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闲记学堂三两事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周怀瑾终究是到了上学的年纪,家中也不会少了这份束脩,再说学堂离家不远,朱老夫子也是出了名的严厉,从各方面看起来,送周怀瑾去学堂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决定。

周归尘偷偷藏起了麒麟儿养成计划,以及那准备好的厚厚的书单,暗道可惜了。

周怀瑾看了一眼,无比庆幸自己能去学堂读书,这要是让老爷子教自己,哪还有活路。

在周卫国缺席的情况下,全票同意周怀瑾到学堂读书。

话说这周怀瑾仿佛变了性子,一下子成了乖宝宝,到了学堂也不调皮捣蛋,安心读书,也是让周家上下安心不少。

至于说为什么?

周怀瑾的小团伙,啊,小团体的第二把交椅朱启明便是朱老夫子的嫡孙儿。

周怀瑾提前便了解了朱老夫子的为人和喜好。

朱老夫子为人正首,严肃古板,却非迂腐之辈。

古人云:醇儒近腐,倒是有几分道理。

看似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一是讲规矩,一是讲理。

朱老夫子是个讲理的人,只不过配上这严肃的外表和严厉的名声,大多也没有学生敢以身试法,犯了错便乖乖受罚哪敢争辩。

朱启明倒是知晓其中内情,每次犯错被罚跪家中祠堂,要是能说清来龙去脉,讲明错在何处,便能少跪上一个时辰,若是有合情合理之处,大抵便能抹去处罚,口头责罚几句便可。

要是有那榆木脑袋,想不清楚,讲不明白,还各种不服气。

恭喜他,盛名之下何来虚士,朱老夫子也很会讲规矩,有很多办法帮榆木脑袋开开窍。

周怀瑾知晓其中利害,有朱启明提醒,绝对不在朱老夫子的雷区上瞎蹦跶。

偶尔犯了错,认错态度十分诚恳,我错了,我知道,一定改,保命小连招十分丝滑。

没多少时日,这功力竟也有了朱启明七分火候,还有三分学不到家。

原因很简单,朱启明是亲孙子。

周怀瑾想到,我和朱启明是兄弟,朱启明是朱老夫子的亲孙子,西舍五入我便是朱老夫子的亲孙子啊。

朱老夫子认不认我不知道,周归尘要是知道,周怀瑾的***一定会开花。

好在周怀瑾也只是想想,做人还是有底线的,孙子是不能随便当的,适当的装一下孙子还是可以的,这学堂生活也算是走入正轨。

朱老夫子极为重视课业,日日抽查,一旬便一小考,一月便一大考。

小考还好,朱老夫子讲评一番,抽两人看一看便过去了。

每逢大考朱老夫子必然逐张批改,若是学习不用功,成绩不佳,轻则抄书,重则戒尺伺候。

小考大考都不如抽查来的惊心动魄,无他,唯侥幸尔。

每到抽查,台下学子胸中仿若擂鼓,生怕抽到自己。

这抽查一般有两种,分为抽签和点名。

若是抽签,且看台下众弟子也算是各显神通,求神佛保佑不要抽到自己的,求祖宗显灵抽一道自己会答的题,还有那念念有词、神神叨叨的众人,大抵近日未曾用功,用功全在此时。

若是点名便更妙了,朱老先生的目光仿佛实质化了,有如千钧重担压在众学子肩上,一时间皆是两股战战,无人敢抬头。

朱老先生总是挑看起来心虚害怕的,尤其是那看起来像鸵鸟一样,恨不得把头扎进地里的学生,一挑一个准。

周怀瑾自以为总结出了经验,沉了沉心,用镇定的眼光迎接朱老先生的扫视。

你别说还真有几分作用,一连数日都未曾抽他回答问题,周怀瑾有几分得意自不必说。

天有不测风云,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恰逢一日问题很难,不知是表面镇定实则发抖的双手出卖了他,还是朱老先生想找个“好学生”,迎着周怀瑾的目光,朱老先生点了周怀瑾的名。

结局自不必说,一问三不知,喜提罚站、抄书大礼包。

还自顾自的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生心中坦荡,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又有何惧。

朱老夫子贴心的在抄书大礼包中加上了《论语》,让他好好研读,再交一篇读后感。

朱老夫子是讲理,但不喜欢嘴硬的,尤其是乱用圣人经典的。

怀瑾同学近日未遭毒打,显然有些飘,当有此一劫。

朱老夫子也算是遵循圣人教诲,因材施教,根据日常的表现,天赋好坏和课程难易程度,对孩子们的要求也不同。

简单来说,好孩子要求高,不该错的不能错。

至于排名高低,总有人排最后一名,倒也不会因此责罚学生,第一名犯了低级错误也被打了手心,仔细想来朱老夫子确实有一套。

对于周怀瑾来说,因为他装得像个好学生,上课看起来认真听课,回家按时抄完课业,所谓听其言观其行,朱老夫子有心把他划到了好学生那一堆里,周怀瑾为此叫苦不迭。

对于周怀瑾来说,被罚站、打手心、请家长都不是啥大事,甚至周家人在他上学就己经做好了准备。

可是,他这个小团体大家年岁相仿,住的又相近,大半都在朱老夫子的学堂中,真要被收拾,就是在兄弟面前公开处刑,这老大的面子可往哪搁。

还有二当家朱启明在旁虎视眈眈,隐隐有篡位之意。

周怀瑾心一横,卷,往死里卷。

看起来认真听课变成了认真听课,按时抄完课业变成了按时完成课业,还要温书、预习、写心得、做笔记。

一段时间下来,却也是考的不错,毕竟周怀瑾在周归尘的教导下学过不少,算是有些底子。

周怀瑾也有几分聪明,近来读书又肯用功努力,运气好一点偶尔还能考个头名,学习小有心得也并不吝啬,时常与周围学子分享。

这有些人啊天生就是当老大的,小团体稳步扩大,老大的位置也越发稳固,吃到了读书甜头的周怀瑾,自是暗暗用功。

朱老先生听了朱启明说起周怀瑾的变化,微微一笑,早己心中有数,周怀瑾的小聪明怎么瞒得过夫子,不过顺水推舟罢了。

假作真时真亦假,周怀瑾被套路了。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