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小怪人”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周六早晨的阳光刚爬进客厅,金色的光带斜斜地落在实木书桌上,把爸爸那台银灰色的笔记本电脑照得发亮。

周丹丹踩着塑料小凳子,凳脚在地板上轻轻蹭出“吱呀”一声——这是她的小秘密,每次偷开电脑前,都会先侧着耳朵听厨房的动静,确认妈妈还在忙着煎鸡蛋,才敢伸手扒着书桌边缘,踮起脚尖够键盘。

她才到书桌一半高,下巴刚能搁在桌沿上,可手指却灵活得像停在花瓣上的小蝴蝶,在键盘上轻轻敲着,不是点爸爸特意下载的儿童拼图游戏,而是对着满屏密密麻麻的字母和符号发呆。

那些在别人眼里杂乱无章的“乱码”,在她眼里却像彩色的积木,每一个字母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一个符号都藏着让东西动起来的魔法。

“丹丹,又偷玩电脑?”

妈妈端着白瓷牛奶杯走过来,杯沿冒着淡淡的热气,她刚想伸手把女儿从凳子上抱下来,目光却落在了屏幕上——一行五颜六色的小方块正沿着屏幕边缘慢慢移动,红色的跟着蓝色的,黄色的追着红色的,像幼儿园小朋友排队做游戏。

丹丹仰着小脸笑,脸颊上还沾着昨晚没洗干净的饼干渣,眼睛亮得像盛了星星:“妈妈你看,我让它们排队啦!

红色是小明,蓝色是莉莉,黄色是我,我们要去滑滑梯呢!”

妈妈凑过去仔细看,只看懂了“方块排队”的热闹,没看懂那些藏在方块下面的“乱码”,只当是孩子瞎按键盘碰出来的小把戏,笑着刮了下她的鼻子:“小调皮,别玩太久,牛奶凉了就不好喝了。”

说着把牛奶杯放在书桌角,又转身回了厨房,煎鸡蛋的香味顺着门缝飘出来,混着屏幕微光里的代码,成了丹丹周六早晨最特别的味道。

九点半的时候,妈妈收拾完厨房,端着一盘切好的苹果走出来,看见丹丹还趴在书桌前,小凳子挪得更近了,整个身子几乎贴在屏幕上,手指在键盘上敲得比刚才更急,嘴里还小声念叨着什么。

“丹丹,吃苹果了,眼睛要歇一歇。”

妈妈把果盘放在电脑旁,刚想拿一块递到她嘴边,却看见屏幕上的小方块突然变了队形——不再是沿着边缘走,而是围成了一个圆圈,圆圈中间慢慢跳出一个歪歪扭扭的小脸,眼睛是两个黑色的小方块,嘴巴是一道弯弯的黄色线条。

妈妈愣了一下,这可不是瞎按能按出来的,她试探着问:“丹丹,这笑脸是你弄出来的?”

丹丹头也不抬,手指还在键盘上动:“对啊,它们排队排累了,想笑一笑。”

妈妈没再追问,只是把苹果块放在她手边,心里悄悄犯嘀咕:这孩子,怎么跟别的小朋友不一样,别的孩子都爱抱着玩偶跑,她却能对着电脑坐一上午。

中午十二点,爸爸提着公文包进门,刚换完鞋就听见书房里传来“哒哒”的键盘声。

“丹丹在里面?”

他问正在摆碗筷的妈妈。

妈妈点点头:“从早上起来就黏在电脑前,说在让方块排队,还弄出个笑脸来,你去看看,别让她把你工作的东西弄坏了。”

爸爸心里一紧,他那台电脑里存着公司的项目代码,要是被孩子乱按删了,麻烦可就大了。

他快步走进书房,刚想开口叫丹丹下来,目光落在屏幕上的瞬间,手里的公文包“啪嗒”一声掉在地上,眼镜都差点从鼻梁上滑下来——屏幕上不是他担心的项目文件,而是一个简单的编程界面,界面上跳动着几行基础的Python代码,正是他上周在公司跟同事聊起过的“循环与条件判断”,他从没在家里提过,更没教过丹丹。

那些代码不算复杂,却逻辑清晰,正好能让屏幕上的小方块实现排队、转圈、变笑脸的效果,连他公司里刚入职的实习生,都要学两天才能写出这样的代码。

“你……你怎么会这个?”

爸爸的声音都有点抖,他蹲下来,平视着丹丹,手指指着屏幕上的代码。

丹丹终于从屏幕前挪开视线,挠了挠后脑勺,脸上还带着点疑惑:“这个很难吗?

它们像积木呀,比如这个‘for’,就像说‘让小方块走十步’,这个‘if’,就是‘如果碰到屏幕边,就拐弯’,拼对了就能让方块听话呀。”

她一边说,一边用小手指着代码里的关键词,像在说幼儿园老师教的儿歌,语气自然得就像在说“1加1等于2”。

爸爸盯着女儿的眼睛,那里面没有丝毫炫耀,只有对“让方块听话”的好奇和开心。

他突然想起,上个月带丹丹去科技馆,别的孩子都在玩互动游戏,丹丹却站在编程机器人的展台前看了半个多小时,还问工作人员“怎么让机器人知道该往哪走”,当时他只当是孩子随口问问,现在想来,那时候她就己经在琢磨这些“积木”了。

“丹丹,你能告诉爸爸,这些字母和符号,你是怎么认识的吗?”

爸爸捡起公文包,坐在地毯上,把丹丹从凳子上抱下来,让她坐在自己腿上。

丹丹指着屏幕上的“print”,说:“这个是‘告诉电脑要说的话’,我在爸爸的编程书里看到过,书里有图片,画着电脑在说话,下面写着这个词。”

她又指着“color”:“这个是‘颜色’,幼儿园老师教过‘红色是red,蓝色是blue’,这个词跟‘color’有点像,我猜就是颜色的意思。”

爸爸这才想起,他书桌下层放着几本编程入门书,封面印着彩色的插图,原来丹丹趁他不注意,偷偷翻看过,还凭着图片和幼儿园学的几个英文单词,猜出了代码的意思。

“那你想不想让小方块再做点别的?”

爸爸来了兴致,他打开一个简单的画图软件,指着画布上的空白处说:“我们让小方块画一朵小花好不好?”

丹丹眼睛一下子亮了,用力点头:“好呀好呀!”

爸爸本来想一步一步教她,可刚说完“首先要让小方块走到画布中间”,丹丹就己经伸出手指,在键盘上敲了起来。

她先敲了“x=200,y=200”,又敲了“move_to(x,y)”,爸爸惊讶地发现,她居然知道用坐标来确定位置——这是编程里最基础也最关键的概念,他以为要讲半天,丹丹却像早就懂了。

“因为画布就像我们家的地板呀,x是从左到右的步数,y是从前到后的步数,走到(200,200)就是中间啦!”

丹丹解释道,小手还在键盘上继续敲,给小方块设定了“画五个花瓣”的指令,每个花瓣用不同的颜色,最后还在中间画了一个黄色的花蕊。

等小方块慢悠悠地在画布上画完小花,窗外的阳光己经转到了书桌的另一边,把丹丹的头发染成了浅金色。

妈妈端着午饭走进来,看见父女俩凑在电脑前,屏幕上开着一朵五颜六色的小花,忍不住笑了:“你们俩这是在研究什么呢?

饭都要凉了。”

爸爸抬起头,眼里满是激动和欣慰:“老婆,咱们丹丹可能有点不一样,她好像真的懂编程。”

妈妈愣了一下,走过来看着屏幕上的小花,又看了看丹丹,伸手摸了摸她的头:“懂不懂的不重要,只要孩子开心就好。

快吃饭吧,丹丹,下午还要去公园玩呢。”

可丹丹却摇了摇头,拉着爸爸的手说:“爸爸,我不想去公园,我想再跟小方块玩一会儿,我想让它画一只小猫,送给小区里的流浪猫。”

爸爸心里一暖,他以为丹丹只是对代码感兴趣,没想到她还想着流浪猫——前几天晚上,他们在小区楼下喂过一只橘色的流浪猫,丹丹还说要给它做个小窝。

“好,那我们吃完饭,就教小方块画小猫。”

爸爸答应道,心里却在悄悄盘算:下午要给公司的技术总监打个电话,问问有没有适合小孩子的编程课程,他不想浪费丹丹的天赋,更想保护好她对“方块积木”的这份热爱。

午饭的时候,丹丹还在念叨着画小猫的事,说要给小猫画长长的尾巴,还要画一个装满猫粮的碗。

妈妈听着她的话,笑着给她夹了一块排骨:“慢点吃,别噎着,等会儿让爸爸陪你画,妈妈去给流浪猫找个纸箱做窝。”

丹丹高兴地拍了拍手,嘴里塞满了米饭,含糊地说:“谢谢妈妈!”

阳光透过餐厅的窗户,落在餐桌上,盘子里的排骨冒着热气,牛奶杯上结着一层薄薄的奶皮,一家人的笑声混着窗外的鸟鸣,成了这个周六最温暖的画面。

下午两点多,丹丹和爸爸又坐在了电脑前,这次,爸爸没有再“教”她,而是坐在旁边看着丹丹自己摸索。

丹丹先是在纸上画了一张“图纸”,用彩笔勾出小猫的轮廓,还在旁边标注了“尾巴要弯耳朵是三角形”,因为有些代码单词她记不全,就用图画代替——比如画一个小圆圈代表“画圆形的猫脸”,画一个小勺子代表“画猫粮碗”。

然后她拿着图纸,对照着在键盘上敲代码,偶尔遇到不会的单词,就抬头问爸爸:“爸爸,‘三角形’怎么写呀?”

爸爸耐心地告诉她,还顺便教了她“***”的发音,丹丹跟着念了两遍,就记住了,还在图纸上写下了歪歪扭扭的“***”。

三点的时候,妈妈拿着一个贴了彩纸的纸箱走进来,说这是给流浪猫的小窝。

丹丹立刻凑过去,把纸箱放在电脑旁,说:“妈妈,你看,小方块画的小猫,跟咱们要喂的流浪猫一样吗?”

屏幕上,一只橘色的小猫正坐在装满猫粮的碗旁边,尾巴微微翘起,眼睛是两个黑色的小圆点,虽然线条有点歪,却充满了童趣。

妈妈蹲下来,抱着丹丹说:“一样,比真的小猫还可爱呢!

等会儿我们把小窝放在楼下,再把你画的小猫给它看好不好?”

丹丹高兴地点点头,又转回头对着电脑,小声说:“小方块,谢谢你帮我画小猫,明天我再让你画个小太阳,给小猫取暖。”

爸爸看着眼前的一幕,突然觉得很庆幸——他没有因为丹丹“不喜欢玩普通玩具”而阻止她,也没有因为她“看懂了代码”而急于把她打造成“神童”。

他想,丹丹不是什么“小怪人”,她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和世界对话,那些别人看不懂的代码,是她写给世界的悄悄话,是她用“方块积木”搭建的童话。

晚上睡觉前,丹丹还在跟爸爸说,明天要让小方块画更多东西,画会飞的小鸟,画会跑的小兔子,还要画一个会提醒妈妈买菜的小闹钟。

爸爸摸着她的头,说:“好,爸爸都陪你一起做。”

等丹丹睡着后,爸爸坐在书房里,打开电脑,看着白天丹丹写的代码,那些稚嫩却逻辑清晰的指令,像一颗颗小小的星星,在屏幕上闪烁。

他给技术总监发了一条消息:“我女儿七岁,能自己写简单的Python代码,不是为了让她当神童,只是想找个能让她开心玩编程的地方。”

过了一会儿,技术总监回复:“下周带她来公司看看吧,我们有个程序员爸爸组建的儿童编程小组,都是像她这么大的孩子,一起用代码做小玩具。”

爸爸看着消息,笑了,他想,丹丹的“方块积木”,以后会有更多小伙伴一起玩了。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来,落在书桌上,照亮了丹丹下午画的“代码图纸”,图纸上的小猫旁边,还画着一个小小的笑脸,那是丹丹对这个世界最纯真的热爱,也是一个七岁孩子用代码编织的,最温暖的梦。

而这个周六,只是这个梦的开始,电脑前的“小怪人”周丹丹,还有很多很多关于“方块积木”的故事,等着慢慢发生。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