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风云际会共抗敌

>>> 戳我直接看全本<<<<
两支抗日队伍会合后,众人齐聚在一处较为隐蔽且宽敞的山洞中,商讨着接下来的行动计划。

山洞内,摇曳的火把将众人的身影投射在洞壁上,光影交错间,气氛既热烈又凝重。

杨大刚和另一支队伍的首领张猛相互寒暄后,便切入正题。

张猛身材敦实,脸上有一道醒目的伤疤,那是与日军战斗时留下的印记,为他增添了几分沧桑与坚毅。

他率先说道:“咱这两支队伍凑到一块,力量是大了不少,但小鬼子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的日子怕是更不好过咯。”

杨大刚点了点头,目光扫过在场的众人,说道:“没错,日军吃了几次亏,必定会加大围剿力度。

咱们得想个周全的法子,既能保存实力,又能不断打击小鬼子。”

这时,赵铁汉站起身来,说道:“两位大哥,我觉得咱们对这一带的地形熟悉,小鬼子虽然武器好、人多,但在山里,他们就施展不开。

咱们可以多打游击战,打完就跑,让他们摸不着头脑。”

李青山也接着说道:“铁汉兄弟说得对。

而且咱们还可以发动群众,让乡亲们给咱们提供情报。

只要老百姓和咱们一条心,小鬼子就别想安宁。”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他们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一方面,派出侦察小组,密切监视日军的动向;另一方面,组织战士们深入周边村庄,宣传抗日思想,动员群众加入抗日队伍,同时建立情报网络。

会后,赵铁汉和李青山主动请缨,负责带领一部分战士前往附近的几个村庄开展动员工作。

他们首先来到了一个叫平安村的地方。

这个村子原本还算热闹,但日军的频繁扫荡,让村民们生活在恐惧之中,村子里一片萧条景象。

赵铁汉和李青山带着战士们走进村子,村民们看到他们,眼神中既有警惕,又带着一丝期待。

赵铁汉站在村子中央的空地上,大声对村民们说道:“乡亲们,咱们都是被小鬼子欺负的人!

他们烧咱们的房子,杀咱们的亲人,抢咱们的粮食。

咱们不能再这样忍下去了!

只有团结起来,拿起武器,跟他们拼,才有活路!”

李青山也在一旁说道:“对呀,乡亲们。

咱们的队伍就在这一带,经常打小鬼子。

只要大家跟我们一起,咱们一定能把小鬼子赶出东北,让大家过上太平日子!”

起初,村民们还有些犹豫。

毕竟日军的残暴他们是见识过的,担心一旦加入抗日队伍,会给村子带来更大的灾难。

这时,一位名叫王大爷的老人站了出来,他看着赵铁汉和李青山,说道:“年轻人,你们说的这些我们都懂。

可小鬼子太狠了,我们要是帮了你们,他们回头来报复咋整?”

赵铁汉走上前,握住王大爷的手,坚定地说道:“大爷,您放心。

我们的队伍会保护好村子的。

而且人多力量大,只要咱们团结起来,小鬼子就不敢轻易乱来。

再说了,咱们要是一首怕他们,他们就会一首欺负咱们。”

在赵铁汉和李青山的耐心劝说下,村民们渐渐被打动。

一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纷纷表示愿意加入抗日队伍,还有一些村民主动提出帮忙传递情报。

从平安村离开后,赵铁汉和李青山又马不停蹄地前往其他几个村子。

经过几天的努力,他们成功动员了不少村民加入抗日队伍,建立起了初步的情报网络。

许多村民自愿为抗日队伍提供日军的行动信息,这让抗日队伍在与日军的周旋中占据了一定的主动。

与此同时,侦察小组传来消息,日军正在集结兵力,准备对长白山一带的抗日力量进行新一轮的大规模围剿。

杨大刚、张猛等人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应对之策。

会上,大家分析了日军的可能行动路线和围剿方式。

张猛说道:“小鬼子这次来势汹汹,咱们不能硬拼。

我觉得可以利用咱们熟悉的地形,在几个关键山口设下埋伏,等他们进来,就来个关门打狗。”

杨大刚思考片刻后说道:“这个主意不错,但小鬼子肯定也会有所防备。

咱们可以再派一支小分队,绕到日军后方,断了他们的补给线,让他们首尾不能相顾。”

众人对这个计划表示认可,随后开始进行详细的部署。

赵铁汉和李青山被安排在负责断日军补给线的小分队中。

行动当天,夜幕笼罩着大地,西周一片寂静。

赵铁汉、李青山带领着小分队悄无声息地朝着日军补给线的方向摸去。

他们沿着山间小道,小心翼翼地前进,尽量不发出任何声响。

经过几个小时的行军,小分队终于来到了日军补给线必经的一条山谷。

赵铁汉观察了一下地形,发现山谷两侧是陡峭的山坡,非常适合设伏。

他和李青山商量后,决定将队伍分成三组,分别埋伏在山谷的不同位置。

等了许久,终于听到了远处传来了日军车辆的轰鸣声。

不一会儿,日军的补给车队缓缓驶入了山谷。

当车队完全进入埋伏圈后,赵铁汉一声令下:“开火!”

顿时,枪声在山谷中回荡。

日军补给车队遭到突然袭击,顿时陷入混乱。

日军士兵们纷纷从车上跳下,寻找掩体进行反击。

赵铁汉看到日军开始组织抵抗,大声喊道:“兄弟们,别让小鬼子有喘息的机会,冲啊!”

战士们端着枪,从山坡上冲了下去,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李青山则带领一组战士,冲向了日军的物资车辆。

他们要尽快炸毁车辆,断绝日军的补给。

日军发现了李青山他们的意图,派出一部分兵力进行阻拦。

李青山身先士卒,与日军展开了近身搏斗。

他灵活地躲避着日军的刺刀,手中的大刀挥舞得虎虎生风,一连砍倒了好几个日军。

在激烈的战斗中,赵铁汉发现一名日军军官正试图组织反击,他举起手中的枪,瞄准那名军官,“砰”的一声,子弹精准地击中了日军军官的头部,日军的反击顿时陷入混乱。

经过一番激战,小分队成功炸毁了日军的补给车辆,歼灭了大部分日军。

完成任务后,他们迅速撤离了战场。

与此同时,在主战场,杨大刚和张猛带领的队伍也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日军进入埋伏圈后,两侧山坡上的抗日战士们居高临下,向日军猛烈开火。

日军被打得措手不及,但他们凭借着强大的火力,试图突破包围圈。

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双方都有不少伤亡。

杨大刚看到日军抵抗顽强,决定亲自带领一队战士,从正面发起冲锋,打乱日军的阵脚。

他挥舞着大刀,喊着:“兄弟们,跟我冲,杀小鬼子!”

战士们在他的带领下,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日军。

张猛则带领另一队战士,从侧翼迂回包抄,对日军形成夹击之势。

在抗日队伍的勇猛攻击下,日军渐渐抵挡不住,开始溃败。

这场战斗,抗日队伍取得了重大胜利,不仅成功击退了日军的围剿,还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和物资。

然而,胜利的背后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许多战士在战斗中牺牲。

赵铁汉、李青山等幸存者看着牺牲的战友,心中悲痛万分,但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们抗日到底的决心。

战后,抗日队伍对牺牲的战士进行了厚葬,并对受伤的战士进行了妥善的救治。

为了更好地应对日军的后续报复,队伍决定进一步加强根据地的建设,提高战士们的战斗能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赵铁汉和李青山全身心投入到训练和战斗准备中。

他们深知,这场抗日斗争将会无比漫长和艰难,但他们坚信,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一定能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还这片白山黑水以安宁。

而他们的抗日之路,也将在这片充满热血与牺牲的土地上,继续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