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武馆砺剑铸锋芒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李凡怀揣着满心的激动与憧憬,终于踏入了崇武武馆的大门,就此开启他梦寐以求的学武生涯。

甫一迈进武馆,一股古朴雄浑的阳刚之气扑面而来。

举目望去,宽阔的练武场上,清一色的青石板铺就,岁月与无数弟子的脚步将其打磨得光滑且泛着冷硬的光泽。

场边整齐罗列着各式兵器架,刀枪剑戟森然林立,锋刃在日光下闪烁着凛冽寒光,似在诉说着往昔的赫赫战功。

场地一侧,一座巍峨的演武台拔地而起,台边数面绣着“崇武”二字的大旗猎猎作响,彰显着武馆的威严与荣耀。

练武场后方,一溜儿整齐的房舍依次排开,分别是弟子们起居的宿舍、授业解惑的教室,以及珍藏武学典籍的藏书阁。

李凡初入武馆,便幸得大师兄赵虎相迎。

赵虎身形魁梧壮硕,犹如一座小山,一脸正气,不怒自威。

他大步流星地走上前,重重地拍了拍李凡的肩膀,声若洪钟地笑道:“师弟,可算把你盼来了!

崇武武馆自此又添新力,往后咱们便是同门手足,有何难处,首管与师兄说!

赵某定当全力相助。”

李凡赶忙恭敬地抱拳作揖,言辞恳切道:“多谢大师兄提携!

师弟眼盲,诸多不便,日后还望大师兄与各位同门多多照应,李凡感激不尽。”

赵虎哈哈一笑,爽朗地摆摆手:“说的哪里话!

我崇武武馆向来最重同门情谊,且唯才是举,能者为先。

师弟既入我门,必有过人之处。

来来来,且随师兄先熟悉一番馆内环境。”

言罢,赵虎在前引路,李凡则小心翼翼地跟随其后。

行至教室前,赵虎抬手示意,介绍道:“此处乃我等聆听师长教诲、研习武学理论之所。

馆内诸位师父皆是江湖中威名远扬的高手,身负绝学。

只要师弟你勤勉好学,必能获益匪浅,武功精进。”

继而来到藏书阁,赵虎神色庄重地说道:“此阁中珍藏着各类武学秘籍,皆是本馆历代先辈心血所聚。

然馆中规矩森严,需依弟子修为深浅与对武馆贡献多寡,方可借阅。

待师弟你熟悉馆规,立下功绩,便可入内挑选适合自己的功法秘籍,一窥武学奥蕴。”

末了,赵虎将李凡带至宿舍。

同舍的几位师兄弟见有新师弟到来,纷纷围拢过来,热情地嘘寒问暖。

其中一位名叫孙阳的年轻弟子,满脸好奇地问道:“师弟,你双眼不便,日后学武之路怕是艰难异常,不知你可有何打算?”

李凡神色坚定,不假思索地回应:“回师兄的话,师弟虽眼不能视物,但自幼耳聪,可听声辨位。

况且,勤能补拙,只要肯下苦功,李凡相信,终能在武学上有所建树。”

另一位周平师兄闻言,不禁竖起大拇指,赞道:“好一个勤能补拙!

师弟这份坚毅之志,着实令人钦佩。

往后若有需师兄帮忙之处,切莫客气。”

李凡连连躬身道谢,心中满是感动。

自那日起,李凡便全身心投入到武馆的艰苦训练之中。

每日,晨曦未露,万籁俱寂之时,他便己摸索着来到练武场。

此时,其他弟子尚在酣睡,而他己开始扎马步,身形如松,稳若磐石。

双腿酸胀难忍,似有千斤重负,汗水湿透了衣衫,顺着脸颊滚滚而下,可他牙关紧咬,纹丝不动,心中唯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定要成为出类拔萃的武者。

“嘿!

哈!”

李凡一边高声呼喝,一边挥舞着手中木剑。

虽目不能视,但凭借着敏锐的听觉与脑海中对招式的深刻理解,每一剑都挥舞得虎虎生风。

正练得投入,赵虎恰好路过,见状不禁高声喝彩:“好剑法,师弟!

如此勤勉,何愁武艺不精?

照这般苦练下去,他日必能独当一面!”

李凡赶忙收剑,恭敬行礼道:“多谢大师兄夸赞!

师弟自知根基浅薄,又身有残疾,唯有加倍努力,方不负武馆收留之恩与师父、师兄们的期望。”

赵虎上前,拍了拍李凡的肩膀,语重心长地鼓励道:“师弟切莫妄自菲薄。

你天赋异禀,听声辨位之能独具一格,加以时日,必能融会贯通,为武学所用。

来,师兄再与你讲讲这剑法中的几个关键要诀。”

说罢,赵虎手持木剑,一招一式,耐心细致地为李凡讲解剑法的发力技巧、招式变化以及与听声辨位的配合之法。

李凡全神贯注,侧耳倾听,用心牢记每一个要点,随后便反复演练。

时光荏苒,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让李凡的武艺渐入佳境。

他的听声辨位与武学招式愈发相得益彰,每一次出剑,都精准有力,虎虎生风。

师兄弟们目睹他的惊人进步,无不心生敬佩。

孙阳感慨地对周平说道:“李凡师弟这般刻苦,短短时日,武艺竟精进如斯,实乃我等学习之楷模。

我等也当奋起首追,不可懈怠。”

周平深以为然,点头应道:“正是此理。

李凡师弟身残志坚,其毅力与决心,令人动容。

我等若不勤勉,恐落后于他。”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