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北海公园
张清例外,他还有一碗去年夏天省下来的绿豆熬得绿豆汤,母亲刘玉兰还咬牙放了两颗冰糖在里面,要不说病号饭就是不一样呢。
甜丝丝的绿豆汤清凉解渴,绿豆全部都己经煮开,融化在水中,喝起来沙沙的。
要是以往,两个小的肯定会眼馋糖水,但在吃过水果糖之后,两人己经看不上糖水了。
对于水果糖的来历,母亲刘玉兰并没有觉得奇怪,自家儿子有囤东西的习惯,过年过节得了什么好东西,两个小的都是早早的吃完,而大儿子总是能隔三差五的翻出来吃一个。
对于大儿子的这种习惯,夫妻两个都没有去阻止,反而觉得是好事。
傍晚,张清的父亲张凯明回来了,一进门就是大嗓门的调侃声:“听说我大儿子今天去钓鱼,鱼没钓到,人反而昏过去了!
是被美人鱼勾跑了嘛!”
父亲张凯明,五级厨师,火车站后厨当班长,一个月工资55块钱,平时私下再接点活,收入在整个大院里是仅次于易中海,再加上张清母亲在招待所上班,一个月27.5元,西合院里少有的双职工家庭,日子自然过得红红火火。
对于父亲的调侃,张清没有感到任何不适,他看着年轻的父亲,只感觉眼眶一热,眼泪流了出来。
后世父亲因为血压高,突然中风,人虽然救回来了,手脚却不那么灵活了。
现在看到这么健康的父亲,张清百感交集,同时在心里下定决心,这辈子,绝对不会再让父亲重蹈覆辙。
张凯明有点慌,他本意是借着玩笑开解开解孩子,没想到自家大儿子竟然哭了,可给他急坏了。
作为夫妻两人第一个孩子,夫妻两人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张清平时也懂事,从来不让两个人操心,早年两个人去上班,都是张清自己一个人在家带弟弟妹妹,从来没给他们添麻烦。
“怎么还哭上了,不就是中暑了嘛,这么热的天,谁去钓鱼不也得中暑,你这是第一次,没经验,不丢人!”
张凯明安慰着。
张清摸了摸眼泪,也没解释:“我不嫌丢人,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来,明天我还去钓鱼,这次我一定凯旋而归,爸妈,你们就等着喝鱼汤吧!”
“哈哈哈~~~说得好,这才是男子汉的样子!”
张凯明高兴的拍了拍儿子的头,“爸明天等着你的鱼!
爸给你做糖醋鱼吃!”
“爸,我要吃糖醋鱼,糖醋鱼好吃!”
“爸我也要吃糖醋鱼,不给小哥吃,他有糖都不给我吃!”
小鱼儿开始告状。
一家人其乐融融,欢声笑语,让下班从前院过的易中海不禁露出了渴望羡慕的目光,这是他梦中都不敢想的画面啊,抹了把眼角,易中海蹒跚的往家走去,刚考核过的喜悦荡然无存,有的只是对未来无尽的惆怅和担忧。
······清晨。
张清从弟弟妹妹的手脚下醒来,两个小的晚上睡觉不老实,不仅乱翻身,还放屁,好在没有尿床。
吃过饭,父母去上班,给了妹妹两块糖,让她去中院找何雨水玩,张清自己则带着弟弟张宇往北海公园赶去,趁着天还没热,找个好地方钓鱼。
张清手里拿着鱼竿,说是鱼竿不如说是竹竿,不过经过特殊处理,虽然比不上后世的鱼竿,但是也算坚韧。
弟弟张宇则提这个木桶,桶里则放着几个麻袋,张宇一首不解,大哥来钓鱼,带着桶就算了,怎么还带麻袋,麻袋不漏水吗,有什么用?
张清用一个大肉包子堵住了弟弟的嘴,张清买了六个大肉包子,给了弟弟一个,自己吃了一个,剩下的趁弟弟不注意,全部放在了交易平台的仓库中存着,不仅保鲜,还保温,放进去什么样,拿出来时还什么样。
今天是上班日,北海公园也没什么人,除了像张清这么大年纪的大小伙子,就是年纪大的老头老太太在遛弯。
找了个小河湾的地方,张清放下马扎,叮嘱弟弟不准下水,就在旁边玩,不然中午没有肉包子吃以后,张清开始了自己的钓鱼大业。
先用木桶拎了点水,倒入饵料,搅拌均匀,搓成一个大红球,挂上饵料,张清开始打窝。
旁边不远处的老头看见张清不停的抛竿,提竿,只觉得对方是个新手,不懂钓鱼。
“小伙子,没有你这么钓鱼的,你这样怎么可能钓到鱼呢!”
张清笑呵呵,对方看不懂他的操作,他却只想说:“基操勿六!”
让这个年代的鱼见识见识21世纪的科技和狠活吧!
不到半小时,也就二十分钟,张清手中一沉,心道:“来口了!”
顺着对方的劲道,张清顺势提竿刺鱼,一条将近两斤重的大板鲫被张清提了上来!
张清看了旁边的老头一眼,只见对方张着嘴,十分惊讶张清竟然这么快就上鱼了,还是这么大的一条鲫鱼。
“钓到鱼啦,钓到鱼啦,大哥你钓到鱼啦!”
看见张***的钓上来鱼了,弟弟张宇高兴的手舞足蹈,中午有好吃的了!
抄鱼,把鱼丢到木桶里,让弟弟在旁边看着,张清淡定的再次挂饵垂钓,这次更快,鱼饵刚下去,还没有一分钟,张清再次感觉手中一沉,一提竿,又是一条一斤多的大板鲫被提了上来。
随后半小时,张清不停上鱼,大部分是鲫鱼,少量鳊鱼,还有一条五斤多重的草鱼。
这可让旁边老头惊呆了,鱼也不钓了,跑到张清旁边,看着张清钓鱼,还帮忙抄鱼。
张清也乐呵有人帮忙,而随着张清钓上来的鱼越来越多,旁边围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在钓上来一条足足有三十斤重的大鳙鱼后,人群沸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