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寄《临江仙》。列为看官,是否觉得此曾相识?对了,很像《三国演义》开篇诗不是?一样都是《临江仙》词牌,《三国演义》那词出自“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杨慎,而咱开篇这阙词,出自北宋词人陈与义。陈与义是洛阳人,金兵入侵中原,康王赵构泥马渡江,陈先生怀念洛阳旧友,填下这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话说词中的“午桥”,指的是唐代宰相裴度和宋代宰相张齐贤先后拥有的午桥别墅。别墅在哪?它的旧址,就在今天洛阳城东南15里伊水边的午桥村。
这伊水,发源于洛阳南面伏牛山,蜿蜒向东北,到洛阳城附近的时候,在城南撞上了一座石山。相传大禹治水劈开大山,放伊水穿过,两山相对,伊水中流,这就是著名的伊阙,也就是龙门山了,洛阳八大景之首的“龙门山色”,说的正是这里。
除了景美,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窟”之一的洛阳龙门石窟,也正开凿于东西两山的崖壁上。而此刻,也就是21世纪初一个春天的早晨,迎着初生的朝阳,我正站在西山最宏大的一座石窟——奉先寺石窟南侧的一处悬崖边上。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龙门石窟的奉先寺,奉先寺这名字,本意是奉祀祖先的意思……”
遥望对岸的东山和下面的伊水时,任由春风吹起我的衣角,大口呼吸着春日清冽的空气,一阵清脆悦耳的讲解声,随着山崖边浩荡的春风,传入我的耳朵。被这声音吸引,我回头看了过去,一个穿着藏青色西装套裙的苗条的身影远远出现在我的视野中心。
“中国古籍《左传》中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也就是说,一个国家有两件大事要做,一件是奉祀祖先,一件是战争——相对于祭祀祖先来说,战争的地位还要退居其次,所以在贵族士大夫的观念中,祭祀祖先是头等大事,是政权合法性的基石,所以在为父亲李世民发愿修建这座石窟时,高宗李治把这石窟所在的地方取名为奉先寺。”
这女士不算年轻,但因为身材苗条,我一时竟很难判断出她的实际年龄。只见她飘逸的长发随风微微飘动,瘦长的脸颊洁白如玉,只是眼窝稍显深陷黯淡——显然是长期思虑留下的印记,但清亮的眸子闪着祥和智慧的光,让她整个人都显得气质不俗。
她继续用清亮标准的普通话说:“奉先寺是唐高宗李治和当时的皇后武则天共同出钱,为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积功德建的,整个工程共耗时30年左右。在完工的前三年,皇后武则天曾经为修造工程捐了两万贯的脂粉钱,也就是名为化妆费、实为私房钱一部分。
“请往中间看,整个龙门石窟中,雕刻艺术价值最高的就是正中的卢舍那佛。 ”她把一只手伸向前方,继续说:“她是谁?她又是谁雕出来的?艺术成就究竟在哪里?又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雕刻出来的?”
我也被她这一连串的问题吸引住了,向前走了几步,挨近人群,继续听她讲下去:
“佛教中,她是卢舍那——‘光明普照’的意思,是释迦牟尼的报身佛,整个身躯高17米。这尊佛像,除了发型还是古代印度的螺旋发髻之外,其他部分都已经是中国人的样子了。从额头往下,一直到身上的袈裟,都是汉家装束——这是佛教中国化一个很重要的标志。
“最传神的是那双眼睛,人的眉骨是向外突出的,而雕刻这尊佛像的时候,当时的雕塑家却把佛像的眉骨和眼球的部分向内凹陷,让眼皮突出来——跟现实中刚好相反。这样,通过光线的变化,会让人感觉到她的眼睛特别有神,特别深邃,无论你站在平台的哪个角度,她都在看着你。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也写过,武则天的长相‘方额广颐’,这样看来,有些人就认为她是武则天的化身。”
连我在内,所有人又都一起抬头,细细端详这尊雄伟华美的佛像。
“但是,也有一些观点认为,她不是武则天。奉先寺开始设计兴建,应该是在唐太宗李世民去世以后。那时候,按照唐朝的规定,凡是没有生育过的后宫嫔妃,一律出家为尼,身为太宗才人的武则天当时很年轻,就被送到了长安感业寺出家。也就是说,当时的武则天,完全没有能力影响到大佛的设计施工。武则天给这里捐款的时候,大佛已经营造了二十多年,那时候这尊大佛基本上已经定型了。
“再有就是,大佛完工的时候,武则天还是一个贤良淑德的皇后形象,她必须隐藏自己的政治野心,以武则天的聪明才智,她不会让政治对手在这里抓住把柄。”
连我在内,所有人都频频点头。
“那么这尊大佛到底是谁呢?”
这也正是我想知道的,于是我竖起耳朵继续听她讲下去:
“我们只能这样认为:和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的主人公一样,她是洛阳城内一个中年贵妇的形象。或者说,她并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的代表,是整个唐朝女性的形象代言人。”
这等于啥也没说啊!我有些失望。只听她接着说: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艺术作品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如果我们非要把她等同于某一个人,是不是我们的认识也有问题呢?”
人群中发出一阵轻笑,连我跟着笑了一下。
“第二个问题,她的作者是谁?”她又开始了滔滔不绝的讲解,显然这是一套她平时就很熟练的说辞:
“提到雕塑师,我们会想到罗丹,想到米开朗琪罗,都是一些世界上最伟大的雕塑师,但是没有一个是中国人的名字。我们翻遍了典籍,仅仅是在一块碑刻的最后找到了他的作者,身份非常的卑微,默默无闻,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实际上,从北魏到唐朝,中国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叫石窟丞。石窟丞里所有的施工人员,相当于官府的奴隶,没有任何的人身自由,终年在石窟丞里工作,子承父业,日积月累,让当时唐朝在雕塑艺术方面,远远领先于同时期的世界各国。但是这些人没有身份,没有社会地位,他们的唯一职称就是工匠,所以,他们的名字就不配和这些伟大的作品一样永垂史册,只能被人们慢慢的忘记。
“他们把石头变得伟大,自己却成了石头……”
人群中发出一阵叹息。
“第三个问题,他的几点艺术成就。”她仿佛看出了大家的遗憾,又转换了话题:“和西方雕塑比起来,东方的雕塑就如同东方人一样,含蓄内敛,不事张扬。她静静的坐在龙门的高处,俯瞰着天下的芸芸众生,虽然穿着一层袈裟,却可以看出来她本身的那种力量感。
“这里一共有九尊雕像,其中两尊菩萨的装饰时最华丽的,头戴金冠,身裹丝绸、彩带,浑身珠光宝气,极尽奢华,象征着大唐王朝雄厚的物质财富。同样是佛门中人,同样是女性的形象,中央的主佛却非常朴素,身上只有一件用抛物线勾勒出来的简单的袈裟,没有任何的金银首饰,为什么会这样设计呢?”
这女士又一次向人群发问,但不等大家回答,她就揭示了答案:
“这里体现出的是唐朝人超凡的智慧和独特的眼光——他们认为最美的女人,美就在于自身,是不需要用金银首饰去衬托的,这就叫做‘天生丽质难自弃’。”
人群开始频频点头,包括里面一多半的西方人,也在听完翻译的轻声介绍后,不住点头。
不知不觉间,我已经随着人群走到了雕像的下方。
“据说,卢舍那大佛肚子是空的,里面藏有财宝,这是真的吗?”
人群中传出一句英语的提问,然而说话的,却是一个身材高大、华人模样的人,这也是人群中不多见的东方面孔。只见他三十多岁的模样,留着中分发型,脸上棱角分明,皮肤黄中透白,嘴唇很厚,很像美国常见的那种二代以上的“香蕉人”华裔。
他一身很正式的西装,在人群中不显山不露水,更像是哪位要人的随员,所以他此时发声,还是让人颇有些意外。
女士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又恢复了那种职业化的浅浅微笑,她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问到:“您是从哪儿得来的这种说法?”
“看来这是真的了,”年轻华人也没有正面回答,脸上浮现出一丝得意:“能问一下是什么财宝吗?”
女士收起微笑,脸上第一次浮现出严肃的表情,正色用英语回答说:“如您所说,几年前,我国研究机构曾经对大佛进行过遥感探测和扫描,的确探知大佛内部有很大的虚空结构,一直延伸到后山,但没有您所谓的财宝。”
“‘void’(‘虚空’)?为什么您不说‘vacant space’或‘hollow’?”年轻人立刻抓住了女士英语中的措辞,穷追不舍。
对年轻人的敏感,女士也略微有些意外,但她依旧平静地回答:“不过是英语用法的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就是大佛的胸腹中并没有东西,更没有您所谓的财宝。
“的确,在中国佛教的造像传统中,曾经有过在完工的佛像胸腹中放置物品的传统,或者是黄金铸造的心脏,或者放置佛教传统中的‘七宝’,但卢舍那大佛这样的宏伟工程,其本身就是世界级的佛教瑰宝,所以他内部有没有财宝,既没有已知的可能,也没有实际上的必要。”
年轻华人仰头哈哈大笑,他不大友好的笑声和轻佻的举止,让所有在场的人很显得很不舒服。一位头发全白的印度裔学者模样的人对他说:“亚当,你对女士缺乏必要的礼貌。我想她已经回答了你的问题,这个问题就到此为止好吗?”
仿佛没有听到他的话,这个名为亚当的年轻人竟独自走出人群,径直向大佛脚下的石头栏杆走去,更让人吃惊的是,他竟然试图要翻阅栏杆!
“请停下!”女士大惊失色的喊道:“那栏杆是禁止翻越的!”
那位白头发的老者,也伸手抓住了亚当的手。然而就在此时,让在场所有目击者都终生难忘的一幕发生了:
众目睽睽之下,只见一团白雾腾空而起,亚当登上栏杆的手脚以及所有他露在衣服外面的皮肉组织,竟瞬间变得透明,似乎在燃烧一样,头顶一股淡淡的白雾腾空而起,就在几秒钟的时间里,他的身体竟在众人视野中消失了!剩余的衣物,仿佛瞬间失去了所有支撑,也慢慢从空中飘落到了栏杆和青石地面上……除衣物外,还有一团黑色的东西和几颗亮晶晶的东西,散落在衣服旁边——那是亚当的头发和指甲!
“亚当!”老者惊叫一声,一下子坐在地上。几个警卫模样的人立刻冲到栏杆跟前,围定了衣服周围的现场。其余的人,也都目瞪口呆地站立到原地,不可思议地看着这突发的一幕。
我是比较早醒悟过来的,想拨开人群走到栏杆前,突然我感到一股无形的力量从我背后袭来,我的后衣领被人拎了起来,而我一百多斤的身体竟随着这力量悬空了!我分明能感受到双脚离开了地面,但那股力量很快消失 ,我惊恐地回头看去,一个身穿深色西装、中等个子的身影出现在我眼前。
“呆在这儿别动!你看着他!”他低声怒喝,声音不大,但任何人都能感受到其中的力量和威严。另外一个穿黑色西装、高大健壮的年轻人,把手搭在我肩膀上,手指扣紧了我的锁骨,虽然力量不大,但我却被按在当地丝毫动弹不得。
说完这话,中等个箭一样穿过人群,赶到了栏杆边上。看完现场后,他对着衣领说:“警卫组全体,立刻封锁奉先寺,不许一个人进来;医疗组立刻派医生上来,到大佛下面***;特别小组携带勘察设备,到大佛脚下,立刻行动!”
慌乱中,我呆呆地看着现场的人跑来跑去,看到大佛下面拉起了警戒线。没多久,我和现场的一行人被带下了石窟的台阶,又被人拉上了一辆带有金属栏杆的黑色警用商务车。上车后,我惊讶地看到,那位讲解的女士也已经坐在我对面的座位上,愁云满脸、一言不发地坐着,不过她挺直的腰杆和端正的坐姿,还是显露出沉静和自信。
拉我上车的黑西装年轻人随后也坐在了车厢里,他带着例行公事的口气尖声对我们说:“对不起各位,事发突然,希望大家理解并配合我们的工作,等事情调查清楚了,我们再向大家解释。”
没有一个人回答他,所有人各怀心腹事,一言不发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任由警车把自己带走。
我以为警车会把我们带到警局或者看守所,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车开不到五分钟就停了下来。下车后,我惊讶地看到,这里一边是建在高台上的古色古香的青砖瓦房,一侧操场边上,像是营房一样的建筑,以我对这一带的熟悉,竟看不出这里是什么所在。
很快,我被带进了营房一侧,而那位女士则被请到了瓦房那边,对这种小小的不公平,我已经没有心思较真,只是对可能发生的事情充满了好奇和疑惑,还有一丝惶恐。
这是那种备战备荒时代常见的老式营房,两层砖混结构,进入一楼大厅后,我没有被带上楼,而是一圈一圈地向下走,进入了地下室。穿过的灯光昏暗走廊,我跌跌撞撞地被带进走廊尽头一个房间,让我惊讶的是,这房间的大门竟是那种高大的黑色钢铁大门,就像我曾经在地下人防工程中见到的那种一样!
事情变得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这正是:
龙门山色千古秀,
伊水中开万年流。
古今兴亡多少事,
浑似虚妄梦里游。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