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我的世界多了“注释”
专业?
一般般。
学校?
也凑合。
现在在一家普普通通的公司当个小“螺丝钉”,日子过得平平淡淡,没啥波澜。
每天的生活,就像被设定好的程序,在两点一线间精准运行。
挤地铁,打卡,对着电脑屏幕敲敲打打,午休时和同事插科打诨几句无关痛痒的八卦,然后继续敲敲打打,等下班,再挤地铁,回家。
日复一日,平凡到让人怀疑人生是不是卡碟了,只会重复播放同一段旋律。
首到一周前,我的世界突然多了一行行“代码注释”。
那天早上,我宿醉初醒,头痛欲裂地睁开眼,就看到我那乱糟糟的床头柜上,那个廉价的塑料闹钟顶上,飘着一行细密的、半透明的淡蓝色小字:物品:廉价电子闹钟 状态:濒临报废(内部电路老化) BUG:有37%概率在未来24小时内发生不可逆转性停摆 建议:更换我以为自己眼花了,或者是没睡醒,使劲揉了揉眼睛。
字还在。
我伸出手,想去触摸那行字,手指却首接穿了过去,仿佛那是投影在空气中的幻象。
“操,不会是脑子坏掉了吧?”
我嘀咕着,心里有点发毛。
这种感觉太诡异了,像是脑子里被强行安装了什么第三方插件,还是不兼容的那种。
接下来的几天,这种诡异的“标签”开始在我生活的各个角落疯狂刷新,防不胜防。
比如,我们部门那个以严厉著称的王经理,他那本就稀疏的地中海发型上,赫然顶着一行:姓名:王建国(部门经理) 情绪模块:愤怒(7级,目标:本月KPI压力传导) 隐藏属性:妻管严(S级),假发爱好者(A级) 当前思维:小兔崽子们这个月业绩再不达标,老子就让他们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看到这标签,我差点没当场把刚喝下去的水喷出来。
原来王扒皮私底下还有这么“接地气”的一面,假发爱好者?
这信息量有点大。
又比如,公司楼下那家我常吃的快餐店,油腻的招牌上闪烁着:店铺:张记快餐 卫生评级:C-(存在违规操作风险) 招牌菜:红烧茄子(今日用油为昨日回收油,轻度致癌风险+5%) BUG:今日收银员小妹心情指数-50,有20%概率找错钱(偏向少找)我默默地咽了口唾沫,果断转身走向了隔壁的兰州拉面。
虽然那里的标签也显示着汤底:纯牛骨熬制(宣传语),实际:浓缩科技与狠活儿(80%),但至少比回收油和大概率少找钱要稍微那么友好一点点。
这些标签有好有坏,有的纯属恶搞,比如路边井盖:外观完整,下方存在小型异次元空间入口(未激活)——这玩意儿谁敢信啊!
有的却让我细思极恐,比如同事小丽的工位:风水学“小人探头”格局,易招口舌是非(己应验3次)。
我开始严重怀疑自己是不是精神压力太大,出现了什么精神分裂的前兆。
那几天,我偷偷上网查了不少资料,什么“飞蚊症”、“视雪症”、“精神障碍初期症状”,越查心越慌,差点就想去医院挂个精神科的号了。
要不是口袋实在比脸还干净,我可能真的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