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又下了,比前几日更大些,鹅毛似的雪花漫天飘着,把胡同里的屋檐、树梢都盖得严严实实,连空气都像是冻住了,吸进肺里,凉得人打哆嗦。
和珅缩在炕角,把那件父亲留下的旧夹袄裹得更紧了些。
可冷风还是从窗纸的破洞里钻进来,顺着衣领往怀里灌,冻得他肩膀首发僵。
和琳躺在他身边,小脸埋在他胳膊底下,嘴里还小声哼着:“哥,冷…… 肚子也饿……”和珅摸了摸和琳的手,冰凉冰凉的,心里像被针扎了一下。
家里的粮缸己经空了三天了。
张嬷嬷送的那几个窝头,昨天就吃完了;福安叔去胡同口的粮店赊粮,店主说 “上次的账还没结,不能再赊了”;就连周先生给的两个铜板,也换成了半块干硬的锅巴,和琳昨天嚼了半天,才咽下去。
母亲靠在炕头,盖着两床打补丁的薄被,脸色比前几天更白了,咳嗽也更重了,咳得厉害时,连气都喘不上来。
她看着两个儿子,眼里满是心疼,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 她连说话的力气都快没了。
“我去看看福安叔回来没。”
和珅轻轻推开和琳,坐了起来。
他穿好鞋,刚走到外屋,就看见福安叔提着一个空布袋子,低着头走进来,脸上满是沮丧。
“福安叔,怎么样了?
粮店肯赊粮了吗?”
和珅赶紧迎上去。
福安叔摇了摇头,叹了口气,把空袋子放在地上:“不肯,说我们欠了他五斗米的钱,不还就不让赊。
我又去了隔壁的王屠户家,想赊点肉沫,也被赶出来了…… 都怪我没用,让老夫人和少爷们挨饿。”
和珅看着福安叔发红的眼睛,心里也不好受。
他知道福安叔己经尽力了,这些天,福安叔每天天不亮就出去,跑遍了整个胡同,能求的人都求了,可谁也不肯再帮他们家了。
“福安叔,不怪你,” 和珅咬了咬嘴唇,像是下定了决心,转身往里屋走,“我有办法。”
福安叔愣了一下,跟着和珅走进里屋。
只见和珅走到炕边,把自己身上那件旧夹袄脱了下来,叠得整整齐齐,递到福安叔面前:“福安叔,你把这件衣服拿到当铺去,当点银子,买点米回来。”
福安叔吓了一跳,赶紧摆手:“少爷,这可不行!
这是老爷留下的衣服,也是你身上唯一一件能挡寒的衣服,当了你穿什么?
这么冷的天,会冻坏的!”
“我没事,” 和珅把夹袄往福安叔手里塞,“我是哥哥,能扛冻。
琳儿还小,不能再饿了;娘还病着,也得吃点东西。
这件衣服是缎面的,虽然旧了,总能当几两银子,够买几斗米了。”
“不行,就是不行!”
福安叔把夹袄推回去,声音都有些发抖,“要是老爷知道我把他的衣服当了,肯定会骂我的!
少爷,你别管了,我再去想想办法,大不了我去给人拉车,换点米回来!”
“拉车哪能那么快换到米?”
和珅急了,提高了声音,“琳儿都饿了三天了,娘也快撑不住了!
再等下去,会出人命的!
福安叔,你就听我的,把衣服当了吧!
等以后我长大了,一定给爹买件更好的衣服,比这件还漂亮!”
里屋的母亲听见他们的争吵,慢慢坐起来,看着和珅手里的旧夹袄,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珅儿,那是你爹的衣服,不能当啊…… 你爹走的时候,还说要让你穿着这件衣服,好好读书……娘,我知道这是爹的衣服,” 和珅走到母亲身边,蹲下来,握住母亲的手,声音放得很柔,“可现在,我们得先活下去啊。
只要我们活着,以后有的是机会给爹买新衣服;要是我们都饿死了,就算留着这件衣服,又有什么用呢?
娘,您就让我当吧,我不冷,真的。”
母亲看着和珅坚定的眼神,又看了看身边饿得首哼哼的和琳,终于点了点头,眼泪掉得更凶了:“都怪娘没用…… 让你这么小就担这么多事……娘,不怪您,” 和珅擦干母亲的眼泪,“等我长大了,一定让您和琳儿过上好日子,再也不用挨饿受冻。”
福安叔看着这一幕,眼圈也红了。
他接过和珅手里的旧夹袄,紧紧攥在手里,声音哽咽:“少爷,你放心,我一定把这件衣服当个好价钱,买最好的米回来!
等以后有钱了,我第一时间就把衣服赎回来!”
和珅点了点头,又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递给福安叔 —— 那是一枚小小的铜制书签,上面刻着一个 “学” 字,是父亲以前教他认字时,给他做的。
“福安叔,你把这个也带上,” 和珅说,“要是当铺的人压价,你就说这是我爹用过的书签,让他多给点银子。”
福安叔接过书签,重重地点了点头,转身往外走。
他走得很快,像是怕自己再犹豫,就舍不得当了那件衣服。
和珅站在门口,看着福安叔的背影消失在漫天风雪里,心里既紧张又期待 —— 他希望福安叔能多当点银子,能买足够的米,让母亲和弟弟好好吃一顿饭。
“哥,你把衣服当了,你穿什么?”
和琳不知道什么时候醒了,坐在炕边,看着和珅光秃秃的肩膀,眼里满是担心。
和珅走过去,坐在和琳身边,把他搂进怀里:“哥不冷,哥是男子汉,能扛冻。
等福安叔买了米回来,我们就熬粥喝,熬得稠稠的,让琳儿喝个饱。”
和琳点了点头,小手紧紧抱住和珅的腰:“哥,我不饿了,你别冻着了。
等我长大了,我给你买好多好多衣服,比爹的那件还暖和。”
和珅心里一暖,摸了摸和琳的头:“好,哥等着。
琳儿乖,再睡一会儿,等醒了,粥就好了。”
和琳靠在和珅怀里,没一会儿就睡着了。
和珅抱着弟弟,坐在炕边,看着窗外的雪花,心里默默数着时间 —— 他希望福安叔能快点回来,希望母亲能快点好起来,希望这场冬天能快点过去。
不知道过了多久,院门外终于传来了福安叔的脚步声。
和珅赶紧抱着和琳站起来,往门口跑。
“少爷!
少爷!
我回来了!”
福安叔提着一个沉甸甸的布袋子,快步走进来,脸上满是兴奋,“我把衣服当了三两银子!
还把那个书签当给了当铺的李老板,他说这书签是个好东西,又多给了五钱银子!
我买了三斗米,还买了半斤肉沫,给老夫人补补身子!”
和珅看着布袋子里白花花的米,还有一小包肉沫,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和琳也醒了,看见米,开心地跳了起来:“有米了!
可以熬粥了!”
母亲靠在炕头,看着那袋米,眼泪又掉了下来,这次却是开心的眼泪:“太好了…… 终于有米了…… 珅儿,快让福安叔熬粥,给琳儿先盛一碗。”
福安叔赶紧去厨房,生火、淘米、煮粥。
没一会儿,厨房里就飘出了米粥的香味,还有肉沫的香味,飘得满屋子都是。
和琳趴在厨房门口,不停地咽口水,眼睛盯着锅里的粥,恨不得马上就能喝到。
和珅坐在母亲身边,给母亲擦了擦脸,又帮母亲掖了掖被子:“娘,等粥熬好了,您也多喝点,补补身子。”
母亲点了点头,看着和珅冻得发红的肩膀,心里还是心疼:“珅儿,等会儿粥好了,你先喝,喝完了,把我的那件旧棉袄穿上,别冻着了。”
“娘,我不冷,” 和珅笑了笑,“您的棉袄太瘦了,我穿不上。
等以后有了钱,我再买新的。”
没过多久,粥就熬好了。
福安叔盛了一碗稠稠的米粥,上面还撒了点肉沫,递给和琳:“小少爷,快喝吧,热乎着呢。”
和琳接过碗,吹了吹,小心翼翼地喝了一口,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好喝!
太好喝了!
哥,你也喝!”
和珅接过福安叔递来的粥,喝了一口,暖乎乎的粥滑进胃里,瞬间驱散了身上的寒气,也驱散了这些天的委屈和难过。
他看着和琳狼吞虎咽的样子,看着母亲慢慢喝着粥,看着福安叔脸上的笑容,心里满是温暖 —— 就算日子再难,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只要能喝上一碗热粥,就有活下去的希望。
那天下午,和珅没去私塾听课。
他留在家里,帮福安叔劈柴、挑水,还帮母亲擦了药。
和琳喝完粥,精神好了很多,在院子里堆了个小雪人,还拉着和珅一起玩,院子里终于有了久违的笑声。
傍晚的时候,雪停了,太阳从云层里钻了出来,金色的光洒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和珅站在院子里,看着那轮夕阳,心里暗暗发誓:他一定要好好读书,一定要快点长大,一定要让母亲和弟弟过上好日子,再也不用为了一碗粥,去当父亲留下的衣服。
他还想起了那件旧夹袄,想起了那枚铜书签。
他在心里对父亲说:“爹,对不起,我把您的衣服当了。
但您放心,等我以后有钱了,一定把衣服赎回来,还会给您买件更好的。
我也会好好读书,不辜负您的期望,让钮祜禄家重新站起来。”
那天晚上,和珅躺在炕上,怀里抱着和琳,听着母亲均匀的呼吸声,第一次觉得,这个冬天,好像也没有那么冷了。
因为他知道,只要他不放弃,只要一家人互相扶持,就一定能熬过这个冬天,迎来春暖花开的日子。
而此刻,炕角的那袋米,还散发着淡淡的米香,像是在提醒着他们 —— 希望,一首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