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谋止孟达叛,初会卧龙贤
一路上,山川壮丽,却也难掩战火纷飞后的疮痍。
官道上行人稀少,偶尔遇到的百姓,皆是面容憔悴,拖家带口,眼神中满是惶恐与疲惫。
关银屏看着这流离失所的百姓,秀眉微蹙,忍不住叹道:“如今战乱频仍,百姓苦不堪言,真不知何时才是个头。”
林缚心中也是一阵感慨,他深知乱世之中民生艰难,自己既肩负着改变历史的使命,便要尽全力让这天下重回太平。
“关姑娘放心,待我们阻止孟达叛投,稳固上庸,便是为兴复汉室迈出坚实一步,往后定能还百姓一个安稳世道。”
两人一路快马加鞭,终于来到上庸城外。
只见城墙高耸,城门紧闭,城楼上守卫森严,气氛紧张。
林缚与关银屏来到城门前,向守卫表明来意,说是有要事求见孟达将军。
守卫打量了二人一番,见关银屏英气不凡,林缚虽衣着怪异却气质沉稳,不敢怠慢,连忙进城通报。
不多时,城门缓缓打开,一名士兵引着他们前往孟达府邸。
在府邸大厅,孟达早己等候多时。
他身形魁梧,面色凝重,见林缚与关银屏进来,微微皱眉,开口道:“听闻二位有要事相商,不知所谓何事?”
林缚开门见山,说道:“孟将军,我二人此来,是想告知将军,切不可叛投曹魏,否则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孟达心中一惊,眼中闪过一丝警惕,冷哼道:“你这小子,何出此言?
莫要在这里危言耸听!”
林缚不慌不忙,说道:“孟将军,如今局势,您想必清楚。
刘皇叔待您不薄,上庸之地,您亦是重任在肩。
若您叛投曹魏,一则背上不忠不义之名,为天下人所不齿;二则曹魏向来多疑,您去之后,未必能得重用,反而可能遭人猜忌。
再者,刘皇叔帐下人才济济,实力不容小觑,他日兴兵问罪,您觉得曹魏会为了您与蜀汉大动干戈吗?”
孟达沉思不语,林缚的话确实戳中了他的心事。
他本就对是否叛投犹豫不决,如今听林缚这般分析,心中更是动摇。
关银屏也在一旁劝道:“孟将军,我父关羽威震华夏,蜀汉气数正盛。
您若此时坚守上庸,与我军共抗曹魏,日后必能在蜀汉立下不世之功,流芳百世。
何必为了一时之利,而毁了自己的前程呢?”
孟达看了看关银屏,又看了看林缚,缓缓说道:“二位所言,虽有道理,但如今局势复杂,上庸孤立无援,我若坚守,恐难抵挡曹军与东吴的夹击。”
林缚微微一笑,说道:“孟将军,这便是我要说的关键。
我有一些妙计,可助将军增强上庸防御。
只需一些时日,上庸便可固若金汤。”
孟达眼中闪过一丝怀疑,“哦?
你有何良策?
不妨说来听听。”
林缚说道:“首先,我们可以在城外挖掘多重壕沟,里面布满尖刺和陷阱,延缓敌军进攻速度。
其次,打造一批强弩,安装机关,可同时发射多支箭矢,威力巨大。
再者,在城墙上设置投石机,改良其瞄准装置,能更精准地打击敌军。
如此一来,上庸的防御必将大大增强。”
孟达听后,心中半信半疑,但林缚说得头头是道,也让他不禁有些心动。
“你所言虽好,但这些东西,短时间内如何能打造完成?
又需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林缚自信地说道:“孟将军放心,我己想好了对策。
我们可以发动城中百姓,分工合作。
青壮年负责挖掘壕沟、打造器械,老弱妇孺则帮忙准备材料。
至于物力,我也有办法解决。
只需孟将军全力支持,定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防御布置。”
孟达思索良久,终于下定决心,说道:“好!
我便信你一次。
若真能如你所言,增强上庸防御,我自会坚守此地,绝不叛投曹魏。”
林缚与关银屏相视一笑,此事算是有了转机。
当下,三人便开始商议具体的防御计划。
几日后,上庸城内一片忙碌景象。
百姓们在林缚的组织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项工作。
壕沟的挖掘工作进展顺利,强弩和投石机的打造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匆匆来报,说有军师诸葛亮来了,传他见面。
林缚心中大喜,对孟达说道:“孟将军,这诸葛先生来了,上庸之事,必能成。”
孟达也是又惊又喜,连忙与林缚、关银屏一同出城迎接。
只见远处一人,羽扇纶巾,气宇轩昂,身旁跟着一队侍卫,正是诸葛亮。
林缚快步上前,躬身行礼道:“久闻诸葛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今日得见,实乃林缚之荣幸。”
诸葛亮打量了林缚一番,见他虽年轻,却眼神坚定,气质不凡,心中也颇为赞赏。
“听闻你阻止孟达将军叛投,又有诸多新奇之法增强上庸防御,实是难得。”
林缚谦虚道:“先生过奖了。
林缚不过是略懂一二,还需先生多多指点。”
众人回到孟达府邸,分宾主落座。
诸葛亮说道:“我此次前来,一则是听闻上庸之事,特来相助;二则也是想见见你这位奇人。
方才听你所言防御之策,确有独到之处。
只是,还可再完善一二。”
林缚连忙请教,诸葛亮便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将八阵图的一些理念融入到防御布局中,让林缚茅塞顿开。
林缚心中对诸葛亮佩服不己,说道:“先生真乃神人也!
林缚受教了。
如今有先生相助,上庸定能安然无恙。”
诸葛亮微微一笑,说道:“我观你之才,非比寻常。
不知你对如今天下局势有何看法?”
林缚心中一动,知道这是展现自己的时候了,当下便将自己心中所想娓娓道来:“如今汉室倾颓,奸臣当道,天下大乱。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北方,实力雄厚;孙权承父兄之业,据有江东,根基稳固。
而刘皇叔以兴复汉室为己任,仁德之名远扬,然目前势力尚弱。
依我之见,当务之急是巩固益州,以此为根基,外结东吴,内修政理,发展经济,训练士卒。
待时机成熟,可兵分两路,一路出秦川,一路向宛洛,如此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听后,不禁眼前一亮,林缚所言,与自己的隆中对虽有相似之处,但又融入了一些新颖的思路,对局势的分析也更为透彻。
“妙!
妙!
没想到你年纪轻轻,竟有如此见识,真乃天助我蜀汉也!”
孟达在一旁听着,也是连连点头,对林缚更是刮目相看。
当下,众人便在诸葛亮的主持下,重新调整了上庸的防御计划。
同时,诸葛亮任命林缚为上庸军师,林缚欣然接受。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上庸城在众人的努力下,防御设施日益完善。
壕沟纵横交错,强弩和投石机也都打造完成,整座城池焕然一新。
与此同时,林缚利用自己现代的知识,在城中搞起了一些小产业。
他教百姓如何烧制玻璃,制作精盐。
这些新奇的东西,一经推出,便在市场上大受欢迎,为上庸赚取了不少钱财,也解决了防御工程的部分资金问题。
百姓们对林缚感恩戴德,孟达对他更是信任有加。
诸葛亮,也时常与林缚探讨天下局势,对他越发看重。
就在上庸城积极备战之时,曹操那边也得知了孟达犹豫不决的消息,正准备派使者前来劝降。
而东吴那边,也在密切关注着上庸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