基业。而王小山虽然不是亲生的,但品格端正,

能力出众,比我强多了。""这些话深深刺痛了我。我从小就被人夸奖,

从来没有被如此贬低过。我越想越气,就和父亲吵得更凶了。

"王半仙注意到了一个细节:"你父亲当时在写什么?""他在写一份文书,

好像是正式的家产分配协议。文书上写明了要将一半的家产分给王小山。

"张公子的声音变得更加痛苦:"我看到那份文书,彻底失去了理智。""然后发生了什么?

"李大牛追问道。"我想要抢夺那份文书,父亲不让,我们就扭打在一起。在争夺过程中,

我无意中碰到了父亲书案上的那把匕首。

"张公子的声音变得颤抖:"那把匕首是父亲收藏的古董,平时就摆在书案上当装饰品。

""争夺中,匕首不知怎么就刺进了父亲的胸口。我看到鲜血涌出来,

父亲瞪大了眼睛看着我,然后就倒下了。"房间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过了好一会儿,

王半仙才开口问道:"然后你做了什么?""我当时被吓坏了。

"张公子哽咽着说:"我不知道该怎么办。父亲已经没有了呼吸,我知道他死了。

我害怕被人发现,就想办法掩盖真相。""具体怎么掩盖的?

""我想起了小时候听过的密室杀人的故事,就决定伪造一个密室现场。

我把那份文书撕毁了,然后从窗户爬出去,再从外面把窗户插好。最后我回到自己的房间,

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李大牛皱着眉头:"但是书房的窗户离地很高,

你怎么能从外面插好插销?""我用了一根长竹竿。

"张公子说道:"我先在窗台上系了一根细线,线的另一端系在插销上。然后我爬出窗户后,

用竹竿顶住插销,同时拉动细线,就把插销插好了。最后我拽断细线,

竹竿也扔到了墙外的河里。"王半仙点了点头:"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窗台上有清洁的痕迹,

还有为什么插销上有木屑。你在操作过程中,竹竿刮到了插销的木头。""还有,

你在慌乱中撞到了香炉,所以香灰才会断成几截。

"王半仙继续分析道:"而你衣服上的线头,是在和你父亲争斗时被扯下来的。

"张公子全盘承认了王半仙的推断。他痛苦地说道:"我知道我犯了不可饶恕的罪,

但我真的不是故意要杀父亲的。我只是一时冲动,才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李大牛看着张公子,心情十分复杂。虽然这个案子终于破了,

但看到一个年轻人因为贪念而亲手杀死自己的父亲,还是让人感到悲哀。王半仙站起身来,

对李大牛说:"李捕头,真相已经大白了。剩下的就是走法律程序了。""等等。

"李大牛突然想到了什么:"那个王小山真的存在吗?张万贯为什么突然想起要分家产给他?

"这个问题让张公子也愣住了。他擦干眼泪说道:"我也不知道。

父亲确实收过一个义子叫王小山,但那都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

为什么他突然要把家产分给王小山,我真的不清楚。"王半仙沉思了一下,

说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就藏在张万贯撕毁的那份文书里。李捕头,

你们有没有仔细搜查过书房的废纸?"李大牛摇了摇头:"我们只是简单看了一下,

没有特别注意。""那现在就去看看吧。说不定能找到一些有用的线索。"王半仙提议道。

众人再次来到书房,开始仔细搜寻废纸篓和地面上的纸屑。经过一番努力,

他们真的找到了一些被撕碎的纸片。第五章废纸的搜集工作比想象中要困难得多。

张公子为了销毁证据,把那份文书撕得很碎,有些碎片甚至被他扔进了香炉里烧掉了一部分。

不过经过仔细搜寻,还是找到了不少碎片。王半仙让人拿来一张大桌子,

小心翼翼地将这些纸片拼凑起来。这是一个需要极大耐心的工作,

就像在做一个复杂的拼图游戏。"这里有一块。"李大牛找到了一个边角的碎片。

"这块应该是中间部分的。"张夫人也加入了拼凑的行列,她对丈夫的字迹最为熟悉。

经过大家一个多时辰的努力,终于将大部分碎片拼凑完整。虽然还有一些细小的部分缺失,

但主要内容已经清楚了。这确实是一份家产分配的文书,

上面明确写明要将张家一半的财产分给义子王小山。更让人惊讶的是,

文书上还提到了王小山的真实身份。"义子王小山,本名王山,现年二十八岁,

十五年前因家贫被本人收为义子。其人品行端正,聪慧过人,深得本人喜爱。

如今王山在外经商有成,本人念其多年在外辛苦,特将家产一半赠与,以表养育之恩。

"看到这些内容,在场的人都感到很困惑。

张公子问道:"父亲怎么会突然想起分家产给王小山?而且还说他在外经商有成,

这些消息是从哪里来的?"王半仙仔细端详着文书的内容,

突然注意到了一个细节:"你们看这里,

文书的末尾提到了一个日期:'王山将于近日返乡探亲'。""这说明什么?"李大牛问道。

"说明张万贯最近收到了王小山要回来的消息,所以才急着写这份分家产的文书。

"王半仙分析道:"但问题是,这个消息是谁告诉张万贯的?

"这个问题让大家都陷入了沉思。如果王小山真的要回来,那他现在在哪里?

为什么张万贯死了,他却没有出现?就在这时,管家张福突然想起了什么:"对了,

前几天确实有个陌生人来找过老爷。那人自称是王小山的朋友,说王小山现在在省城做生意,

过几天就要回来探望义父。""那人长什么样?"王半仙立即问道。"看起来三十来岁,

中等身材,穿着一身灰色布衣,说话有些外地口音。"张福回忆道:"老爷和他谈了很久,

后来那人就走了。""他有没有留下什么凭证,比如王小山的书信之类的?""有的,

他给老爷留了一封信,说是王小山写的。"张福说道:"老爷看了信之后很高兴,

说王小山这些年没有忘记张家的恩情。""那封信现在在哪里?"王半仙急切地问道。

张福想了想:"应该还在老爷的私人保险箱里。老爷把那些重要文件都锁在里面。

"众人立即前往张万贯的卧室,在一个隐蔽的角落里找到了那个保险箱。

张夫人拿出钥匙打开了箱子,里面确实有一封信。王半仙接过信仔细查看。

信纸是普通的白纸,字迹工整,内容大致是王小山感谢养父的恩情,说自己在外地经商多年,

现在事业有成,想要回来报答养父,并希望能够正式成为张家的一员。

"这封信有什么问题吗?"李大牛问道。王半仙皱着眉头说:"这封信本身没有明显的问题,

但是有一个疑点。如果王小山真的想要回来,为什么要通过别人转达消息,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