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空活动室的告白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实验楼三层的走廊像被时间遗忘的角落。

俞晓阳站在文学社活动室门前,钥匙悬在生锈的锁孔上方。

膝盖上的小熊创可贴己经翘起一个角,他第三次抬手看表——16:50,比约定时间早了十分钟。

身后突然传来柑橘混着颜料的气息。

"原来真的有学校会把社团活动室安排在解剖室隔壁。

"程雨晴的声音带着笑意,她今天换了件深蓝色针织开衫,右肩沾着一抹钴蓝色颜料,在灯光下像一颗微型的星辰。

晓阳的钥匙"当啷"掉在地上。

活动室比想象中更空旷。

六张课桌拼成的工作台上,唯一留守的社员林妍正在整理一叠文件。

看到晓阳身后的雨晴,她推了推黑框眼镜:"退社申请还差你那份,俞晓阳。

""什么退社申请?

"雨晴好奇地凑过去,马尾辫扫过晓阳的手臂。

林妍叹了口气,举起一张表格:"文学社现有成员三人,按规定不足五人就要解散。

"她指向墙上的合影——照片里晓阳站在最边缘,阳光把他的轮廓晕染得近乎透明。

"上周毕业的社长带走了所有骨干。

"雨晴突然走向角落的书架。

她的指尖划过那些蒙尘的《青芒》合订本,突然抽出一本砖红色封面的书。

《百年孤独》的书脊发出不堪重负的声响,一叠对折的稿纸像白鸽般滑落。

晓阳冲过去己经晚了。

"《致观察者的十西行诗》......"雨晴念出稿纸上的标题,声音突然变轻,"你笔下的我比镜子更真实/连我都不曾见过的弧度......"活动室陷入诡异的寂静。

林妍的眼镜片闪过一道反光。

"那是......"晓阳的耳根烧了起来,"社团作业。

"雨晴慢慢展开所有稿纸。

十七首诗,每首都用钢笔誊写得一丝不苟,边缘有反复修改的痕迹。

最早那首标注的日期,比素描本上的相遇还要早两个月。

窗外的银杏树沙沙作响。

"我有办法保住活动室。

"雨晴突然抬头,泪痣在夕阳下像一滴琥珀,"但需要你们的配合。

"她的计划简单到荒谬:发起"校园记忆征集"活动,让全校师生投稿关于青云高中的碎片记忆。

"下个月是建校六十周年,学生会正在举办纪念活动。

"雨晴从书包里掏出素描本,翻到某页——副校长办公室的平面图,连盆栽位置都精确标注,"我们可以承包纪念特刊。

"林妍的笔尖在纸上戳出一个洞:"你怎么会知道副校长办公室的......""上周转学面试时画的。

"雨晴合上本子,腕间的手链叮当作响,"对了,需要五个人才能成社人才能成社对吧?

我己经找到两个美术社的朋友。

"晓阳望向工作台。

雨晴不知何时在他摊开的课本扉页画了速写——趴在桌上睡着的侧脸,睫毛在脸颊投下扇形阴影。

画旁写着一串电话号码,末尾画了个小小的调色盘。

"为什么是文学社?

"晓阳突然问。

雨晴正在帮林妍整理资料,闻言转过头。

黄昏的光线让她的轮廓变得模糊,唯有那颗泪痣清晰如墨点。

"因为......"她的手指无意识摩挲着素描本边缘,"有些故事只有文字留得住。

"走廊突然传来脚步声。

陈墨抱着文件夹出现在门口,学生会长的袖标在他臂上闪着冷光。

他的目光扫过空荡荡的活动室,在雨晴身上停留了两秒。

"占用实验室需要学生会批准。

"他敲了敲手中的《社团管理条例》,"尤其像文学社这种......""濒临解散的社团?

"雨晴接过话头,突然展开晓阳的诗稿,"陈学长知道吗?

去年市征文比赛获奖的《秋日絮语》,真正的作者是俞晓阳。

"陈墨的表情凝固了。

晓阳猛地站起来,椅子在地板上刮出刺耳声响。

那篇被前任社长署名的文章,是他藏在心底最深的刺。

"证据在2016年12月的《青芒》底稿里。

"雨晴的声音轻得像羽毛,"校对名单上有晓阳的名字,而社长那段时间在住院。

"林妍倒吸一口冷气。

晓阳看着雨晴的侧脸,突然意识到那些素描本可能记录的不只是自己。

陈墨僵硬地转身:"周一前交活动申请。

"暮色渐浓时,晓阳发现雨晴在翻看文学社的留言簿。

最新那页写着日期——2017年4月17日。

熟悉的字迹记录着:"图书馆北窗,穿蓝毛衣的男生读完了整本《海子的诗》,睫毛在下午三点二十一分投下的阴影,像一句未写完的诗。

"正是他偷藏的那张素描对应的日子。

"原来你早就......"雨晴"啪"地合上本子,把一张纸条塞进他手心:"明天下午三点,市立美术馆门口。

"她的耳尖又红了,"我姐姐的毕业展......需要个懂诗的解说员。

"锁门时,晓阳注意到雨晴的素描本露出一角。

翻开的页面上是活动室全景:林妍蹙眉整理文件,陈墨站在光影交界处,而他自己——被画在画面正中央,手里攥着诗稿,眼睛亮得不像话。

画纸角落标注着今天的日期,还有一行小字:"他终于看见了我眼中的他。

"晚风穿过长廊,晓阳摸出口袋里的钢笔。

在雨晴留下的电话号码旁边,他画了一本摊开的书,书页间飘出一片羽毛形状的银杏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