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玄琰站在官邸前庭,望着廊下那个追蝴蝶的小女孩。
她穿着鹅黄色襦裙,腰间系着母亲新绣的石榴花腰带,乌亮的发辫随着奔跑轻轻晃动,辫梢的珊瑚坠子在雨幕中泛着温润的光。
"玉环,小心门槛!
"母亲卢氏的声音从雕花木门后传来,带着三分宠溺七分担忧。
五岁的杨玉环突然收住脚步,回头朝父亲甜甜一笑。
她的眼睛像两汪清泉,映着檐角滴落的水珠,睫毛上还挂着细碎的雨丝。
杨玄琰心中一动,这个女儿生得实在太美,连雨后初晴的阳光都仿佛偏爱她几分——就在此时,云层裂开一道缝隙,金辉恰好笼罩在她发顶,宛如一顶透明的冠冕。
"爹爹,蝴蝶为什么要飞呀?
"小玉环举着湿漉漉的帕子跑过来,帕子上绣着的并蒂莲己经被雨水洇开。
杨玄琰蹲下身子,用袖口为女儿擦拭额头的汗珠。
他身上的青色官服下摆沾着泥点,腰间的鱼符在光线中一闪一闪:"因为蝴蝶向往自由,就像我们向往长安的繁华。
"他的手指向东南方,那里是通往京城的官道,此刻正隐在雨雾中。
这个答案让小女孩似懂非懂。
她踮起脚尖望向城郭外的群山,云雾缭绕的青城山在雨幕中若隐若现,山顶的老君阁传来若有若无的钟声。
那时的她还不知道,十西年后,正是这座大山见证了她人生的第一次转折。
官邸后院的梨花开了又谢,转眼间杨玉环己到及笄之年。
开元七年(719年)春日,杨玄琰接到调任河南府士曹参军的诏书。
十二岁的杨玉环站在堆满木箱的庭院里,望着母亲将最后一轴蜀绣装入檀木匣。
"这是你外祖母留下的百子千孙被面。
"卢氏轻轻抚摸着锦缎上的金线,"到了洛阳,记得常拿出来晒晒。
"杨玉环点头,目光落在墙角那架断弦的琵琶上。
那是父亲去年生辰时送她的礼物,却在年前的地震中摔断了琴轴。
她蹲下身,指尖抚过琴身上的裂纹,忽然想起父亲常说的话:"蜀地多灾,唯坚韧不拔者能存。
"启程那日,蜀州百姓自发前来送行。
杨玉环坐在马车里,掀开帘子最后看了一眼故乡。
青石板路上挤满了人群,有卖糖画的老伯举着未凝固的糖画追着马车跑,有巷口的阿婆往车里塞了一包蜀椒。
她忽然想起三年前的那场大旱,父亲带领百姓在都江堰筑堤的情景——那时的她,总在暮色中抱着竹筒给民工送水。
车队行至剑门关时,暮色己浓。
杨玉环不顾母亲阻拦,执意要下车观景。
她踩着潮湿的石阶登上观景台,山风卷起她的碧色裙裾,宛如一只振翅欲飞的蝴蝶。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她轻声吟诵着李白的诗句,望着脚下蜿蜒如龙的栈道。
月光洒在险峻的岩壁上,照出古人留下的纤夫石刻。
那些深深浅浅的凿痕里,仿佛还回荡着千年的号子声。
"玉环喜欢这首诗?
"父亲不知何时站在了她身后。
"喜欢它的气势。
"少女的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女儿以后也要写出这样的诗句。
"杨玄琰欣慰地笑了。
他解下腰间的玉佩,系在女儿裙带上:"这是为父在成都淘到的昆仑玉,愿它护你平安。
"玉佩上雕着一只展翅的凤凰,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
车队继续前行,杨玉环倚在车窗边,听着车轮碾压碎石的声响。
她忽然想起今早离开时,在后院梨树下埋了一坛桃花酿。
"待到来年花开时,定要回来看看。
"她在心里默念。
却不知道,这一别竟是永诀——三年后,蜀州遭遇罕见洪灾,杨家旧宅毁于一旦,那坛桃花酿永远沉睡在了泥土里。
洛阳城的繁华远超杨玉环的想象。
当车队穿过定鼎门时,她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朱雀大街宽达百步,两侧店铺鳞次栉比,胡商的驼队载着香料缓缓而行,酒肆里飘出葡萄醅的香气。
"小姐快看,那是南市!
"丫鬟小翠指着前方的楼阁。
杨玉环顺着她的手指望去,只见三层高的市楼彩旗招展,顶楼的铜钟正被敲响,惊起一群白鸽。
杨府位于洛水畔的履道坊。
初到洛阳的日子,杨玉环像块海绵般吸收着新鲜事物。
她跟着国子监的博士学习《诗经》,在南市结识了波斯来的琵琶艺人,还偷偷跟着街头艺人学剑器舞。
"女儿家舞刀弄枪成何体统!
"母亲卢氏皱着眉头责备。
"母亲,剑器舞是公孙大娘所创,难道她不算女儿家?
"杨玉环笑着反驳,手中的短剑挽出个漂亮的剑花。
卢氏无奈地摇头,却也不再阻止——这个女儿,终究不是寻常闺秀。
开元十年(722年)春日,杨玉环随父亲参加洛阳令举办的诗会。
在会上,她第一次见到了诗仙李白。
"这位小娘子可是杨参军的千金?
"李白醉醺醺地凑过来,手中的酒葫芦晃出琥珀色的液体。
杨玉环落落大方地行了个万福礼:"正是小女。
久闻李学士大名,不知能否赐教一二?
"李白仰天大笑:"好个伶牙俐齿的丫头!
你且出题。
"杨玉环略作思索,指着池中游弋的锦鲤道:"就以游鱼为题。
"李白眯起眼睛,突然将酒葫芦抛向空中。
葫芦在阳光下划出一道弧线,扑通一声落入池中,惊起满池涟漪。
"白雨跳珠乱入船!
"他大笑着吟诗,"小娘子可还满意?
"杨玉环忍俊不禁:"李学士的诗果然如天马行空。
"这次偶遇让杨玉环对诗歌有了更深的理解。
她开始尝试将蜀地的民歌与中原的韵律结合,创作出别具一格的曲子。
每当暮色降临,洛水畔便会响起她的歌声,惊起栖息的白鹭。
开元十三年(725年),杨玉环十五岁生辰。
父亲送给她一份特殊的礼物——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拓片。
"这是为父托出使西域的友人带来的。
"杨玄琰展开画卷,"你看这飞天的衣袂,是不是与《霓裳羽衣曲》的意境相通?
"杨玉环屏住呼吸,指尖轻轻抚过拓片上的朱砂。
画中的飞天衣袂飘飘,仿佛要从画中飞出来。
她忽然灵感泉涌,取来琵琶即兴弹奏。
旋律时而如清泉流淌,时而如惊鸿掠影,最后在一声清脆的泛音中戛然而止。
"妙哉!
"杨玄琰击节赞叹,"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杨玉环望着窗外的洛水,心中涌起莫名的感慨。
她不知道,这份飞天拓片将在未来的岁月里,成为她与唐玄宗相遇的契机;而此刻的灵感闪现,也将在二十年后,化作震撼天下的《霓裳羽衣舞》。
暮色渐浓,杨府的灯笼次第亮起。
杨玉环站在阁楼上,望着万家灯火中的洛阳城。
她忽然想起蜀州的青城山,想起那些追蝴蝶的清晨,想起父亲说过的长安繁华。
"长安,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她轻声自问。
晚风拂过她的鬓角,将这个疑问带向远方。
却不知道,命运的齿轮己经开始转动,正将她一步步推向那个令她爱恨交织的都城,推向那段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