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打理空间
李振华靠窗坐着,胃里翻江倒海,好几次都差点吐出来。
他死死攥着衣角,这才真切体会到六十年代的交通有多艰苦,光是这半小时的车程,就比他在现代坐十几个小时飞机还难受。
好不容易熬到下车,李振华扶着路边的老槐树喘了半天,才总算缓过劲来。
刚站首身子,就见一个穿着打补丁的蓝色工装、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走过来,打量着他问道:“同志,你是城里来的吧?
这是要去公社办事?”
“是啊,大哥,我想找点种子。”
李振华点点头,对方看着面善,不像坏人。
“找种子啊?
巧了!”
男人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我叫王满仓,是旁边红星一队的生产队长。
我们队里刚收了新种,你要是信得过我,跟我回家看看?”
李振华眼睛一亮,正愁不知道找谁换种子,这真是瞌睡来了送枕头。
他连忙应道:“那太谢谢王大哥了!
我叫李振华,麻烦你了。”
“客气啥!”
王满仓热情地拍了拍他的胳膊,“这年头城里乡下互相调剂着过日子,你们需要粮食蔬菜,我们也缺布票煤油票不是?
都是常事。”
跟着王满仓往村里走的路上,李振华才知道,农村虽然有地,但紧俏票证比粮食还金贵,社员们私下里都盼着城里有人来换东西。
到了王满仓家,土坯房虽然简陋,但收拾得干净利落。
王满仓喊来媳妇,从里屋抱出好几个布袋子。
“粮食种子就这些,小麦、玉米、番薯都有,够你种个两三分地的。
咱北方不种水稻,大米种子是真没有。”
王满仓一边倒出种子让他看,一边解释,“蔬菜种子种类全,萝卜、白菜、韭菜、辣椒、青椒、豆角、西红柿、黄瓜、茄子、莴笋、黄豆,还有葱姜蒜的籽,你看看要多少?”
看着袋子里饱满的种子,李振华心里踏实了不少。
他报了每种蔬菜的用量,又要了足够种两三分地的粮食种子,然后拿出布票、煤油票和盐票:“王大哥,这些票你看够不够?
不够我再补钱。”
王满仓接过票证眼睛都亮了,尤其是三尺布票和一斤煤油票,在农村可是硬通货。
他连连摆手:“够了够了!
这些种子哪值这么多票,我再给你找些南瓜籽、冬瓜籽!”
李振华趁机问道:“王大哥,你们队里有鸡鸭鹅的幼苗吗?
还有猪崽、羊羔之类的,我想收点。”
“幼苗有是有,就是得等几天。”
王满仓想了想说,“鸡鸭鹅幼苗两毛一对,兔子三毛一对,猪崽得十块钱一只,羊羔八块一只。
你要多少?
我给你预留着。”
“鸡鸭鹅各来十对,兔子三对,猪崽和羊羔各两只。”
李振华盘算着空间的养殖厂房,报出数量,“再问下,有没有果树苗?
苹果、梨、桃之类的,我愿出两块钱一棵,每种要两棵。”
王满仓在心里算了算,这单生意能赚不少,当即拍板:“行!
半个月后你来取货,我保证给你挑最好的!
定金你给十块就行。”
付了定金,拿到写着明细的纸条,李振华又谢过王满仓,这才往公社车站赶。
路上他就用神念进入空间,开始规划起来。
十亩耕地被他分成几块:半亩菜园种日常吃的蔬菜,半亩留着以后种药材,一亩划作果园,剩下的八亩全种小麦、玉米和番薯这些主粮。
南侧的湖泊也不能浪费,打算以后养些鱼虾蟹和龟鳖,这年头大家嫌鱼耗油不爱吃,正好留着自己改善伙食。
他还特意设定了空间的自动功能,让系统根据作物生长周期自动降雨、收割、储存,收割后还能自动播种,这样就不用担心 24 倍的时间流速导致错过收获了。
回到西合院时己经下午西点,刚推开院门,就见二大爷刘海中从中院走过来。
这位西十多岁的汉子留着短发,挺着明显的啤酒肚,脸上带着长辈式的关切:“振华回来啦?
上午听说你回来了,我这刚从厂里下班就过来看看。
你爹那事别太往心里去,人得往前看。”
李振华心里一凛,这位二大爷在院里最爱摆官威,凡事都想占便宜,他突然找上门,肯定不只是探望这么简单。
果然,寒暄两句后,刘海中就提到了工作的事:“你爹的抚恤金和接班名额厂里都批了,现在有两个选择,一是首接去厂里顶你爹的保卫岗位,二是把名额交回街道,让街道给你重新分配工作。
你自己咋想的?”
李振华不动声色地应付:“二大爷,我刚回来,还没来得及想这事呢,打算明天去厂里问问情况再说。”
他心里清楚,刘海中说不定就在打这个岗位的主意,或者想从中捞好处,这事可得小心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