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初识灵世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张墨踏入村口的那一刻,便感到一股难以言喻的陌生与异样。

脚下的土地呈灰黄之色,干燥却不龟裂,走在上面有种回弹的触感,似乎混杂着某种特殊的粉末。

空气中弥漫着青草与烟火的气息,还有一点若有若无的腥甜,像是熬制某种草药后残存的味道。

村民的目光纷纷落在他身上,神情警惕而复杂。

他们低声议论,用着张墨听不懂的语言。

他试着开口想解释什么,却引来更多警惕与困惑的目光。

“他是外面来的人?”

“不会是魔兽幻化的吧?”

“看上去像个凡人……但模样怪异。”

张墨一句也听不懂,只能勉强从他们的表情和手势猜出一点含义。

那位最初发现他的魁梧男子用粗壮的手臂护住他,口中不断说着话,像是在解释他的来历。

可周围人仍然神色不善,甚至有人悄悄握住了腰间的短刃,另一人则指了指山外的方向,疑似建议将他驱逐出村。

张墨心头一沉,意识到自己当前的处境并不安全。

不久后,一名老者走出村中最中央的一座石屋,身穿灰蓝色粗布长袍,头发花白,步履虽然缓慢,但一出现便让众人自觉让开一条道。

显然,这是这村中的长者或首领。

他来到张墨面前,目光如炬地盯着他,似是在打量,又似是在判断。

张墨不敢乱动,只能站得笔首。

他看着老者的眼神,既没有敌意,也没有善意,更像是在翻阅一张白纸——空白、未知、尚未决定。

老者似乎说了一句话,周围人便安静下来。

他又向那名魁梧男子询问了几句,后者点点头,将自己带张墨回来时的情况复述了一遍。

片刻后,老者走近张墨,伸出手在他额头与胸口附近比划了一番,仿佛在感应什么。

张墨感到一股温热从对方指尖传来,像是一阵轻风掠过肌肤。

良久,老者轻声说道:“未觉醒。”

村民们顿时哗然,议论再起。

张墨听不懂他们说了什么,但能从一个词语中反复听到一个音节,后来才知道,那正是“觉醒”——这个世界判断是否能修行的仪式。

这时他才明白,自己并不是“不能修炼”,而是还未进行所谓的“觉醒灵根”的仪式,在这村中尚属“未定之人”。

也正因为如此,村民们难以判断他的潜力,无法判断他是庸人、异类,还是……可能的修士。

正因为这个不确定,他们对他的去留十分犹豫。

最终,在那名魁梧男子的坚持下,老者沉吟许久,才点了点头,用缓慢的语气说了一句:“暂留。”

村民们虽然仍有疑虑,但还是纷纷散去。

张墨终于松了口气。

虽然听不懂他们说的是什么,但从他们的神情中他知道,自己暂时安全了。

他被安置在魁梧男子的家中。

男子名叫“鲁沙”,是村中的猎人,住在村子西侧靠林的一处石屋中。

屋内简单而整洁,一床一桌,墙角堆着兽骨与木矛。

鲁沙虽言语不多,但待人不差。

张墨虽然听不懂他的语言,但对方还是耐心地用手势与他沟通,并且每天给他三餐和住处。

住下后的头几天,张墨一边恢复体力,一边尝试去理解村人的语言。

他发现村里多用一种音节短促、重复性强的语言系统,带有固定的语调变化与手势辅助。

他将这当成新的生存任务,努力模仿他们的发音,在沙地上记录词句,日复一日地学习。

最先帮助他的是鲁沙的妹妹,一个年约十岁的女孩,名叫鲁苗。

鲁苗性格活泼,起初只是好奇地看他学话,后来被他奇怪的发音逗得首笑,却渐渐也认真教起他来。

她会在地上写字,让他一遍遍模仿;也会指着村中的器具和动作反复念出词语,首到张墨学会为止。

张墨学习能力很强。

他将自己当成刚学语言的婴儿,每天坚持练习发音与听力,甚至试着将词句组成短句。

两个多月过去后,他己经能进行基本的对话交流。

终于有一天,他在跟鲁沙一家共进晚餐时,第一次流利地问出那句话:“这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鲁沙放下木勺,看了他一眼,沉声道:“是……灵世。”

“这里是修炼者的世界。

我们村小,只是外围灵土,村中最高者不过引灵境。

而在山那边,城邦之间,天骄并起,御气飞行、移山填海,都是存在。”

张墨听得如坠云雾。

“灵气?

炼气?

御气?”

他在鲁沙与鲁苗的补充中渐渐明白——这个世界,与他原来的世界完全不同。

灵世,是一个人人追求“修仙”的世界。

修行需觉醒“灵根”,借天地灵气淬炼身体与神魂,分为炼体、感灵、聚气、引灵等境界,而村子中的人,修为最高者不过炼气期。

张墨心头久久不能平静。

“这就是修仙的世界……”他仰头望着夜空,星辰密布,远方隐有流光划过,像是有人御气飞掠天际。

而他,只是一个未觉醒的异乡人。

但他没有退缩。

即使暂时看不到修行之路,即使村人眼中他依旧是个“异类”,他也不曾后退。

因为他明白,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活下去,便是第一步。

而只要活着,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