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惊雷入画梦始燃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江南的梅雨季节,总是缠绵悱恻得让人心头发痒。

林枫撑着把黑色的折叠伞,站在市美术馆前的长队里,百无聊赖地刷着手机。

屏幕上,"南乡旧梦——江南古镇风情特展"的宣传海报在雨水的折射下,泛着朦胧的光。

"听说这次展出的《南乡旧梦图》是镇馆之宝,平时根本不对外展示呢。

"前面两个艺术系的女生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声音穿透雨幕飘进林枫耳中。

林枫微微皱眉。

作为一名刚毕业的视觉传达设计系学生,他对这种传统书画展本来没什么兴趣。

若不是导师强行要求每人必须参观并提交观展报告,他更宁愿在出租屋里接几个商业设计的单子。

雨丝斜织,沾湿了他的牛仔裤脚。

林枫抬头望了望美术馆颇具现代感的玻璃幕墙建筑,与周围灰墙黛瓦的老城区形成鲜明对比,仿佛两个时空在此交错。

队伍缓慢前行。

终于进入展厅时,林枫收起雨伞,感受到空调冷气扑面而来。

他抖了抖伞上的水珠,随意地别在背包侧袋。

展厅内人流如织,林枫顺着指示牌走向主展区。

灯光昏暗,唯有展品被打上恰到好处的光束,营造出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玻璃展柜中,一件件精美的刺绣、漆器、木雕工艺品静静陈列,诉说着江南水乡的悠久历史。

林枫走马观花地看着,首到来到展厅中央的独立展区。

这里人群最为密集,所有人都围着一幅巨大的立轴画卷。

这就是《南乡旧梦图》了。

林枫踮起脚尖,从人群缝隙中望去。

那是一幅长约三米的绢本设色画,保存得极为完好。

画作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日常生活场景:小桥流水、乌篷船往来、市井喧嚣、孩童嬉戏...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仿佛能听到画中人的欢声笑语。

"请勿使用闪光灯。

"工作人员的提醒声中,林枫下意识地摸出手机,想要拍几张照片用作报告素材。

就在他调整角度时,背包侧袋的雨伞突然滑落,"啪"的一声掉在地上。

林枫弯腰去捡,起身时不小心撞到了身后的参观者。

手一抖,手机脱手飞出,不偏不倚地撞在展柜的金属边框上。

一阵细微的火花闪过。

林枫愣住了,只见手机屏幕瞬间黑屏,展柜周围的灯光也明灭不定地闪烁起来。

更奇怪的是,眼前的《南乡旧梦图》似乎泛起了微弱的光芒,画中的景物仿佛活了过来,水波荡漾,柳枝轻摆。

"怎么回事?

线路故障?

"工作人员急忙上前检查。

围观人群发出阵阵惊呼,纷纷后退。

林枫呆立原地,看着那幅仿佛有了生命的古画。

画中的一座石桥格外眼熟,他似乎在哪里见过...记忆中碎片翻涌。

那是他童年时代生活过的外婆家,小镇上也有这么一座石桥。

每年暑假,他都会在桥下捉蝌蚪,在桥头听老人们讲故事...就在这时,展厅顶灯剧烈闪烁,一道不易察觉的电弧从展柜金属边框窜出,顺着地上的水迹首导至林枫脚下。

剧烈的麻痹感瞬间传遍全身。

林枫眼前一黑,最后映入眼帘的,是《南乡旧梦图》中那座石桥发出的耀眼白光......水声。

潺潺的水声唤醒了林枫的意识。

他睁开沉重的眼皮,映入眼帘的是木质屋顶,椽子上挂着几串干辣椒和蒜头。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水腥味和稻草的气息。

这是哪里?

医院吗?

林枫试图坐起身,却感到全身酸痛无比。

他环顾西周,发现自己正躺在一张硬板床上,盖着粗布被子。

房间很小,泥土地面,家具简陋,只有一张桌子和几个木箱。

墙上贴着一张褪色的年画,画着抱鲤鱼的福娃。

完全陌生的环境。

林枫挣扎着下床,双腿发软。

他扶着墙壁走到窗边,推开木格窗棂。

刹那间,他愣住了。

窗外是一条宽阔的河流,河水浑浊泛黄,几艘木船缓缓行驶。

对岸是白墙黑瓦的建筑,错落有致地沿河而建。

石桥拱立,桥上行人往来,大多穿着古朴的服装——男人着长衫,女人穿斜襟褂子,甚至有老人还留着长辫。

这不是现代景象。

林枫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还在梦中。

但微凉的河风拂面,远处传来的方言吆喝声,以及空气中真实的水乡气息,都在告诉他这不是梦。

"你醒啦?

"一个带着浓重口音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林枫回头,见一位老者端着碗走进来。

老人约莫六十多岁,满脸皱纹,皮肤黝黑,穿着深蓝色的粗布短褂,脚下是一双草鞋。

"侬是啥宁?

哪能会在吾网船高头?

"老人将碗放在桌上,里面是几个煮熟的芋头。

林枫愣住了。

他勉强听懂这是吴语方言,问他是谁,怎么会在渔船上。

但他几乎不会说方言,只能用普通话回答:"老人家,这里是哪里?

我怎么会在这里?

"老人显然听不懂普通话,皱起眉头打量林枫:"侬讲啥么事?

不是本地宁?

"两人语言不通,比手画脚地交流了好一会儿,林峰才勉强明白:这里是一个叫"南浔镇"的地方,老人是渔民,昨天清晨在撒网时发现了昏迷不醒的林枫,将他救回了船上。

林枫走到门边向外望去,果然,这间小屋是建在船上的——一艘不小的渔船,停靠在河岸边。

河面上还有许多类似的船只,组成了一个小小的水上社区。

"多谢老人家相救。

"林枫学着古装剧里的样子拱手道谢。

老人摆摆手,指了指芋头,示意他吃些东西。

林枫确实饿了,拿起芋头啃起来。

口感粗糙,远不如现代食物精细,但饥饿让他顾不了这么多。

一边吃,他一边思考现状。

从环境和人们的穿着来看,这里似乎是古代,但他对历史不太熟悉,无法确定具体年代。

最合理的解释是,他可能被某个古装剧剧组救了?

但周围没有任何现代设备的痕迹,连电灯都没有。

吃完芋头,老人示意林枫可以上岸走走。

他踏着跳板走上河岸,脚下的青石板路凹凸不平,记录着岁月的痕迹。

沿街的店铺古色古香:铁匠铺里传来叮当打铁声,布庄前挂着各色布料,茶肆中坐着闲聊的茶客...一切都真实得不像影视基地。

林枫现代风格的T恤和牛仔裤引来不少好奇的目光。

人们窃窃私语,指指点点,让他感到浑身不自在。

他走到一个卖菱角的小摊前,试图与摊主交流:"请问,现在是什么年份?

"摊主是个中年妇女,她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林枫:"侬讲啥?

""年份,现在是哪一年?

"林枫放慢语速,一字一顿地问。

妇女似乎明白了,笑道:"宣统二年呀,侬连这个都不晓得?

"宣统二年?

林枫历史再差也知道这是清朝末代皇帝的年号。

也就是说,现在是1910年?

不可能!

这一定是恶作剧!

林枫跌跌撞撞地走到河边,俯身看向水面。

浑浊的河面上倒映出一张年轻却苍白的脸——是他自己,二十岁的林枫。

但周围的景象却是一百多年前的世界。

恍惚间,他瞥见水中倒影的不远处,那座石桥静静地横跨河面。

与《南乡旧梦图》中的石桥一模一样。

也与童年记忆中外婆家小镇的石桥惊人相似。

林枫突然想起在美术馆的遭遇——那道诡异的电弧,《南乡旧梦图》发出的白光...一个荒谬却唯一合理的解释浮现在他脑海中:他触电后, somehow 穿越到了这幅画中的世界!

这太疯狂了!

科学无法解释!

但眼前的一切又如此真实...林枫站在河岸边,望着来来往往的木船和穿着古装的人群,感到一阵天旋地转。

现代生活中的一切——手机、网络、外卖、朋友家人——突然都遥不可及。

他被困在了一个完全陌生的时空。

"不,这不可能..."他喃喃自语,声音颤抖。

老人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指着西沉的太阳,示意该回船上了。

林枫茫然地跟着老人回到渔船小屋,躺在床上,望着屋顶的稻草。

夜幕降临,屋内点亮了一盏油灯,豆大的火苗摇曳不定,在墙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远处传来打更的梆子声和更夫的吆喝:"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林枫闭上眼睛,试图说服自己这是一场梦,明天醒来就会回到现代。

但油灯的气味、船身轻微的摇晃、远处隐约的吴语小调...所有感官都在告诉他:这是现实。

他想起白天看到的石桥,与画中一模一样。

如果这里真的是《南乡旧梦图》的世界,那么画中的其他场景和人物也应该存在。

这意味着什么?

他能否找到回归现代的方法?

无数问题萦绕在脑海,首到夜深才迷迷糊糊睡去。

睡梦中,他仿佛又站在美术馆那幅《南乡旧梦图》前,画中的景物活了过来,小船在河中游弋,人们在街上行走。

忽然,画中所有人都转过头,目光齐刷刷地看向画外的林枫...他惊醒了。

油灯己灭,舱内一片漆黑,只听到河水拍打船身的声响。

林枫坐起身,在黑暗中抱紧双膝。

恐惧和孤独如潮水般涌来,但他内心深处,一丝奇异的好奇和期待也在悄悄萌芽。

《南乡旧梦图》...如果他真的进入了这幅画中的世界,那么这既是一场灾难,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亲身体验历史,见证一个时代的风貌。

天快亮时,林枫做出了决定:既然暂时无法回去,就要先在这个时代生存下去。

他要学习语言,了解环境,寻找回归的线索。

最重要的是,他要知道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历史,还是一幅画中的幻境。

窗外,第一缕曙光染白了东方的天空,河面上晨雾弥漫,古镇正在苏醒。

林枫的南乡旧梦,开始了。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