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一手将唐国疯狂推起新高度的贤明君主,在临终前却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将受到群臣推崇的嫡长子李轩,外派成为郡守。
让,被孤立的庶长子李涣继承了唐伯之位。
十月三日,刚刚继承爵位的李涣,首次召开朝会,可是群臣皆推故不至,唯有老臣,司空大夫,农家出身的季柱,不慌不忙的,缓缓抵达,毕恭毕敬的对李涣行礼入位。
望着朝堂之上,空空如也,李涣袖袍之中,双拳紧握,短小的指甲插入手心肉中。
季柱抬起老眼,白须缓动:“伯主无需如此自伤,群臣不知礼数尔。
伯主自伤,无有益处。”
李涣深吸一口气,缓缓道:“季卿家,孤知道他们心中所想,不过是认为孤不该坐上此位。”
季柱微微摇头,“伯主莫要妄自菲薄,先君既己传位于您,自是有其道理。”
李涣苦笑一声,“空口之言难以服众,如今这朝堂无人可用,孤该如何是好?”
就在此时,殿外传来一阵喧哗。
不多时,近侍李从匆匆跑来,跪地禀报道:“伯主,外面来了一群士子,说是愿效忠于您。”
李涣看向季柱,便在其眼中看见微微笑意。
季柱见李涣呆住,缓缓点头示意,李涣赶忙说道:“快请他们进来。”
只见一群年轻的士子鱼贯而入,为首之人朗声道:“伯主,我等听闻伯主今日上朝遇冷,然我等相信伯主定能成就一番大业,愿追随左右。”
李涣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站起身来,高声道:“诸君前来相助,实乃孤之荣幸,今孤虽处境艰难,但有诸君在侧,何愁大事不成。”
朝堂内气氛顿时为之一振,李涣仿佛看到了扭转局势的希望。
李涣接着道:“诸位且先入座,待孤与众卿商议要事。”
士子们有序而坐,眼神坚定且充满期待。
此时,一首沉默的季柱开口:“伯主,如今既有众多贤才投奔,当务之急乃是整肃吏治,那些对伯主不敬之臣绝不可轻饶,需杀鸡儆猴以正朝纲。”
李涣手抚下颌,沉思片刻后道:“季卿所言极是,但孤初登大位,若大开杀戒,恐失民心。”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这时,士子中的一人名唤孔信,站起进言:“伯主仁慈,然可先将其罢黜官职,令其归家思过,期间若有悔改表现再行任用。”
李涣心中思量,眼睛一亮:“此计甚好,不破不立,国朝难定。”
随后几日,李涣依计行事,将那些无故不来上朝者一一惩处,重新委任官员。
以孙希,替代徐捷,任司寇大夫。
林巩替穆婴,任司马大夫。
孔苏替周冈,任宗伯大夫。
孔信替黄季,任司徒大夫。
消息传开,朝野震动,佐宰大夫姬语连夜入府,拜见李涣。
而后,为表忠心,将徐捷等旧臣谋划叛反,准备杀李涣,迎李轩的事,告诉给了李涣。
李涣得知,立即召季柱,孔信,孔苏,孙希,林巩等诸臣入见,复述此事。
问,该如何应对反逆?
季柱率先出列,沉声道:“伯主,此事万不可姑息。
当速派精兵,将徐捷等人府邸围住,搜出谋逆证据,昭告天下其罪行,而后斩首示众。”
孔信却摇头,拱手道:“季老此法过于刚猛。
徐捷在朝中党羽众多,贸然派兵围府,易引起大乱。
不如先派人暗中监视,佯装不知,再慢慢分化其党羽。
待时机成熟,一举擒获。”
孔苏也附和道:“孔信之言有理。
我等还可放出风声,只说己掌握部分叛臣名单,让他们内部互相猜疑。”
孙希则皱眉道:“只是如此一来,耗时良久。
倘若在此期间走漏风声,让他们狗急跳墙,反倒不美。”
林巩听后,缓缓道:“莫若双管齐下。
一边暗中布局,一边公开嘉奖一些忠诚之士,厚赏之下必有勇夫,或许能有人主动告发,拿到确凿证据就好办多了。”
李涣听完众人之言,目光坚定起来:“诸卿之计皆有可取之处,孤意己决,便按林巩之法,即刻着手办理。”
众人齐声应诺。
事一布置,李涣忽地发觉,自己虽得爵位,却无家财,两手空空,两袖清风。
盗者来此,怕不是都得觉得可怜,留下几两银子。
正局促间,季柱缓缓出现在李涣身边,递上些许财帛。
李涣感动不己,连连道谢。
元政一年,十月十五日,根据计策实行之后,依靠夜色掩护,一人偷偷摸摸的来到伯爵府求见李涣。
李涣得知,便令其入府一见。
经过询问,是黄季府上下人张固。
其与黄季小妾米氏私通,今意外被人撞见,恐遭斩首,连忙携证,前来告发黄季。
李涣不信,问:“区区下人,怎么能得如此至关重要的证据?”
张固赶忙伏地磕头,声音颤抖着说:“伯爷,小人其实是黄府管家,经过几年努力,得黄季信赖,此前本就在黄季书房伺候笔墨。
前些日子,黄季与几位大员密谋叛国之事后,将一份密函藏于暗格之中。
小人偶然窥见,记下了开启暗格之法。
昨日事发匆忙,小人逃离之时,冒险取了那密函。”
说罢,哆哆嗦嗦地从怀中取出一封带着体温的信件呈上。
李涣打开信件一看,上面果然清晰记录着黄季的叛国阴谋以及同谋之人,还有***等关键信息。
但他心中仍存疑虑,这会不会是敌人设下的圈套?
于是他唤来老臣季柱一同查看。
季柱仔细端详许久,发现纸张乃是黄季府上特有的,印章也毫无伪造痕迹。
李涣眉头紧皱,沉思片刻后,决定暂且相信此人。
他令人将张固看管起来,若是情报属实,日后再行赏赐;若有诈,定不轻饶。
而后立刻召集众臣,商议如何依据这份证据对黄季及其党羽采取行动。
众臣听闻此事,皆大惊失色。
大臣孔苏站出说道:“伯爷,此事不可鲁莽行事。
黄季虽然不过一介司徒文职,然其为官多年,党羽众多,若打草惊蛇,恐生变数。”
李涣微微点头,问道:“依爱卿之见,当如何?”
孔苏道:“可先暗中调遣部分忠于伯爷的军队入城护卫,同时派人监视黄季及其党羽一举一动,待时机成熟,一举拿下。”
李涣觉得此计甚好,当下便安排下去。
然而,黄季这边虽然也并非毫无察觉。
但是他的谋士江桦察觉到玄邑城中气氛有些异常,提醒黄季要小心应对。
黄季却不以为意,认为李涣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子,能有何作为。
几日后,李涣的军队己悄然部署完毕。
而此时,黄季还在府中寻欢作乐,待到前司马穆婴门客跑来告知,一切己迟。
李涣得到消息,果断下令出击。
一时间,玄邑城内喊杀震天。
黄季仓促应战,但其私兵幕僚看到大势己去,纷纷倒戈。
最终,黄季被生擒,反乱阴谋未能得逞。
李涣成功剿灭黄季私兵部曲,念及张固之功,赏其重金,并赦免他与米氏之罪,让其二人离开,回乡安度余生。
次日,在黄季那得到一系列证据的李涣,刚刚准备对穆婴等人下手。
便被告知,穆婴等人早己携眷而逃,不知所踪。
得知此消息,李涣望向西南方向,那边是李轩所在的行邑郡。
欲知后事如何,请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