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院中交谈
管家诧异着看向冲虚道人。
冲虚道人停止了左手的动作,然后只见他右手一招,雨夜的雨水聚集成一个水球,然后手一挥,便冲去了他七窍的血迹。
“呼…”冲虚道人轻吐一口气,便将目光看向内院。
“缘,妙不可言。”
他感叹着。
他想到此行的目的地是渡阴山西边的一个桃山,为这座山上的一棵千年茶树。
但是他刚到这镇上,便下起了雨,而坐下的青牛也在这李府停下了脚,刚进这李府孩子便降世了。
一环套着一环,他又将目光看向天空。
而一旁的管家也被冲虚道人的一系列操作震惊了,虽然他听老爷说过练气士的存在,但是还是震惊了,毕竟这偏远城镇武夫都难得见一个。
“让你老爷过来吧,我有话对他说,对他的孩子有好处。”
冲虚道人似有所指的开口。
管家听完后便向着内院跑去。
“老爷,外院的道长说要见您,还说对小少爷有好处。”
李珩之听完管家的话后也是有些诧异,随后便抱着婴儿向着冲虚道人走去了。
不一会他便来到了冲虚道人面前,刚准备开口便被抢先了。
“你准备给这孩子取什么名字?”
被堵话的李珩之也不恼继续笑着开口。
“这孩子啊,名字早就想好了,是男孩便叫之首,是女孩便叫之沫。”
“之首吗。”
“不如换一个如何呢?”
李珩之微微一愣。
“换一个?
道长,这…”没等他继续说冲虚道人点打断了他的话。
“道,如何?
李道。”
再次被打断的李珩之也是微微有了些不满。
“道长,这恐怕有些不妥吧。”
冲虚道人没管他所说的继续开口。
“如果不按我说的,他三岁便会夭折,就算躲过去,也活不过六岁。”
李珩之沉默了,而一旁的管家却有些愤怒。
这人先是两次三番的打断老爷说话,然后又是咒骂刚出生的小少爷,真是不可理喻。
“你这老道怎么这样,老爷好心让你进来借宿,你不仅没有礼貌就算了,还咒骂刚出生的小少爷,你…”李珩之抬手打断了管家的继续说的话,看向坐在青牛上气定神闲的冲虚道人。
“我又该如何信你?”
冲虚道人道人继续开口。
“信与不信皆在你的一念之间。”
李珩之沉默思考了一会后又看向冲虚道人。
“无外乎就是一个名字罢了,按你所说改成“道”字,便能保佑我儿平安?”
一旁的管家急切的开口。
“老爷,为何要信这老道士,一看就是招摇撞骗之辈,不如快快将他赶出去,我看…好了,你先下去。”
李珩之对着管家说道。
“是。”
管家听话的下去了。
“如何,考虑的怎样。”
冲虚道人看向面无表情的李珩之。
“嗯,那他今后便叫李道了,然后呢。”
李珩之说罢后露出自己的儒道西品气息,表示没有一个好解释你不好离开此地。
冲虚道人也不在意,从怀里拿出两枚“铜钱”,一枚是金作的一枚是木头作的,将这两枚“铜钱”递向李珩之,看他接过后便开口。
“你明日先去买一根牛皮绳,然后去龙王庙里,用金“铜钱”买一柱香祭拜,然后将皮绳放在香灰里面,等皮绳发光后拿出将木“铜钱”穿好挂在你孩子的身上便行了。”
李珩之听完后又开口。
“如此就完事了?”
冲虚道人点了点头。
“记住一定是龙王庙,不要搞错了。”
说罢他又看向这婴儿。
“这孩子不简单,他的第一劫便是水劫,而他六岁便是他的第二劫。”
李珩之询问道:“第二劫是什么?”
但是只见冲虚道人微微摇头,表示不能说。
“他六岁渡完劫的时候我来收他为弟子,届时我带他超脱世俗,等他有了实力后便放他下山继续渡劫。”
李珩之有些疑惑,他并不是听不懂而疑惑,正是因为听懂了才疑惑。
“渡劫,为什么要渡劫?”
冲虚道人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叹息一声。
“唉,大道至公,纵使天道无亲,但还是常与善人。”
这没头没尾是一句话让本来疑惑的李珩之更加疑惑了,他并不是没有怀疑过冲虚道人说的话,但是刚才透露气息的时候也探查了他一下。
结果是,深不见底,他感受到冲虚道人散发出来到一点气息,强大的难以想象。
他的实力放在整个大乾虽不是什么大儒宗师类的强者,但也是一流强者了,但是在他面前宛如那渡阴山和山脚下的石子一般。
他又想到这孩子似乎拜他为师还是一个好事,但是这事还得以后再说。
“那我这个孩子一共有多少劫难?
能不能渡过去?”
冲虚道人摇了摇头。
“我只能看到他六岁之前的事,而六岁之后便是一片混沌,无从探寻。”
李珩之听完有些失望啊。
“也罢,一切都要看他的命数了。”
听到此言冲虚道人微微颔首,便闭上双眼不再言语。
而坐下青牛也“哞”叫一声,就这样爬了下了,而上面的冲虚道人稳稳的坐在它上面。
李珩之见到此幕也不再理会冲虚道人,转身向着内院走去。
他来到产房面前将孩子给了产婆让她递给里面的妻子,完事后他便回到了自己的书房之中。
窗外的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着,一丝忧愁也难免的出现在他那俊朗的脸上。
他翻阅着古籍,上面写着蕴养之法,先前他抱着孩子便用儒道正气探查了一番,发现他的武道和练气天赋出奇的好。
以前有幸得到这一本蕴养之法,他也准备为他的孩子铸就一下根基。
但是刚翻几页的他微微皱起了眉头,先不说这里面的药材珍贵,这还好说,就是里面出现了一些他从未听闻的灵花异草。
“唉。”
李珩之叹气一声,先前去帝都赶考时在龙脊山的一个洞穴中发现的,与这一本一起的还有一本练气之法。
但是他的天赋不行,幸好得了些许文气,才成就这儒道西品之境,却也止步如此了。
内院书房里,翻书声夹杂着零星几点雨落声,潮湿的晚风吹拂着一旁的油灯,李珩之的影子左右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