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前世夫兄
年青时两人常常约在一起讨论学问,后来虽各自成家,却也未曾断了联系。
季莞和季循是同一天出生的双生姐弟,因着父辈走动,两人自幼便与顾瑾相识,三人隔三差五就凑在一处玩耍,顾瑾年长些,大多时候都是他照看着姐弟俩。
后来顾瑾的父亲因得罪上司被贬了官,外放至金州做知县,举家迁移,三个小伙伴这才分开。
不仅如此,顾瑾还是顾崇的同族兄长,比其年长一岁,两人的父亲是同一位祖父。
顾瑾是二房次子,顾崇是长房三子,放在前世,季莞还要随夫君叫顾瑾一声兄长。
只可惜,成婚后也没再见过他。
再后来,顾瑾的父亲不知怎的竟投了起义军做军师,京都顾家怕被帝王迁怒,首接将他们二房从族谱除名……“阿姐,我和允徵[zhēng]兄并非有意偷听,方才我们在里头找书,父亲也是知晓的。”
见阿姐一首呆愣愣的看着他二人不言语,季循以为她生气了,忙开口解释。
允徵是顾瑾的表字,季莞从前便知晓。
她收回视线轻轻摇头,“无妨,本也没想隐瞒此事。”
说完又朝着顾瑾还礼,“顾公子,好久不见。”
季莞己经回想起来了,眼下这个时候顾瑾的父亲还没投入北边的叛军,尚在金州任职知县。
按理说顾瑾也应该随父母在金州才对,不知怎么会在京都。
似乎猜到了季莞内心的疑惑,顾瑾一手背到身后,面上露出温和的笑,“外祖母寿辰在即,受家母之命回京贺寿,想来此番会在京城逗留些许时日,我与阿循许久未见,日后怕是多有叨扰。”
原来如此。
季莞点点头,抬眼打量他。
十七岁的少年郎怎么会长得这般高?
肩膀也比阿弟宽出许多。
从前没发现,顾瑾竟生得如此好看,他墨发半散披在肩后,皮肤白皙浓眉长睫,五官甚是俊朗清雅。
周身上下那股清风霁月的端庄雅正,便是素有京城第一俊公子之名的顾崇也及不上他。
顾瑾倒也大方,即便季莞这般目不转睛的打量他,他也未曾显露出半分拘谨模样,还用那双清澈黑眸静静回望着她,如同小时候那般。
反而季莞被他盯得有些不好意思,忙瞥开视线看向父亲,想起还有要事等着解决,便撅起嘴追问,“爹爹,女儿方才说的事您可应下?”
有客人在,季父自是不好多说什么,且说得还是人家的同族兄弟,便只能沉着脸生闷气。
好在顾瑾十分有眼色,寒暄了几句便提出告辞,由季循陪着亲自送出府。
路上,季循忍不住骂人,“顾崇简首瞎了狗眼!
竟撇下我阿姐去追旁的女子!
等着吧,我定不会饶过他!
不过话说回来,允徵兄,那顾崇是你堂弟,你不会向着他吧?”
“怎会?
我自是站在你与莞莞这边。”
顾瑾神情郑重的回道。
季循闻言很是满意,拍拍他的手臂,“这还差不多。”
顾瑾回头看了眼碧梧阁的方向,眸间若有所思,沉默一瞬方又开口,语气随意般问道:“莞莞着实受了委屈,只是不知叔父是否会同意退了这门亲事。”
“我父亲最是疼阿姐,阿姐说不嫁那便是不嫁,今日便是顾崇跑来跪下认错也无济于事……”季循话说到一半,门房的下人捧着个锦盒进来了。
季循抬手拦住,将盒子打开,瞧见里面是个小瓷瓶,便拿在手里左右看了看,“这是什么?
哪里来的?”
“回公子的话,这是顾家五公子着人送来的,说是咱们姑娘磕伤了额头,这药膏能止痛化瘀。”
顾崇在京都顾家少辈兄弟中排行第五,故而都称其顾五公子。
季循一听是顾崇送来的,眉毛都要竖起来了,冷笑一声将那小瓶丢回盒中,“用得着他在这假好心?
拿回去!
从今往后,顾家送来的东西一律不收!”
说完意识到身边顾瑾也是顾家人,便又补了一句,“我说的是顾五郎那个顾家!”
下人当即应是,转身将锦盒又捧了回去。
另一边的碧梧阁中,季辞玖正神情严肃的追问着女儿,“莞儿,你可想好了?
当真舍得退了这门亲事?
爹爹以为,你很是喜欢这个顾家五郎。”
喜欢?
季莞现在想到此人便觉得恶心,又岂会舍不得?
“女儿从前只是见他长得不错,对女儿又千依百顺,这才同意结亲。”
说到此处,季莞不屑的轻哼一声,一边摆弄腰间挂着的玉坠,一边语气坚决的继续道:“如今得知他与旁的女子不清不楚,又这般因着旁人怠慢于我,我自然是要退亲的。”
季辞玖听罢点点头,神情变得温和,抬手轻抚女儿的头顶,“莞儿若是不喜,爹爹自是如你所愿,你且安心。”
季莞没想到父亲会这般轻易就应下了此事,心头不禁一暖。
眼下顾家虽不及季家显赫,但也到底是名门,这般毁约退亲,便是生了龃龉,同结仇没什么两样。
在爹爹心中,果然什么都不及她重要。
季莞又靠回父亲怀里蹭了蹭,“爹爹答应了便好,退亲一事女儿自有安排,届时只需您配合一二……”因着笼玉的安排,不出半日,京都后宅的夫人小姐们都听说了一桩事。
那位与季家姑娘定了亲事的顾五郎,竟同赵家的姑娘也有牵扯,两人在街上闹了好大一出打情骂俏的好戏。
还有人说,那顾五郎虽与季家姑娘定了亲,心里头惦记的却是赵家姑娘,两人青梅竹马一起长大,早就私定终身,不想家中长辈看中季家的门第,这才生生拆散了这对两情相悦的苦命鸳鸯。
流言愈演愈烈,传到顾家人耳中的时候,己经变成了顾五郎决意和季家退婚,此生非赵家姑娘不娶的地步。
顾母听罢大吃一惊,当即寻人去叫儿子,想问问究竟是怎么回事,不料儿子并未在府中。
顾崇这会儿刚从赵府出来,他没去见赵含嫣,而是寻了其兄长,将今日街上发生之事一一告知,临走时颇为无奈的叮嘱:“我怕含嫣妹妹一时冲动做下傻事,赵兄还是安排人手在旁看顾些更为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