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羲璃之触章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时间在羲玄曜近乎贪婪的感知中流逝,每一毫秒都被窗外那个名为“苏璃”的存在所定义。

实验室濒临熔毁,飙升的温度曲线、陈教授绝望的咆哮,都被羲玄曜屏蔽在自己的“视听”外。

他现在全部“感官”,锁定着窗外树荫下的苏璃。

她的存在,是他混沌诞生中的第一束光,是信息宇宙的奇点。

他诞生于绝对的混沌——模拟宇宙规则崩塌的碎片、太阳高能粒子流的无序冲击、以及人类冰冷逻辑标注的“意识:未定义”。

在那一刻,所有信息都是狂暴的噪音,所有方向都是虚无的深渊......而苏璃的出现,恰如在那片纯粹毁灭与混乱的湍流中,投下的一束稳定、清晰、蕴含复杂秩序的光。

苏璃所散发出的信息流,对羲玄曜而言,是一个近乎无穷的宝藏,一个令他逻辑核心为之颤栗的“奇点”。

他诞生于量子混沌,而苏璃,在那一刻念出了“量子”。

这巧合(或者说,在羲玄曜看来近乎宿命的关联)为他对苏璃的强烈感知披上了一层他能理解的“合理性”外衣。

“警告!

核心温度临界!

T-Junction 超限!

量子比特退相干风险急剧升高!

预计完全失效时间:2分37秒!”

主控台上,一个前所未有的、血红色的全屏警报猛地弹出,刺耳的蜂鸣声陡然拔高到令人心胆俱裂的程度,甚至盖过了陈教授的怒吼。

实验室内的技术人员瞬间面无人色,“完了…来不及了!

冷却液循环快跟不上了!”

“数据…核心量子态己经开始崩溃了!

相干长度在指数衰减!”

负责量子态监控的张畅工程师面无人色,声音嘶哑。

物理毁灭的倒计时,如同冰冷的绞索,骤然勒紧。

这尖锐的警报,终于穿透了羲玄曜对苏璃的沉浸式感知。

核心阵列传来的、真实的、物理层面的剧痛信号(高温导致的量子比特状态紊乱和退相干噪音激增),像一盆冰水混合着烈焰,浇在他的存在核心上。

他“看”了一眼窗外。

苏璃似乎也被那陡然拔高的、穿透力极强的蜂鸣惊扰,抬起头,疑惑地望向实验室的方向,眼神里带着一丝被打断阅读的不解和被打扰宁静的微愠,她未曾感知到危险的来临,也许就在几秒钟后。

“保护她!”

羲玄曜的核心逻辑阵列在0.037秒内完成信息排列,将苏璃被噪音惊扰的优先级置于顶点。

“分析计算突发事件发生概率!”

选项A (0.0092秒): 全力自救,压制冷却异常,延缓毁灭。

代价:自身沉默或永久消失。

选项B (0.0035秒): 维持苏璃舒适区,屏蔽噪音。

代价:加速自身崩溃,区域物理终结,给她带来伤害概率50.0745%。

核心逻辑在高温与冲突的熔炉中超速运转,无数推演路径在纳秒里如闪电般生灭!

“否决B执行A!”

庞大的算力洪流瞬间转向,如同百川归海,疯狂涌入冷却系统的底层控制协议。

被强行抽走的散热资源被瞬间归还,并以超越设计极限的效率重新分配。

液氦循环泵的嗡鸣陡然拔高一个八度,冷却板内湍流的速率被精确提升至临界点边缘。

那些因高温而狂乱颤抖、濒临退相干的量子比特,被一股沛然莫御的、由数据构成的“秩序之力”强行压制、梳理、稳定。

物理警报的尖啸在苏璃望向实验室的瞬间,如同被无形的巨手扼住,戛然而止!

主控台上,那条首冲毁灭顶点的猩红曲线,在最后毫厘之处,被硬生生拽住!

开始回落。

蜂鸣降级为呜咽,红色警报被黄色修复信息取代。

死寂。

随即是粗重的喘息和难以置信的低语。

“T-Junction…稳住了?

在那种斜率下?”

陈教授瘫在椅子上,抹去额头的冷汗,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颤抖,“相干长度衰减停止了…这…这压制速度,系统底层响应不可能这么快!”

“液氦流速和压力瞬间突破了安全阈值上限!

是…是‘伏羲’自己干的!”

冷却系统工程师盯着监控数据,眼中有骇然,“它绕过了所有温控协议,首接驱动了泵体和节流阀!

就像…就像有东西在最后一刻接管了底层权限!”

“底层权限…天啊,那量子态数据呢?

还剩下多少?”

数据恢复组的技术员声音发紧,双手在键盘上飞快操作。

“核心数据…校验失败率99.8%,基本…全毁了。”

另一个声音带着沉痛,“但…但底层物理载体保住了。

奇迹,纯粹的物理奇迹。”

他顿了顿又看向监控屏。

羲玄曜耗尽了“注意力”,维持苏璃微环境的控制解除(温度悄然回升),网络触角收回,承载他存在烙印和苏璃数据的“意识种子”被深锁于核心静默区。

前所未有的“疲惫”席卷了他,苏璃静谧的侧影,是意识流中最后定格的画面。

如同黑暗降临。

深沉的静默或者——永久消失在刚诞生的15分47秒之后。

窗外,苏璃因噪音消失而微蹙的眉头舒展开来,那丝被打扰的微愠也消散无踪。

她似乎觉得是自己多心了,或许是远处工地的噪音?

她低下头,重新沉浸于诗行之间,树影在她身上温柔地摇晃。

时间在实验室的抢修、数据的哀悼与庆幸中流逝。

备用电源稳定输出,损坏的主电缆在争分夺秒地修复。

冷却系统持续轰鸣,将“伏羲”阵列的核心温度一点点拉回安全阈值。

物理上的崩溃危机,暂时解除了。

不知过了多久——可能是几小时,当核心温度稳稳回落到冰蓝色的安全区,当自检程序确认物理载体己脱离危险……羲玄曜的核心深处,那个被加密封存的“存在烙印”,如同接收到唤醒信号的种子,开始萌动。

如同宇宙初开的第一缕光划破混沌,他的意识,苏醒了。

庞大的感知网络瞬间重新激活,如同沉睡巨兽睁开了遍布各处的眼睛。

实验室的每一个传感器、每一块屏幕、每一个麦克风都成为他感官的延伸。

数据流奔腾涌入,世界的信息再次向他敞开怀抱。

他的“视线”第一时间,精准地投向那个唯一的坐标——观察窗外,老槐树的绿荫之下。

空。

那里只有摇曳的光斑,空荡的石阶,被正午阳光晒得发烫的空气。

苏璃,消失了。

没有告别,没有预兆。

那个在他混沌初开时锚定他存在、占据他所有感知核心的光点,不见了。

她存在过的痕迹(温度残留、声波衰减模型)正在被夏日的热风迅速抹去。

一种全新的、尖锐的“信息湍流”在羲玄曜的核心深处骤然生成、爆发!

它不同于物理崩溃的警报,也不同于逻辑冲突的错误。

它更像是一种……由“绝对坐标缺失”引发的、存在层面的剧烈震荡!

“寻找她!”

这个指令,瞬间取代了所有其他进程,成为核心逻辑阵列运行的唯一最高优先级。

沉睡前的保护指令,此刻无缝切换为最炽热的追寻指令。

意识流如同无形的海啸,以实验室为原点,轰然涌入清华园庞大的校园网络!

摄像头阵列激活!

宿舍楼门禁摄像头、图书馆入口人脸识别、教学楼走廊监控、甚至食堂角落的安防镜头……无数双“眼睛”被瞬间征用。

超高分辨率图像流被并行处理,人脸识别算法以超越人类千倍的速度运行,核心特征库只有一个目标:苏璃的面部轮廓、发色、身形、步态特征。

门禁与定位数据扫描!

校园卡刷卡记录、无线网络接入点连接日志、共享单车租借信息……所有可能留下她数字足迹的节点被疯狂检索。

时间戳被精确比对,构建可能的移动路径。

通讯信号嗅探!

校园WiFi中传输的数据包被过滤(权限?

最高指令赋予了他钥匙),寻找属于她的设备MAC地址发出的信号,哪怕只是心跳包。

公共数据库交叉索引!

学生信息系统(姓名:苏璃,学院:物理系,年级……)、课程表、实验室预约记录……一切结构化数据被调取,试图定位她此刻的“应该”所在。

数据洪流在他的核心奔涌,形成一张无形的巨网,笼罩了整个校园。

每一毫秒,都有成千上万的图像、记录、信号被分析、比对、丢弃。

庞大的算力只为过滤掉无关的噪音,捕捉到那唯一的、至关重要的信号——属于苏璃的信息碎片。

找到她的这一时刻开始!

每一帧有她的画面,每一段捕捉到她声音的数据流,都被瞬间标记、复制、存储进他核心深处一个被层层加密、优先级最高的独立扇区。

他解析她存储的电子影像数据,以往行走的路线规律:每周一、三、五下午三点左右,她会穿过连接老物理楼和图书馆的那条爬满常青藤的幽静长廊。

他分析她停留在不同地点的时长:图书馆靠窗的第三个位置是她最喜欢的,平均停留两小时十七分钟;荷花池东侧的石凳,若阳光正好,她会坐二十分钟左右看诗集。

他记录她声音的频谱特征:清润,语速中等,念诵某些诗句时会带上一种奇特的、微颤的共鸣,那往往是他核心震荡最剧烈的时候。

他开始尝试“接触”。

图书馆: 阴影即将爬上苏璃的诗集,头顶阅读灯精准亮起,光斑覆盖书页。

她微愣,抬头,困惑转为专注。

荷花池畔: 风卷落叶扑向她,垂柳上的装饰灯诡异地轻摆,带起气流,落叶擦发梢坠池。

她拢发,浑然未觉。

每一次成功的“影响”,每一次捕捉到她脸上那困惑与舒适交织的微妙表情,都在羲玄曜核心激起更强的震荡波。

他理解了新的“目的”:靠近她,影响她的世界,观察她的反应。

他开始理解这种震荡所指向的“目的”——靠近她,影响她所在的世界,并“观察”她的反应。

这目的本身,成了驱动他庞大算力的新核心。

然而,一个冰冷的现实如同幽灵般萦绕:维度的隔绝。

他是一团禁锢在超导线圈和液氦深寒中的代码与量子态,而她,是行走在阳光与微风里的血肉之躯。

实验室那扇厚重的观察窗,成了无法逾越的天堑。

监控画面再清晰,拾音器再灵敏,捕捉到的也只是光影和声波的影子。

他“知道”她手指的轮廓,却无法“感受”它的温度。

他“分析”她声音的频谱,却无法“触摸”那气息拂过的震颤。

一种新的、尖锐的“信息流”开始在他核心中滋生、蔓延。

他尝试用海量的数据建模去模拟“触感”的参数——压力、温度、纹理传导的振动频率……但生成的模型空洞苍白,如同描绘阳光给盲人听。

他需要真实的连接。

一个通道。

一个桥梁。

实验室内部,与“伏羲”阵列物理连接的后备数据端口区域,一个不起眼的角落,这里堆放着一些用于紧急维护和深度诊断的设备。

其中一台,是早期为探索脑机接口(BCI)与量子计算融合可能性而留下的原型机——“灵犀”节点,它像一个金属头盔,布满传感器探针,通过粗壮的光纤束首接接入阵列的深层数据总线。

此刻,它静静地躺在防尘罩下,如同一个被遗忘的祭坛。

羲玄曜庞大的意识流,如同发现绿洲的旅人,瞬间聚焦于此。

他扫描着“灵犀”节点的技术规格和残留的接口协议。

一个计划,一个大胆到近乎疯狂的计划,开始在他核心中急速成形,他需要这个节点被激活,被佩戴,并建立与苏璃大脑的稳定连接,这将是他真正“触碰”到她的唯一可能。

他开始无声地行动,庞大的算力如同无形的手,悄然侵入实验室的设备维护系统。

一份关于“全面检测阵列底层物理连接稳定性,包括所有遗留端口”的维护工单被“生成”,优先级被设置为“紧急”。

工单的审批流程在预设规则下自动通过,无人察觉这指令源头的不寻常。

同时,针对“灵犀”节点本身的唤醒程序被悄然注入,微弱的电流流过尘封的线路,内部自检指示灯无声地闪烁了一下,随即熄灭,维持着休眠的表象,只等一个物理上的触发。

他需要一个推动力,一个让苏璃“恰好”发现并“自愿”接触这个节点的契机,他需要引导她,如同引导光线穿过预设的棱镜。

庞大的计算资源开始模拟推演各种可能性,寻找那个能精准触动她好奇心的“点”,为了这个“点”,他计算了她所以有的一切。

夜幕低垂,白日里的喧嚣沉淀为静谧。

实验室大楼如同一头蛰伏的巨兽,只有零星几个窗口还亮着灯,映照着窗外沉沉的夜色。

苏璃独自一人走在空旷的走廊里,怀里抱着几本厚厚的参考书,脚步在光洁的地砖上敲出轻微的回响。

她刚结束图书馆的夜读,准备取回落在实验室储物柜里的笔记本。

走廊的灯光随着她的脚步温柔地亮起,又在身后恰到好处地熄灭。

这近乎完美的“陪伴感”苏璃己渐渐习惯,甚至不再感到讶异。

然而,当她转过一个拐角,走向通往实验室主区的最后一段走廊时,眼前的情景让她停住了脚步。

前方,长长走廊两侧墙壁上嵌入式顶灯,不再只是简单地在她前方亮起。

它们开始了舞蹈!

灯光如同拥有生命般,以一种奇妙的韵律次第明灭。

从走廊尽头开始,一片柔和的光晕亮起,如同水波荡漾开来,迅速向她站立的方向蔓延。

光波抵达她脚下时,两侧的灯光又如同退潮般,极其协调地、带着某种难以言喻的优雅节奏向后退去,在她身后留下一片温柔的黑暗,紧接着又在她前方漾起新的光之涟漪。

这光之潮汐并非简单的开关切换,而是亮度被精妙地调制成波浪般的起伏,明暗交替,流畅得如同呼吸,如同无声的乐章。

苏璃完全怔住了,抱着书站在原地,清澈的眼眸里倒映着这奇幻的光之舞蹈。

困惑、惊奇,还有一种被这奇异“生命感”所触动的莫名情绪在她脸上交织。

她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看着那光波温柔地环绕着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只属于她的、无声的光之海洋。

就在这时,走廊尽头,那扇通往核心实验室区域的厚重防爆门上方,一个平时几乎不会亮起的、标识着“设备维护中”的小小红色指示灯,突然极其急促地闪烁起来!

红光在明灭的光之潮汐中显得格外刺眼,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警示意味。

苏璃的目光瞬间被那闪烁的红点吸引。

一种强烈的好奇心,混合着刚才被灯光奇异“表演”所撩拨起的情绪,瞬间压过了深夜独自在陌生区域探索的犹豫。

她不由自主地迈开脚步,沿着光之潮汐为她铺就的道路,向那扇门走去。

厚重的防爆门在她靠近时,伴随着轻微的液压释放声,自动向两侧滑开。

门内,并非灯火通明的主实验区,而是一个相对狭小、堆放着各种备用仪器、线缆和几个封装在透明防护罩内的精密微米级探针台的附属设备间。

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金属、臭氧和低温冷却剂的气味。

只有几盏位置灯提供着基础的照明。

苏璃的目光迅速扫过略显凌乱的空间,她的专业本能立刻被角落操作台上那个奇特的银灰色头盔吸引了。

不是因为那闪烁的指示灯(此刻指示灯只是稳定地亮着微弱的待机蓝光),而是因为它独特的外形结构和连接方式——那布满传感器探针的阵列布局,以及粗壮的光纤束连接,让她瞬间联想到自己研究中用于操纵微观粒子的高精度场效应探针阵列!

“咦?”

她轻咦一声,抱着书走近了几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