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立威聚心,初定根基

>>> 戳我直接看全本<<<<
血腥味尚未完全散去,清晨的冷风吹过密林,卷起地上的落叶和残肢,发出呜咽般的声响。

陈曦站在临时堆砌的简易尸堆前,看着村民们将黄巾军的尸体草草掩埋——并非出于仁慈,而是防止瘟疫滋生。

几个胆大的村民正在剥下死者身上还算完整的衣物和少数可怜的财物,脸上带着劫后余生的复杂神情。

“二郎,都处理好了。”

先前响应最积极的壮汉王大石走了过来,他手里拎着一柄从黄巾兵身上缴获的环首刀,刀身有些锈迹,但刃口依旧锋利,这是此次战斗中最值钱的战利品之一。

他看向陈曦的目光,己然带上了全然的信服,甚至隐隐有了几分敬畏。

在刚才的战斗中,这个平日里看似文弱的“二郎”,展现出的冷静和狠劲,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

陈曦点点头,目光扫过在场的十几个精壮汉子,他们脸上或多或少都带着疲惫和惊魂未定,但眼神中却多了一丝前所未有的光彩——那是一种掌握了自己命运的力量感。

“大家辛苦了。”

陈曦开口,声音还有些沙哑,但语气沉稳,“这次我们能活下来,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

但大家也看到了,这仅仅是黄巾军的一小股散兵,真正的大股贼兵,或许就在不远处。

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

他顿了顿,提高了声音:“从今天起,我们这个村子,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任人宰割!

我们要活下去,还要活得更好!

所以,我有几件事要说,希望大家能听我一言。”

众人下意识地安静下来,目光都集中在陈曦身上。

在这场生死考验后,陈曦己经无形中成为了他们的主心骨。

“第一,”陈曦竖起一根手指,“战利品的分配。

这次缴获的兵器、衣物、还有那点粮食,全部集中起来,由村里统一保管。

兵器优先分给参与战斗的弟兄,用于护卫村子;衣物分给最需要的老弱;粮食……”他看了看大家消瘦的脸庞,“我们不能吃掉,要作为种子,或者换取更急需的东西。

大家有没有意见?”

众人面面相觑,原本以为能分到一些东西改善生活,但转念一想,陈曦说的确实在理。

保住性命,抵御下次进攻才是最重要的。

王大石率先开口:“我没意见!

都听二郎的!”

“我也没意见!”

“听你的!”

看到众人同意,陈曦心中稍定。

这是确立规矩的第一步,公平公正,才能凝聚人心。

“第二,”陈曦继续道,“从今天起,我们要组建一支护卫队。

所有年轻力壮的男子,除了必要的农耕劳作,都要抽出时间练习武艺,学习阵法。

我会教大家一些简单的格斗技巧和配合之法。

我们没有精良的盔甲兵器,但我们有团结的心和不怕死的勇气,这是我们最大的武器。”

他指了指王大石手中的环首刀:“大石,你力气大,胆子也大,以后就由你负责带领护卫队,平日里组织大家训练,战时听从我的指挥,怎么样?”

王大石一愣,随即满脸通红,激动地握紧了拳头:“二郎信得过我,我王大石就算豁出这条命,也一定带好弟兄们!”

他出身贫苦,从未被如此器重过,陈曦的任命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责任和荣耀。

“好!”

陈曦拍了拍他的肩膀,又看向其他人,“各位弟兄,愿意加入护卫队的,站到我这边来!”

几乎所有参与战斗的汉子都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连几个稍显瘦弱的年轻人也鼓起勇气站了过来。

一共十七个人,这就是陈曦目前能掌握的全部军事力量。

“第三,”陈曦的神色变得更加严肃,“我们需要更多的粮食和物资。

光靠村里这点薄田,撑不了多久。

我打算,派人去附近的城镇打探一下消息,看看有没有可以换取粮食的机会,或者……有没有其他的生路。”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目光深邃:“大家应该都听说了,现在天下大乱,不仅有黄巾贼,还有官兵,还有可能出现其他的乱兵流寇。

我们这个小村子,就像狂风暴雨中的一叶扁舟,随时可能被吞没。

我们必须变强,必须找到更稳固的依靠,或者……自己成为那片可以遮风挡雨的港湾。”

他的话语中蕴含着一种超越这个时代年轻人的远见和魄力,让村民们心中一震。

他们从未想过“自己成为港湾”这种事情,但从陈曦口中说出来,却仿佛有了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

“二郎,我们都听你的!

你说咋办,就咋办!”

一个老汉颤声说道,他的儿子在刚才的战斗中受了轻伤,但他此刻看向陈曦的眼神充满了依赖。

陈曦点了点头,不再多言。

他知道,光靠言语是不够的,必须拿出实际行动。

接下来的几天,陈曦开始雷厉风行地实施他的计划。

他首先让王大石带领护卫队,在村子周围设置了更严密的岗哨,砍伐了更多的树木,加固了村口的防御工事,挖掘了简单的壕沟。

他还亲自示范,教护卫队的人如何使用手中的农具作为武器,如何在狭窄地形中配合,甚至画了一些简单的队列示意图,让他们练习最基本的队列行走和转向——这在这个时代,几乎是正规军才有的训练。

护卫队的汉子们虽然觉得有些奇怪,但看到陈曦严肃的表情,还是一丝不苟地执行着。

同时,陈曦开始着手解决粮食问题。

他回忆起现代的一些农业知识,虽然不专业,但对付这个时代的粗放种植还是绰绰有余。

他发现村里的土地因为常年战乱和缺乏管理,肥力下降严重。

他让村民们收集人畜的粪便,指导他们进行简单的堆肥发酵,制作有机肥。

又根据记忆中对作物习性的了解,指出哪些地块更适合种植耐旱的粟米,哪些可以尝试种植产量相对较高的豆类。

“二郎,这粪水浇在地里,种出来的粮食能吃吗?”

有村民疑惑地问。

陈曦耐心解释:“放心,这是最好的肥料,比你们以前烧草木灰效果好得多。

用了这个,粮食能多收不少呢!”

虽然将信将疑,但在饥饿的威胁下,村民们还是按照陈曦说的做了。

另外,他还注意到村子附近的小溪里似乎有不少鱼虾,而村民们只会用简陋的鱼叉偶尔捕捞。

陈曦立刻想到了渔网。

他找来村里手艺最好的老木匠,让他帮忙制作一些细木棍,又动员妇女们,用家里最细的麻线,按照他描述的样子,编织简陋的渔网。

“二郎,这东西能捕到鱼吗?”

一位正在编织的大婶好奇地问。

“能,而且能捕到很多。”

陈曦肯定地说,“以后,我们就有鱼吃了,也可以拿去换粮食。”

看着陈曦胸有成竹的样子,村民们心中的希望更盛了。

就在陈曦有条不紊地整顿村子时,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

负责在外打探消息的村民慌慌张张地跑回村子,脸色惨白:“二郎!

不好了!

南边来了一大群人,看旗号……好像不是黄巾军,也不是官兵,不知道是什么人,正朝着我们这边来了!”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刚刚安定下来的村子再次陷入恐慌。

“怎么办?

二郎!”

“是不是又来抢粮食的?”

“人数多吗?

我们打得过吗?”

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恐惧的情绪在蔓延。

陈曦的心也猛地一沉,但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或许才刚刚开始。

“慌什么!”

他厉声喝道,镇住了慌乱的人群,“慌能解决问题吗?

大石!”

“在!”

王大石立刻站了出来,握紧了手中的刀。

“***护卫队,全部到村口待命!

让老弱妇孺都躲进山洞,快!”

陈曦迅速下令,目光锐利如鹰,“不管来的是什么人,我们都不能坐以待毙!

先看看情况再说,是敌是友,总要先弄清楚!”

他深吸一口气,走到村口,望向南方的地平线。

那里,尘土飞扬,隐约己经能看到一些移动的人影。

来者何人?

是敌是友?

自己这刚刚建立起来的小小根基,能否经受住这未知的考验?

陈曦的手,不自觉地握紧了腰间那柄从黄巾兵那里缴获的、并不锋利的短刀。

一场新的风暴,正在向这个偏僻的小村落席卷而来。

而陈曦,己经做好了迎接它的准备。

他的目光,坚定而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