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猝死后,我在江南小镇自由了

加班猝死后,我在江南小镇自由了

作者: 骄阳似疯

其它小说连载

小说叫做《加班猝死我在江南小镇自由了是作者骄阳似疯的小主角为张安安张安本书精彩片段:主要角色是张安安的其他,古代,大女主,职场小说《加班猝死我在江南小镇自由了由网络红人“骄阳似疯”创故事精彩纷本站纯净无广欢迎阅读!本书共计85971章更新日期为2025-10-31 02:00:21。该作品目前在本完小说详情介绍:加班猝死我在江南小镇自由了

2025-10-31 08:02:37

1 穿越之孤女重生张安安最后一眼看到的,是电脑屏幕上闪烁的“项目进度99%”,

键盘缝隙里还卡着半块没吃完的饼干。那是她连续加班的第三十六小时,窗外的天刚蒙蒙亮,

写字楼的中央空调发出老旧的嗡鸣,像极了她快要撑不住的心跳。指尖在回车键上悬了两秒,

眼前突然炸开一片白光,耳边的键盘声、同事的咳嗽声、领导催进度的微信提示音,

瞬间被无边的寂静吞没。她想喊“等我保存完”,却连张张嘴的力气都没有,

身体像灌了铅似的往下沉,最后落在冰冷的瓷砖上,意识彻底陷入黑暗。

“活一次……好好活一次……”这是她消散前最后的念头。二十多年,她在孤儿院长大,

拼尽全力考上大学,又挤破头进了互联网公司,以为抓住工作就能抓住安稳,

却把自己活成了连轴转的机器,连顿热饭都没好好吃过。再次有知觉时,是被冻醒的。

刺骨的寒意从身下传来,不是写字楼的空调冷风,是带着潮气的、渗进骨头缝里的冷。

张安安猛地睁开眼,入目是发黑的茅草屋顶,几根朽坏的木梁摇摇欲坠,屋顶破了个小洞,

能看见灰蒙蒙的天。身下铺着一层薄薄的稻草,硬邦邦的,还扎得人皮肤发痒。

“这是……哪儿?”她撑着胳膊坐起来,浑身骨头像散了架似的疼,喉咙干得冒火。

环顾四周,这是间不足十平米的土坯房。墙皮斑驳脱落,墙角堆着一堆发霉的干草,

唯一的家具是一张缺了腿的木桌,桌上摆着一个豁口的陶碗,碗里空空如也。

陌生的记忆突然涌进脑海——这里是大秦朝的江南锦绣镇。

她现在的身份是镇上的孤女张安安,父母去年夏天在河运事故中没了,

只留下这间破屋和三枚铜板。昨天夜里她淋了雨,发了高热,昏昏沉沉睡了一天,再醒来,

芯子里就换成了来自现代的张安安。“穿越?”张安安掐了自己一把,

清晰的痛感让她瞬间清醒——不是梦,她真的从996的工位上,

穿越到了这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古代孤女身上。两人还是同名同姓,

古代这个张安安也成了孤女,两人也算是同病相怜。她扶着墙走到桌边,

从怀里摸出那三枚磨得发亮的铜板,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这就是她现在拥有的全部家当。

前世她银行卡里还有五万存款,虽然不多,但至少饿不死。可现在,三枚铜板够买什么?

锦绣镇的早市上,一个杂粮馒头都要两文钱。肚子不合时宜地叫了起来,胃里空荡荡的,

像是在翻江倒海。张安安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底的慌乱——抱怨没用,

前世她能从孤儿院走到互联网公司,靠的不是运气,是不认命。现在虽然换了个时代,

但她脑子里的知识还在,那些做市场运营的经验、自学的食品研发技巧,

总不至于让她在这古代饿死。她走到门边,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

门外是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路两旁是白墙黛瓦的江南民居,远处能看见蜿蜒的河流,

河面上飘着几艘乌篷船,空气里满是潮湿的水汽和淡淡的草木香。

和前世钢筋水泥的城市比起来,这里像是一幅慢悠悠的水墨画,可张安安知道,再美的风景,

也填不饱肚子。2 米糕初试锋芒她锁好门,揣着三枚铜板,沿着青石板路往镇口的早市走。

锦绣镇不大,早市却很热闹,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路边的摊位上摆着新鲜的蔬菜、刚捞上来的鱼虾、热气腾腾的馒头包子,

还有卖布料、针线的小摊贩。张安安一边走,

一边飞快地观察——镇上的吃食大多是传统的馒头、包子、粥品。根据之前的记忆,

发现这里的食物调味单一,要么是淡而无味,要么是咸得发苦。卖茶的铺子不少,

但茶叶都是散装的,用粗布袋子装着,看起来灰蒙蒙的,而且镇上的人都说,

茶叶放不了多久就会受潮发霉,茶农们每年都要因为这个亏不少钱。还有卖胭脂水粉的小摊,

胭脂只有一种正红色,粉质粗糙,涂在脸上又干又卡粉,一看就不好用。这些“缺点”,

在张安安眼里,全都是机会。她走到一个卖糙米粉的摊位前,糙米粉是镇上最便宜的粮食,

一文钱能买一大碗。摊主是个憨厚的中年汉子,见张安安是个小姑娘,还多给了她半勺。

张安安道谢后,又花两文钱买了一小块陈皮——这是她刚才在药材铺看到的,虽然有点干,

但香气还在。回到破屋,张安安先烧了点热水,把糙米粉用热水泡软,

然后放在锅里蒸了半个时辰。等米粉蒸得软糯,她把陈皮掰成小块,用石臼捣成粉,

又从院子里摘了几片洗净的薄荷叶,也捣成碎末。她把蒸好的糙米粉倒在石臼里,

加入陈皮粉、薄荷叶碎,再滴几滴自己榨的柠檬汁——院子里有棵野生的柠檬树,果子不大,

但酸度很足。然后用力捶打,直到米粉和调料完全融合,形成有韧性的米团。接着,

她把米团分成小块,捏成薄薄的米糕形状,放在锅里用小火煎。很快,

锅里就飘出了陈皮的清香和薄荷的清凉,还有淡淡的米香。等米糕煎得两面金黄,

外皮微微发脆,张安安把它们盛出来,又用剩下的陈皮煮了点糖浆,淋在米糕上。

一盘“陈皮薄荷米糕”就做好了。金黄的外皮,淋着琥珀色的糖浆,咬一口,外皮酥脆,

内里软糯,陈皮的甜香、薄荷的清凉、柠檬的微酸,在嘴里层层递进,一点都不腻。

张安安自己先吃了一块,满足地眯起眼睛——这味道,比前世公司楼下卖的网红糕点还好吃。

不敢多吃,把米糕妥帖放好后,又在家里翻找了一些食物,乱七八糟煮了一锅,

先把肚子填饱再说吧。第二天一早,张安安顶着晨露,

把剩下的八块米糕装在一个干净的竹篮里,去了早市。她没敢摆摊,

只是在一个卖包子的摊位旁边站着,小声吆喝:“陈皮薄荷米糕,清爽不腻,一文钱一块嘞!

”一开始没人理她,路过的人要么匆匆走过,要么好奇地看一眼,又摇摇头走开。

张安安不气馁,她知道新产品需要试吃。正好旁边包子铺的老板娘走过来,

张安安赶紧拿起一块米糕递过去:“李婶,您尝尝,不要钱,要是好吃您就帮我多说说。

”李婶是个热心人,接过米糕咬了一口,眼睛瞬间亮了:“哎呀,这米糕好吃!有陈皮的香,

还有点凉丝丝的,比我家的甜包子还爽口!”这话被旁边几个买菜的大婶听到了,

纷纷围过来:“真这么好吃?给我也来一块!”“我也要一块!”张安安赶紧拿出米糕,

一文钱一块,没一会儿,剩下七块米糕就卖光了。手里攥着刚赚的七文钱,

张安安的心里踏实了不少——第一步,成功了。接下来的几天,

张安安每天都做陈皮薄荷米糕去早市卖。她还根据顾客的反馈,

调整了配方:有的老人觉得薄荷太凉,她就减少薄荷的用量;有的小姑娘喜欢更甜的,

她就多熬点糖浆;还有人说想带回去给家人吃,她就用干净的油纸把米糕包起来,方便携带。

生意越来越好,每天的米糕都不够卖。张安安算了算,短短五天,她已经赚了一百多文钱。

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还能攒下钱买更多的原料。但她知道,只靠米糕赚不了大钱,

得找新的突破口。3 密封罐的商机这天下午,张安安卖完米糕,没直接回家,

而是去了镇上的茶叶铺。铺子里的掌柜姓王,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

脸上总是挂着淡淡的愁容。张安安进去的时候,王掌柜正对着一堆受潮的茶叶叹气。

“王掌柜,您这茶叶怎么了?”张安安走过去问。王掌柜抬头看了她一眼,

无奈地说:“还能怎么?天太潮,这茶叶放了没半个月就潮了,喝着一股子霉味,卖不出去,

只能扔了。”“您就没想过怎么保存吗?”张安安追问。“怎么没想?用坛子装,

用石灰吸潮,都试过了,没用。”王掌柜摇摇头,“每年到了梅雨季,我们这些卖茶的,

都要亏不少钱。”张安安心里一动——这正是她的机会。前世她在食品公司实习的时候,

学过密封干燥的保存方法,用来保存茶叶再合适不过。她对王掌柜说:“王掌柜,

我有个办法,或许能让茶叶保存得更久,您要是信我,我可以试试。”王掌柜愣了一下,

看着眼前这个不起眼的小姑娘,心里有些怀疑,但想到那些受潮的茶叶,

还是点了点头:“行,你要是能成,我必有重谢。

”张安安从王掌柜那里拿了一斤受潮的茶叶和一斤新茶,回到家就开始试验。

她先把受潮的茶叶放在竹筛里,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晾干,然后找了几个干净的陶罐,

在陶罐底部铺上一层干燥的木炭,木炭上面铺一层油纸,再把晾干的茶叶装进去,

最后用蜡把陶罐的封口封死——这样既能防潮,又能隔绝空气,延长茶叶的保质期。

为了保险起见,她还做了一个对比实验:一个陶罐用她的方法密封,

另一个陶罐用传统的方法装茶叶,都放在院子里潮湿的角落。七天后,

张安安带着两个陶罐去了茶叶铺。她打开传统方法保存的陶罐,里面的茶叶已经开始发潮,

摸起来软软的,还有点霉味;而用她的方法保存的陶罐,打开后茶叶还是干燥的,

闻起来清香扑鼻,和新茶没什么区别。王掌柜惊呆了,他拿起茶叶仔细闻了闻,

又泡了一杯尝了尝,激动地抓住张安安的手:“成了!真的成了!张姑娘,

你可帮了我大忙了!”张安安笑着说:“王掌柜,这方法不仅能保存茶叶,

还能用来保存其他容易受潮的东西,比如药材、干货。要是您愿意,我们可以合作,

我教您做密封罐,您负责卖,赚的钱我们三七分,您七我三。”王掌柜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他立刻找了镇上的陶匠,按照张安安的要求制作密封陶罐,罐口设计成螺旋状,

方便打开和密封,还在罐身上印上“防潮密封罐”的字样。密封罐一经推出,

就受到了镇上商户的欢迎。茶农、药材商、干货铺的老板,都来抢购,没几天就卖断了货。

王掌柜赚得盆满钵满,按照约定给了张安安一笔分红,

张安安手里的钱一下子多了起来——这比卖米糕赚得快多了。但张安安没有满足,

她又把目光放在了次等茶上。王掌柜告诉她,每年茶农都会产出很多次等茶,

这些茶叶品相不好,味道也差,根本卖不出去,只能当柴火烧。张安安却觉得可惜,

次等茶虽然品相差,但香味还在,要是能加工一下,说不定能变成好东西。

她想起前世很火的袋泡茶,方便携带,冲泡简单,很适合赶路的客商。于是,

她把次等茶磨成细粉,然后加入晒干的桂花、茉莉花、玫瑰花,混合均匀,

再用干净的棉纸做成小袋子,把茶粉装进去,封好口,做成了“花香袋泡茶”。

为了推广袋泡茶,张安安去了镇上的码头。锦绣镇是江南的水运重镇,

每天都有很多商船停靠。船上的客商赶路辛苦,大多喜欢喝茶提神,但带茶叶不方便,

也没有功夫煮茶。张安安把袋泡茶免费送给客商试喝,告诉他们只要把茶袋放进热水里,

泡一炷香的时间就能喝。客商们一试,发现这袋泡茶不仅方便,而且味道清香,

有桂花的甜、茉莉的香,喝起来很舒服。于是纷纷掏钱购买,有的客商一次就买几十包,

说要带回去给伙计们喝。袋泡茶的生意很快就做起来了,张安安给它取名“安记袋泡茶”,

还设计了简单的包装——用印有柳叶纹的油纸把茶袋包起来,既好看又能防潮。

“安记”这个名字,是她特意取的,既是她现在和之前的名字,

也暗含着“安居乐业”的意思。生意越做越大,张安安租下了镇上临街的一间铺面,

把原来的破屋改成了作坊,雇了几个镇上的孤女帮忙。

她教她们如何筛选茶叶、制作袋泡茶、包装产品,

还引入了前世的绩效考核制度——干得多、干得好的女工,

能拿到额外的奖金;每个月评选“最佳员工”,奖励一匹布料或者一双新鞋。

女工们都是孤女,以前没人疼没人爱,现在不仅能拿到工钱,还能得到奖励和认可,

干活格外卖力,作坊的效率越来越高。张安安还特意请了镇上的账房先生,

教女工们记账、算数,让她们不仅能赚钱,还能学本事。锦绣镇的人渐渐知道张安安的名字,

知道这个孤女不仅自己发了财,还带着其他孤女一起过日子,都对她刮目相看,

再也没人敢欺负她们。但树大招风,张安安的生意好了,难免会引起别人的嫉妒。

镇上的富商刘老爷,是做绸缎生意的,见张安安的“安记”做得风生水起,心里很不舒服。

最新章节

相关推荐
  • 我真的陪他淋过大雨整本 延伸 最终终章免费阅读
  • 四合院从五八年开始小说阅读
  • 未婚夫装0骗我感情 小说
  • 九零,妻子假死后我再婚小姨子
  • 镇天命
  • 烟火照夜白安馨
  • 十年无性姻缘我怀了孩子
  • 月隐云间爱成憾
  • 街溜子
  • 爱在迟暮时姜紫涵林心晴篇
  • 爱如烟花,转瞬即逝
  • 云本无心风起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