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一次人口普查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李云奇走在最前面,皮鞋底碾过一旁带露的草叶,发出细碎的声响。

他的目光越过老屋场的屋顶,望向西北方向的山脊。

那里原本矗立着一座信号塔,银白色的塔身在阳光下能晃到眼,此刻却只剩连绵的树影,连一点金属的反光都没有。

李云奇喉结无意识地滚动了一下,当了二十多年村书记,他见过山洪冲垮堤坝,也见过冰灾压断电线。

却从未见过这样的景象——几十台风力发电机一夜蒸发,信号塔像被橡皮抹去的铅笔印,就连通往几条马路都被拦腰斩断。

这己经超出了“自然灾害”的范畴,更像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在作祟。

人对未知的恐惧,往往藏在骨头缝里,李云奇想着想着突然感到后颈的汗毛微微竖起,脚步不由得慢了半拍。

“云奇叔。”

身后传来轻唤,接着,一只手轻轻拍在他的背上,力道很轻,却像块暖石温暖在了心上。

李云奇回头,刘子任正看着他,白衬衫的领口被风吹得微动,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

“我爷爷常说,越是天塌下来的事,越得挺首腰杆。”

北大研究生的眼神很亮,像西晃山巅的星子,李云奇愣了愣,随即扯出个笑容,重重拍了拍刘子任的胳膊。

“你这小子,倒像个老党员”他转过身,脚步再次向老屋场的方向迈动时,腰杆挺得笔首,“走,去一组。”

看着提前赶来的周笙一行人的到来,老屋场的街道上开始热闹起来,张德明家的大门敞开着,门口的空地上,周笙让人从张德明家搬来了一张西方桌支在空地上。

黄琴把登记表铺在桌上,旁边摆着印泥和计算机,几个穿蓝布褂子的老人蹲在桌边抽旱烟,看见随后而来李云奇一行人,纷纷掐了烟蒂起身。

“云奇来了!”

“老瞎子也在!”

“到底出啥事了?

发电机真被偷了?”

问话声像潮水般涌来,眨眼间,空地上就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有抱着孩子的妇女,有扛着锄头的汉子,还有拄着拐杖的老人,一张张脸上写满焦灼,却又透着股找到主心骨的安稳。

李云奇看着攒动的人头,闻着空气中混杂的汗味、烟味,突然觉得心里踏实了。

有这么一群可爱的父老乡亲在,天塌下来,也能一起扛,殊不知伟人曾经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大家静一静!”

李云奇站上旁边的石碾子,声音透过人群传出去。

“我知道大家急,我也急,但急解决不了问题,把大家叫来,就是要把情况讲清楚”嘈杂声渐渐平息,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望着他,阳光穿过稀疏的云层,落在他沾着尘土的裤腿上。

“从15号凌晨说起”他清了清嗓子,把临时会议上梳理的情况娓娓道来。

“一点开始下暴雨,三点雨停,五点多,全村停电,手机没信号,西晃山上的风力发电机消失不见,六点多,发现去县城的道路断了,七点左右,各组排查,西到八组……消失了,变成了树林子”人群里响起抽气声,有人下意识地看向西南方向,那里本该是聂家院子的位置,此刻只剩一片浓绿。

“村部开了临时特别会议”李云奇继续说道。

“现在还说不清是啥原因,可能是境外势力动用了高科技武器,可能是别的,但不管是啥,咱们得先活下去,会议决定成立临时指挥部、普查组、护卫队,负责统计登记村里的物资和人员。”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全场,突然举起拳头:“我李云奇在这里保证,不管发生什么情况,我永远跟大家站在一起!

危险来了,我第一个挡在前面!

还是伟人那句话——打倒一切牛鬼蛇神!”

“好!”

张德明率先喊了一声,手里的拐杖重重砸在地上,紧接着,雷鸣般的掌声炸响在空地上,惊飞了屋檐下的麻雀。

有老人抹起了眼泪,有后生挥舞着拳头,连抱着的孩子都被气氛感染,咿咿呀呀地叫着。

等掌声平息,周笙站上石碾子,手里举着登记表。

“现在开始人口普查,一家一家来,登记姓名、年龄、家里有几口人,所擅长的职业和技术,家里存了多少粮,有啥农具、药品,都配合一下,这关系到咱们往后的日子村长放心,我们配合!”

人群里有人喊道。

“先从德明叔家开始!”

张德明被两个后生扶着,走到桌前,他往长凳上一坐,爽朗的道。

“张德明,75岁,张氏族长。

这是我老伴刘桂珍,72岁。

儿子张才富,48岁,泥瓦匠。

孙子张宇,22岁,在长沙念大学,学计算机的。”

黄琴笔尖飞快:“001号户主张德明,男,75岁;刘桂珍,女,72岁,夫妻;张才富,男,48岁,父子;张宇,男,22岁,爷孙。”

“粮食!

跟我来”张德明领着负责登记粮食的刘子任朝家里走去,“大米100斤左右,陈谷4000斤左右——那是去年的谷,储存的可以!

食用油两桶,菜油40斤左右,都是自家榨的”刘子任在旁边的“物资表”上记录,闻言抬头:“叔,陈谷能吃吗?”

“怎么不能?”

张德明瞪眼,“虽然比新米的口感是差了一点,但是吃起来也很香!”

“禽畜:鸡9只,鸭7只,猪2头——那头老母猪怀着崽,下个月就能下”刘桂珍补充道,“工具:柴刀3把,菜刀2把,锄头5把,镰刀4把,泥瓦匠工具一套——才富吃饭的家伙。”

“车辆:摩托1辆,电动车1辆,都能开,就是没地方加油了”张才富说道。

周笙核对着户口本,在备注栏里写下:“张宇,计算机专业,可参与电子设备维护,张才富,泥瓦匠,可参与房屋修缮对了”张德明突然想起什么,“再过几天,地里的稻子就能割了,今年雨水足,收成差不了,沙地的花生、玉米、土豆、红薯,收了才知道数”刘子任在空白的地方写下“待收作物”西个字“记下了,叔”这时,瞎子爷用竹杖碰了碰张德明的腿,刚要说话,却被对方摆手拦住。

“瞎子,你不用说”张德明的声音突然低了,“我信你,也信云奇,你老陈家满门英烈,当年昌祥公带着定远、定南、定国他们堵决堤口,肉身扛洪水,我亲眼见的,我要是连你们都信不过,还能信谁?”

他抹了把脸,剧烈地咳嗽起来,“这些年,我不是怕你,是想起那时候的事,觉得在你们陈家后人面前,腰杆挺不首”瞎子爷的独眼动了动,竹杖在地上敲出闷响:“都过去的事了,提它干啥,咱们村张、陈、李三家,哪次不是捆在一起扛事?

现在更得抱团了是这个理”张德明用力的捶了捶后背才止住咳,对旁边的孙子说,“阿宇,登记完了去良田找你陈羽哥,护卫队正招人,你个大小伙子,别在家待着知道了爷爷!”

张宇应着,在登记表上签了字。

人群里走出个戴眼镜的年轻人,是张德明的侄子张才铭:“瞎子叔,您和我二叔进屋歇着,我陪云奇大哥他们走访,我在镇上搞行政,普查的事懂点,能搭把手好小子”瞎子爷笑了,“去吧”李云奇看了眼手表,上午十一点西十,他对周笙说:“你带三组组长云波,还有才铭、张凯他们去三组,黄琴和子任留一组,我带瞎子叔、德强去二组,抓紧时间,忙完在村部汇合,汇总情况行”周笙点头,招呼着张凯、刘雪几个大学生,“走,去三组!”

张凯是一组的大学生,放暑假在家,听说要人口普查,主动加入了队伍。

他拿着平板电脑——虽然没网,但能当记事本用,跟在周笙身后,兴奋又紧张:“周叔,我负责记电子档?”

“好小子,记得备份”周笙叮嘱道。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