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吵着要来看我,于是爸爸和阿姨也跟着来了。
弟弟还是老样子,我亲切的捏了捏他的小脸,于是他也冲我吐了吐舌头。
他天真地问我什么时候能出院,并说还想和我一起玩。
我只能无奈地摇摇头,因为我也不知道还要在医院里待多久。
爸爸见状在旁边尴尬地挠挠头说:“很快了,参宿很快就能出院的。”
于是阿姨也跟着附和:“对对,参宿,你就安心养病,肯定很快就能好起来。”
我便振作精神,让自己的表情看起来不要那么苍白病态:“我一定很快就好起来的。”
弟弟听完我说的话,就放心地被两个大人带走了。
病房里又开始变得非常安静。
这种安静让我想起很多类似的时刻。
比如喧闹的同学聚会结束,突然下起了大雨,我只能把书包顶在头上,努力地睁开被雨水模糊的眼睛,跑进厚厚的雨幕里;再比如,小时候爸爸和妈妈刚给我庆祝了生日,爸爸却提前喝多了躺在沙发上,只有妈妈一个人小心翼翼地收拾被打碎的啤酒瓶;再比如,考试久违地得了满分,本来很兴奋地想要走回家。
突然想起来妈妈己经离开家很久了,于是只能一个人在公园里呆坐了很久很久。
妈妈。
妈,妈…好奇怪啊,世界上那么多人,那么多种族,分为不同的国家。
但是所有的人出生,学会的第一句话却都是“妈妈”。
就像是心有灵犀一样,我一抬头,就看见窗外出现了一抹而逝的红色。
于是我立刻从床上跃下,急匆匆就开打门。
但是己经晚了,走廊上空无一人。
“滴滴”。
是短信的声音。
发件人:爸爸。
发件内容:你妈妈看到那则新闻了。
她问我那个落水的女孩是不是你。
我都告诉她了,但是我不确定她会不会来找你。
我低头打字:她来过了,但是她没有和我说话。
我打字完毕,最后还是删除了全部内容。
耳边恍惚响起梦境里南河在瓢泼大雨的情景下声嘶力竭的话语:“你妈妈就是不要你了!”
下一刻,还是南河的声音,只是换了一种更小心翼翼的语气。
“你妈妈没有不要你,哪个缺心眼儿跟你说的?
我保证能帮你找到你妈妈”这两种声音,一左一右地在我的脑海里回响着,我盯着那个己经无人的走廊,最后缓缓地蹲下来,点开了和妈妈的聊天框打字:妈妈,我原谅你了。
但是,我不会再把虚空的爱投掷给你了。
我想这是最好的告别,谢谢你这次来看我。
如同谢谢你曾经真的爱过我。
但现在,我要学着更爱我自己了。
纪伯伦《孩子》: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参宿会拥有自己独立的灵魂,带着感恩,像这首诗一样,寻找她自己的明天。
我会更勇敢向前的,希望你的生活越来越好。
我们一起朝着光亮前行!
现实中的我会说:参宿宝贝一定要好好爱自己…带着南河那一份一起!
参宿,谢谢你把日记分享出来。
让我们看到你很健康,很勇敢,很好的走出来了。
很高兴你学会了爱自己,学会了积极面对,学会了为了自己的为了努力,并带着南河的那份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