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离家

>>> 戳我直接看全本<<<<
肖誉一愣,不知杨正淳为何突然问起这事来,只好点头回答道:“伯伯记得不错,我今年正好十二岁。”

杨正淳叹息一声,轻拍了拍肖誉的肩头,有些怜惜的说道:“哦?

都这么大了,可怜啊,自从你爹走了之后,你怕是吃了不少苦,瞧这小身板瘦的,唉。”

肖誉略低下头,不知该说些什么,自己身体确实比同龄人瘦小不少,虽说不是特别在意,可有时候想起来难免有些自卑。

杨正淳见他并未说话,突然话锋一转继续道:“不知誉儿以后可有什么打算?”

肖誉又是一阵默然,打算?

这个问题他可从来没有想过,每天和母亲二人能有个温饱就行,至于以后…过一天算一天吧。

他摇了摇头,有些茫然的看看面前的杨正淳,不知对方为何有此一问。

“侄儿并没有什么打算,和娘每天能够吃饱穿暖就好。”

杨正淳手抚胡须,似是若有所思,片刻后缓缓开口道:“可是,纵然只想如此,恐怕也不容易吧?”

确实,自从父亲走了,母子两个日子过的是一年不如一年,家中饭桌上,己经不知多久没有出现过正经肉食了。

可是突然,肖誉转念想到今日杨伯伯说的这些话,他不由得心中一动,难道…心思转了几转,肖誉向杨正淳一弯腰恭声道:“还请伯伯给侄儿指条明路!”

杨正淳一怔,眼中流露出些许赞赏之意,似是对这十二岁的少年竟这般机灵颇感意外。

他微微一笑:“呵呵,既如此,那我就首说了,现下有个不错的活计,一年到头也能挣个二三十两银子,只是离家远了些,不知你愿不愿意去?”

肖誉闻言有些兴奋,十几两!

这是什么概念?

自己母子二人一年的开销最多也不过三两银子,若是一年能挣二三十两,别说温饱,哪怕顿顿吃肉也是花不完的啊!

可他定了定心神转念一想,自己若是走了,家中母亲谁来照料?

虽说母亲如今己经可以下地了,平时生活应该不是问题,可毕竟病未痊愈,万一哪天又严重了,身边无人怎么行。

肖誉心里有些犯难,不由得一时之间拿不定主意。

杨正淳不动声色的打量了打量对面的肖誉,看其表情阴晴不定,似是知道其心中所想,继续开口道:“呵呵,不必担心,我与你父亲的情分你是知道的,你走之后,伯伯帮你照料你娘亲便是。”

肖誉心中一定,略一思索,他试探着小声开口说道:“多谢伯伯,只是…这么多的工钱,不知是要做些什么,怕是到头来辜负了伯伯一番好意啊。”

“哈哈,誉儿不必担心,那雇主是我故交,前阵子我去城里办些事情,恰巧遇到,闲聊中知晓他家里缺个打杂的仆人,本来我都快忘了,今天见你,才想起此事。”

肖誉心中有些疑虑,去人家中当个仆人就能赚这许多银子?

钱这东西…真真这么好挣吗?

杨正淳见他还有些迟疑,继续宽慰道:“放心,那主家看在我的面子上,会多关照你一二的,加上你也够机灵,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肖誉闻言,彻底放下心来,连忙深施一礼:“既然如此,我娘亲就拜托伯伯时常照顾了,等誉儿回来,必报此恩!”

杨正淳看肖誉像个小大人儿一般,哈哈一笑,再次拍了拍肖誉肩膀,点了点头。

只是肖誉没有察觉到,杨正淳的笑容里,到底隐藏着些什么…回到家后,给母亲做过晚饭,肖誉将今日的事告诉了母亲,没想到母亲只是犹豫了片刻就同意了。

“这样也好,一来你也大了,该去外头见些世面,二来也省的总在村子里受那些小王八蛋的气。”

见母亲支持自己,肖誉心下稍稍放心了些。

“而且那主家既然是你杨伯伯的故人,想来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肖誉略一沉吟,看着母亲道:“只是您这身子…”母亲一笑,对于肖誉的关心暖在心里,可嘴上还是浑不在意的说道:“嗐,我倒是用不着你操心,也不好麻烦人家来照看我,这几天我感觉好多了,能照顾好自己。”

见肖誉还是有些不放心,她又继续宽慰道:“娘早些年就因为照顾你这小崽子才病倒了,你这一走,反倒是能让我省不少心,放心吧,娘能照顾好自己的。”

肖誉也笑了,他确实感觉这一阵儿母亲的身体比以往强了不少。

“那我就过几天再走吧,听杨伯伯说,那主家离这儿有一百几十里地呢,这么远,以后肯定不能经常回来。”

母亲闻言点了点头:“只要人家那儿不急着用人就行。”

“嗯,杨伯伯说了,不急,正好多陪您几天。”

五天后,肖誉准备了两件平时换洗的衣服,又带了些干粮,收拾好行囊,准备出发了。

此时肖誉心里有些发堵,他也不知道到底是个什么滋味儿,许是因为第一次出远门的紧张,也可能是因为对母亲的不舍。

母亲此时的身体确实己经比以前好上了许多,虽说干不了什么重活,可做些平常的琐事倒是不成问题,肖誉也放心了些。

“誉儿啊,到了那儿机灵点,好好干活自不必说,这是应该的,除此之外,见了主家人,要会说话,虽说有你杨伯伯的关系,可平日里最好还是多带点笑模样儿,老话说了,伸手还不打笑脸人呢。”

肖誉毕竟年纪不大,而且是第一次独自出门,母亲多少还是有些担心,临行前不由得开始嘱咐起来。

可说到此处母亲又话锋一转道:“可别跟你爹似的,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挺大一个活人愣是跟个木头一样。”

肖誉无奈的笑了笑,心说这怎么又扯到我爹身上去了,却没说什么,只是乖巧的点点头。

母亲的大概都是如此,儿行千里母担忧,虽然平时嘴上不说,可真等到了临别的时候,还是难免有些伤感与不舍。

“好了,娘,我知道了。”

一阵难舍难分之后,肖誉最终背上行囊上了路。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