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毫无保留地炙烤着大地,连空气都弥漫着焦灼的气息。
陈佑安站在乡镇政府那略显破旧的办公楼前,望着西周环绕的青山与错落分布的村舍,心中的怅惘如野草般疯长。
数月前,他还怀揣着在互联网行业大干一场的梦想,穿梭于繁华都市的校园中。
而如今,遵从父母的意愿,他踏上了这片充满未知的基层土地,命运的齿轮就此开始了新的转动。
报到首日,陈佑安被分配到农业办。
办公室里,老旧的空调发出沉闷的轰鸣,却怎么也抵挡不住室外滚滚而来的热浪。
他还没来得及打量这个新环境,农业办的李主任就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
李主任擦了擦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拍了拍陈佑安的肩膀,神情严肃地说道:“小佑,咱们农业办责任重大,水利可是全乡农田的命脉,防洪、防旱、防风工作,哪一项都容不得疏忽。
眼下正值台风季节,更是一点都马虎不得。
这不,好几个村子反映灌溉水源出了问题,咱们得赶紧去现场。
另外,当下正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农业生产指导和农业保险科普,一样都不能落下,农户们对这些可重视着呢。”
陈佑安微微皱眉,面露难色:“李主任,我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水利和农业方面,我确实不太懂……”李主任爽朗一笑,目光坚定地回应道:“在基层,不能只靠大学那点专业知识。
咱们得像‘万金油’一样,啥都得学,啥都得会。
村民们的庄稼可等不起,先去了解情况再说。”
两人钻进那辆布满灰尘的私家车。
一打开车门,一股滚烫的热浪扑面而来,仿佛置身于蒸笼之中。
车子沿着崎岖的小路颠簸前行,驶向出现水利问题的村子。
抵达后,陈佑安跟着李主任沿着狭窄的田间小道,仔细查看灌溉渠道。
原本应该水流潺潺的渠道,此刻却干涸见底,一道道干裂的缝隙,像大地张开的饥饿的嘴巴。
村民们见状,纷纷围拢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抱怨着。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农,焦急地说道:“这都好几天没水了,庄稼都快旱死了,要是再没水,今年可就颗粒无收了!”
陈佑安认真倾听着每一个人的诉求,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可面对复杂的水利纠纷和村民们期盼的眼神,他感到一阵无力,大学所学的知识,在这一刻似乎派不上任何用场。
解决完水利问题,陈佑安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农业生产指导工作中。
闷热的农田里,他和李主任一株一株地查看农作物的生长状况,耐心地向农户讲解施肥、除草的技巧,以及农业保险理赔的流程。
农户们不时提出各种问题,尤其是关于种植用水的资料,陈佑安大多答不上来,只能红着脸,默默地记录。
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眼镜片上也蒙上了一层雾气。
回到乡镇政府时,夜幕己经悄然降临,天边的晚霞将天空染成了绚丽的橙红色。
然而,陈佑安却无心欣赏这美景。
他坐在办公桌前,望着电脑屏幕上空白的文档,心中的迷茫如潮水般涌来。
这一天的工作,让他深刻体会到基层水利和农业工作的繁杂与艰辛。
他不禁问自己,难道真的要放弃热爱的计算机专业,在这个乡镇日复一日地处理这些琐碎事务吗?
自己的专业知识,又该如何与这些工作结合呢?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种迷茫如影随形。
协助统计全乡水利设施状况时,面对堆积如山、杂乱无章的数据,他感到无从下手;参与制定抗旱应急预案,绞尽脑汁也无法将专业知识融入其中;组织农业技术培训,看着农户们渴望知识的眼神,自己却因专业不对口,无法提供更深入的讲解。
陈佑安觉得自己像个局外人,空有一身本领,却无处施展。
有一次,陈佑安负责收集各村的农田受灾情况数据,以便向上级申请救灾物资。
各村上报的数据格式五花八门,有的是手写的,字迹模糊不清;有的是简单的电子表格,却错误百出。
他本想用数据分析软件提高效率,可数据的混乱让软件也无能为力。
他只能花费大量时间,手动录入、核对,心中满是无奈与沮丧。
又一回,乡镇计划建立一个农业信息平台,方便农户获取市场信息和农业技术知识。
陈佑安得知后,心中燃起一丝希望,主动向李主任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详细阐述了搭建平台的优势和框架。
然而,李主任却叹了口气,无奈地说:“乡镇资金有限,难以承担平台的开发和维护费用,而且大部分农户对互联网并不熟悉,推广起来难度很大。”
陈佑安的热情瞬间被浇灭,再次陷入迷茫之中。
尽管挫折不断,但陈佑安心中那股不甘的火焰却从未熄灭。
夜晚,他常常独自坐在办公室里,思考着如何将专业知识与基层工作结合。
窗外的月光洒在办公桌上,像是在为他指引着方向。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基层舞台上,陈佑安在迷茫中不断摸索,虽然未来的道路依然模糊不清,但他坚信,总有一天,自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与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