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姚黄牡丹
房内,如懿走后,皇后看了金玉妍一眼,语气不咸不淡:“她今日有此一问,想必也是知道了些什么。
被赶出去的那些太医的嘴,可封严实了?”
“皇后娘娘放心,绝无错漏……”低眉顺眼的屈膝行了个礼,金玉妍的态度恭敬的挑不出错来,全然没有刚才在外面跟如懿挑刺时的嚣张。
“嗯。
你做事一向滴水不漏,本宫放心。”
放心?
放心就不会是这个态度了。
明明心里嫉恨的要命,面上还要摆出一副贤良淑德的样子,也不觉得累得慌。
跟在皇后身边这么多年,金玉妍对这个女人的心思了如指掌,只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心里再不屑,也只能三缄其口。
两人正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就见莲心进来细声细气的禀报:“皇后娘娘,花房的宫女送来一盆牡丹花,奴婢瞧着不像是寻常的品种,您可要瞧瞧?”
“让她进来吧。”
皇后素来喜欢时新花卉,听莲心这么一说,更是兴起了几分兴趣,摆手叫人进来。
走进来的宫女死死低着头,请安的声音也是细若蚊蝇,皇后和嘉嫔都没将她放在眼里,而是把目光落在了那株牡丹上。
“姚黄”作为牡丹中的名品,最早出自宋代白马寺姚氏家中,一向为文人墨客所喜爱。
眼前这一株,枝条硬实,叶片嫩绿油亮,花冠挺拔而立,显得尊贵而又威严。
花朵色泽如金,如同初升的朝阳,内部的花瓣更是皱褶层叠,仿佛美人轻盈的裙摆。
“不错,如今时气寒冷,能在这个时候种出姚黄牡丹,花房的人有心了。
莲心,告诉花房的掌事太监,花房上下各赏两个月月例。”
皇后行事节俭,前些日子刚减去了长春宫上下的月例,用来贴补河工。
今天肯开口赏银子,足以见得她对这株“姚黄”有多赞许。
看见皇后喜欢,金玉妍的眼珠子转了转,口中首道“可惜”。
“方才臣妾见娴妃的衣裳上也绣着淡黄色的花朵,想来她也是喜欢这名株的,早知道就让她留下来欣赏了。”
听见嘉嫔的话,素练心里“咯噔”一下,下意识的扭头去看皇后的反应,果不其然看见皇后的脸慢慢沉了下去。
“素练,嘉嫔刚才说的可是真的?”
“这,奴婢方才并未留心娴妃衣服上的花样,请皇后娘娘恕罪……”随着素练跪下请罪,房间内的气氛一时之间凝滞到了极点,卫嬿婉死死咬住下唇,思索着该如何破局。
片刻之后,上座突然传来一声轻笑:“行了,都起来吧,本宫又没说要罚你。”
皇后抬手按了按额角,一副不想再计较的样子:“娴妃衣裳上的绣样是不是姚黄尚且不得而知,更何况她都走这么久了,难道本宫还要因为这点小事把她叫回来吗?”
“今天跟你们说了这么会子话,本宫也有些乏了,嘉嫔,你先回去吧……”“是,臣妾一时失言,回去自会反省,臣妾告退。”
明白自己说错话惹恼了皇后,金玉妍觑着皇后的神色,小心翼翼的退了出去。
皇后发话说要休息,其他宫人也不敢多留,纷纷告退。
几乎是片刻之后,房间里就只剩下了素练和皇后两人。
轻手轻脚的给皇后倒了杯茶,素练走到她身边替她揉着肩膀:“娘娘消消气,您的身子要紧……”“哼!
牡丹乃花中之王,一向只有皇后可用,内务府那帮奴才又不是活腻了,还敢真的给娴妃送牡丹纹样的衣服?
娴妃要是在,本宫还可以借着这由头训斥她一顿。”
“可娴妃都离开那么久了,她才提起这件事,本宫还能把人叫回来训斥不成?
为了一件衣服大做文章,皇上知道了又要责怪本宫。”
“嘉嫔是藏不住事的性子,想来也不是故意的……”如今咸福宫的高贵妃不大中用了,皇后身边能用的上的高位妃嫔,唯嘉嫔一人而己。
况且素练的额娘有顽疾,得了嘉嫔不少山参和银子才得以续命,所以平日里在皇后面前,她没少为嘉嫔说话。
“但愿如此,那花就放在廊下吧,这几日天气寒冷,你记得让底下人好生照料着。”
“是,奴婢明白。”
外头的雨淅淅沥沥的下了半日,如今也算晴了。
为祛除殿内的潮气,素练点上了一炉沉香,袅袅的烟气飘起,倒驱散了皇后心中的烦闷。
出了长春宫的大门,卫嬿婉心口的石头才总算落了地。
也是机缘凑巧,自己重生后忙着梳理前世的记忆,送花的路上总是走两步停一步的,耽误了些时间,去到长春宫的时候娴妃己经打算离开了。
嘉嫔提起娴妃衣裳纹样的时候,她不在场,免去了许多风波,也让自己能够全身而退。
前世在启祥宫当人肉烛台的那些回忆太过痛苦,今日骤然摆脱,倒让她觉得有些不真实。
不过如此一来,前世上位的路子就不能再用了,花房不比妃嫔宫苑,连接近皇上身边人的机会都没有,就更别说成为妃嫔了。
一切还要从长计议才是。
长舒一口气,卫嬿婉抬头看着雨后的晴空,露出今天第一个真心实意的笑来。
嬿婉啊,你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往前走,不要回头……回花房之后,卫嬿婉草草吃过了晚饭,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盘算着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在宫里办事,没有银子就寸步难行。
自己之前的月例基本上都填补了宫外的母亲和弟弟,就剩下一些散碎的银锞子,拢共不到十两,打点一些小宫女小太监还行。
那些手里稍微有点权力的,根本看不上这点东西。
微微撑起身子,卫嬿婉打量着房间内一屋子熟睡的宫女,最终把目光定在了躺在最东边床榻的凝珠身上。
旁的宫女要是落到花房这苦地方,早就想方设法的跑到别的宫苑去了,唯独她,在这里一待就是五年,并且丝毫没有要出去的念头。
听其他宫女说,她的姨母是曾经伺候过皇太后的人,在雍正朝时救过当时还是嫔位的太后,还因此丢了性命,太后对她颇为感念。
花房虽然偏远,但胜在远离宫中争斗,不会轻易丢了性命。
何况有太后照拂,又有福珈姑姑偶尔来看望,掌事的太监根本不敢让她做什么粗活,只是让她每日给花浇水。
自己或许可以利用她,在太后面前留个好印象。
年轻貌美,有点小聪明却成不了大事,又没有家世,只知道忠心自己的棋子,或许太后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