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石沉大海与草稿箱里的独白章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毕业典礼后的暑假,本该是放纵和狂欢的季节,对林晚夏而言,却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灰暗。

蝉鸣在窗外不知疲倦地嘶喊,邻居小孩的嬉闹声尖利地穿透玻璃,更衬得她房间里的寂静如同坟墓。

手机屏幕的光是唯一的光源,映着她苍白疲惫的脸。

她蜷缩在书桌前的椅子上,一遍又一遍地点开那个熟悉的、灰暗的微信头像——许辰逸的头像是一张星空的照片,深邃而遥远。

聊天界面停留在她几天前发出的那条信息上。

那条信息,耗尽了她仅存的所有勇气。

她得知了他即将提前离境参加斯坦福暑期项目的消息。

时间像流沙一样从指缝溜走,逼迫她做出最后的挣扎。

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两天,不吃不喝,像着了魔一样对着手机屏幕。

删了写,写了删。

指尖在冰冷的玻璃上反复摩挲、停顿、颤抖。

> *“许辰逸,恭喜你拿到斯坦福的全奖,真的很厉害!

(笑脸)”* ——太官方。

> *“听说你要提前走了?

一路平安。

(挥手)”* ——太平淡。

> *“其实…毕业那天,我本来想跟你说…”* ——太首接,删掉。

> *“这三年来,我一首…”* ——太矫情,删掉。

> *“我…我会很想念…高中时光。”

* ——词不达意。

> *“希望你在那边一切都好,挑战极限的同时也要注意身体。

加油!

(太阳)”*最终发出的,是一条反复揉捏、字斟句酌、长达好几屏的“小作文”。

里面小心翼翼地藏着她未能说出口的倾慕,对过往点滴的珍视,对他前程似锦的真诚祝福,以及那份被大洋阻隔的、浓烈的不舍。

每一个字都像从心尖上剜下来的肉,带着血淋淋的痛楚和故作洒脱的伪装。

发送键按下的那一刻,她感觉全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像完成了一场耗尽生命的仪式。

她像一尊石雕,死死盯着手机屏幕。

看着那条信息从“发送中”变成“己送达”,再变成刺眼的、冰冷的“己读”。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窗外的光线从刺目的白炽,变成温暖的橙黄,最后沉入墨蓝的夜色。

手机屏幕暗了又亮,亮了又暗。

微信的提示音每一次响起都让她心脏骤停,点开却发现是班级群的消息,或是苏晓发来的搞笑视频。

那个熟悉的星空头像,再也没有跳动。

期待像燃尽的蜡烛,一点点熄灭,最终只剩下冰冷的灰烬和深入骨髓的自我怀疑:“他看到了…他读完了…然后呢?

是不屑于回复?

觉得幼稚?

还是…我的存在对他而言,根本无足轻重?”

巨大的失落感和一种被彻底否定的羞耻感,像冰冷的潮水将她淹没。

那个心跳文件夹,从此成了她不敢轻易触碰的伤疤,被加了更深的锁,丢进了记忆的角落。

***与此同时,地球的另一端,加州的阳光炽烈得灼人。

斯坦福大学校园里,充斥着一种精英云集、高速运转的紧绷感。

许辰逸拖着几乎被高强度课程和实验室工作榨干的疲惫身躯,回到狭小的单人公寓。

窗外是陌生的、璀璨的灯火,空气里弥漫着异国他乡特有的孤独味道。

时差让他头痛欲裂,邮箱里躺着十几封未读邮件——教授的作业反馈、助教的通知、项目组的任务分配,每一封都像沉重的石头。

他习惯性地先点开了微信,那个小小的红点提示来自“林晚夏”。

在异国他乡的深夜,在几乎被压力压垮的边缘,这条来自遥远故土、带着熟悉名字的信息,像一道微弱却温暖的光,瞬间击中了他紧绷到极致的神经。

他点开,逐字逐句地读着那长长的信息。

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挚情愫、那些被他忽略的细节、那份含蓄的不舍和祝福,像一股暖流,熨帖着他冰冷疲惫的心。

他甚至能想象出她写下这些字句时,认真又紧张的模样。

一股强烈的冲动涌上心头,手指悬在回复框上,几乎要敲下:“晚夏,谢谢。

其实我…” 他想倾诉这里的压力,想分享初到异乡的迷茫,甚至想回应那份朦胧的情愫。

但下一秒,桌上堆积如山的厚重文献、屏幕上闪烁着错误提示的未完成代码、邮箱里教授那封措辞严厉、要求他明天一早提交改进方案的邮件提醒……像冰冷的潮水再次将他淹没。

更深的,是一种近乎自虐的责任感和强烈的自尊:“现在回应她什么?

告诉她我累得像条狗,连最基本的课程都感到吃力?

告诉她我可能无法成为这里最顶尖的那一个?

告诉她我现在连自己都顾不好,像个狼狈的失败者?”

他自嘲地扯了扯嘴角,眼底的光芒迅速黯淡下去。

手指悬在回复框上良久,最终一个字一个字删掉了那些冲动的倾诉,只留下一个空白的输入框。

强烈的疲惫和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堵在胸口。

他退出微信,鬼使神差地点开了手机自带的备忘录。

新建了一条。

指尖在冰冷的虚拟键盘上停顿了良久,仿佛有千言万语,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最终,他打下几个干巴巴的字:> *草稿 1:*> *晚夏,信息收到,谢谢。

这里一切都好,就是有点忙。

保重。

*看着这苍白无力的几个字,他又觉得太过敷衍,完全无法表达他此刻复杂心绪的万分之一。

他烦躁地锁上屏幕,将手机丢到一边,把自己摔进狭窄的单人床里。

这成了他“98封”草稿的开端。

此后的日子,如同高速旋转的陀螺。

他被天才环绕,在顶尖的实验室里挣扎,语言、文化、学业的多重压力像三座大山。

每一次熬夜到凌晨,对着窗外寂寥的星光;每一次在激烈的课堂讨论中被质疑得哑口无言;每一次取得哪怕微小的进展(比如第一次独立完成一个算法模块);甚至在校园小径上看到牵手而过的情侣时……他都会下意识地打开那个备忘录。

那些未曾发出的草稿,成了他唯一的情绪出口和隐秘的树洞:> *草稿 15:*> *晚夏,今天在Lab被教授当众指出一个低级错误,很丢脸。

这里的竞争比想象中残酷百倍。

有时候,会想起高三最后那个安静的晚自习。

*> *草稿 32:*> *项目终于有了一点突破,虽然很小。

凌晨西点走出实验室,看到天边泛起的鱼肚白,突然很想找个人分享这一刻。

你…睡了吗?

*> *草稿 57:*> *路过书店,看到一本讲中国古典园林的书,封面很漂亮。

记得你以前说过喜欢苏州?

*> *草稿 76:*> *圣诞节,宿舍楼空了大半。

外面很热闹,我这里只有代码和泡面。

新年快乐,晚夏。

*> *……*他写了很多,写了很久。

从最初的干涩,到后来的倾诉,甚至偶尔流露出脆弱的迷茫。

他以为时间还很多,以为只有当他真正站在顶峰,功成名就,衣锦还乡时,才有资格回头,才有底气去回应那份被他搁置的感情。

他固执地守着那个“未完成”的状态,将所有的草稿尘封在手机深处,从未想过按下发送键。

他不知道,有些等待,如同精心培育却无人观赏的花朵,终会在时光里无声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