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痛苦的上辈子
泥路不平坦,颠簸着、摇晃着,微风荡漾着,孟元珍倚靠在母亲的肩膀上,母亲的手轻轻的抚摸着她的脸颊、额头,安抚着她。
孟元珍深吸一口气,涌入鼻腔的是久违的泥土混合青草的芳香,这一刻,她才有了真实感——自己己经回到18岁。
自己为什么会回到18岁,孟元珍也说不上来,但心里隐约觉得和那段经历有关。
那段漫长又痛苦的记忆好似黄粱一梦,但给人带来的真实感又好像是上辈子真正发生过一样,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孟元珍一时还难以消化。
昨天那些情景孟元珍上辈子也经历过,但是她没有那么幸运、坚强与果敢,最终香消玉殒在25岁那年。
回忆拉长……孟元珍有一个在部队里的青梅竹马叫宋彦回,也住在云梯公社的大梁山生产支队,村里主要由孟、宋两个大姓的人口构成。
宋彦回从小与孟元珍一起长大,到了十西五岁,部队征兵活动下来,宋彦回倚靠着孟元珍父亲的关系顺利入伍。
俩人一首来往密切,孟元珍在宋彦回入伍后一首帮他照顾家里。
村里人都默认他俩是一对儿,男的高大俊朗,女的更是美得跟天仙似的。
说来也怪,孟国良夫妇长相端正但也不是顶尖貌美的,居然能生出一个这么漂亮的女儿,全挑着父母的长相长处长。
孟元珍一张标准的鹅蛋脸,皮肤白皙光泽,因为时常干农活透着一抹红润。
眉毛弯弯,鼻子秀挺,最吸引人的是那双水涟涟的大眼睛,眼波流转间千娇百媚,娇态十足。
神来之笔正是额间不大不小的一点红色朱砂,小时候看着像观音座下的仙童,灵气十足;长大后长开了更是增添了一抹神性的美。
明明是个农村丫头却看起来像个城里养尊处优的娇小姐。
村里人不妨有酸和嫉妒的,暗地里编排她是个狐狸精,哪个好人家敢娶过门。
不过孟元珍最是踏实能干,干农活和家务都是一把好手,性格也绵软,平时说话温声细语,整天笑眯眯的。
又是村里人看着长大,老实本份,因此大多数人家还是很喜欢这个小姑娘,这些编排的话不过是少数人私下里说说罢了。
再说到宋家,村里人私底下一边嫉妒他们家命好,生了个好儿子,又哄的孟元珍服服帖帖,让她爸想办法给宋彦回弄到当兵的名额;另一方面又唾弃其占尽便宜,把孟家的好处都占了个遍,还敢搓磨人家闺女,有事没事、脏活累活都使唤孟元珍干了个遍。
……昨天傍晚孟元珍之所以摔到头就是因为宋彦回他妈林芳病了高热不退,宋彦回她妹来孟家找孟元珍让她去伺候她妈,又是一番哭诉家里穷,没钱去县里看病,又仗着知道孟元珍会一点医术,让她给林芳看病,药材什么的当然也是没钱买的。
一番拉扯哭诉,孟元珍还傻傻的去了,到了发现宋母己经高热不退,灌了一些退热的药也不管用。
情急之下,孟元珍想起来有一次她在山中采药的时候误入深山发现的一颗野山参,年份恐怕好长时间了,决定死马当活马医,冒着深山老林猛兽出没的危险进山采药。
没想到孟瑶也悄悄跟着去了,还在孟元珍采药之际大声呼喊有野猪,孟元珍一个不察就失足滑下山坡。
被人发现救起己经太晚,不仅高热几天将身体弄的很差,还在脸上留下了疤痕。
这件事导致了孟元珍父母的感情出现裂痕,对这个家生出怨怼,唐玉秀开始反抗,但由于孤立无援反而被一再针对虐待。
孟元珍脑子糊涂,再后来才发现小姑姑和宋彦回的***,想去宋家讨回公道,被贬低得一文不值,还被造谣倒贴、赔钱货儿,在村里抬不起头。
孟元珍母亲因之前受伤的事情埋怨孟国良一不在家,二不护着娘俩,三钱也花不在二房身上,两人时不时发生争吵,导致孟父常常接一些较为危险的任务补偿家用,经常不在家中。
后来没过两年,孟家小儿子正值娶亲,又因为自个儿惹事生非沾染上祸事。
孟家趁孟国良不在家,控制住唐玉秀,将孟元珍卖给隔壁大队的一个鳏夫做媳妇,换得一笔天价彩礼解决孟家小儿子孟国才的祸事以及娶亲费用。
孟元珍不愿嫁给鳏夫,连夜逃出家门,但苦于没有介绍信,在路上因为心太软太善良被人贩子哄骗抓了起来,刚逃出虎口又掉进狼窝。
人贩子都是刀剑舔血的畜生玩意儿,在一个暴雨夜准备***孟元珍并将其发卖。
孟元珍无意间听到人贩子的计划,想尽办法出逃半路被追,不小心跌落山崖死亡。
孟元珍死后,觉得自己并不是真的死了,而是化作一道意识悬浮在半空中。
她可以自由的想去哪就去哪,但无法与人进行沟通,可以听到、看到现实中正在发生的事情而人们却看不到她。
她看到了后来发生的一切,心如刀割,犹如杜鹃啼血,恨不得化作厉鬼也要朝这些害得她家破人亡的人索命。
她失踪后,母亲像疯了似的,到方圆几里都找遍了也不见她的踪影,在父亲归家后两人己是怨偶,家里日子乌烟瘴气。
后来母亲提了离婚,哥哥孟元青归家后将母亲带回外婆家。
改革开放后,母亲去隔壁省务工,不知所踪。
而父亲则在母亲离家后终日郁郁寡欢,在一次出任务过程中不幸伤了左腿,最终落得终身残疾,辞去了公安的工作,日日在家酗酒,在某一日醉死家中。
哥哥扬言要好好照顾母亲一辈子,如果没有人能接受他这样离异带着母亲生活,他就终生不娶。
而孟家虽然没卖成孟元珍,但却得到了孟瑶和宋彦回的帮助,还清了债务,过上了好日子。
孟瑶与宋彦回两人在改革开放后考大学、退伍经商,将日子过的红红火火。
偶尔提到孟元珍,刚开始宋彦回还有些心虚,但在孟瑶的洗脑下,眼看着日子是更上一层楼,越发理首气壮。
“孟元珍性格木纳不讨喜,没有脾气和主见,难成大事,当初我和瑶瑶你在一起才是最好的选择,我们情投意合,共同经营好家庭,日子美满幸福!”
宋彦回在事业有成后不时与妻子感叹。
再看宋家,原本以为孟元珍掏心掏肺的对他们好他们再怎么样会念着两分,没想到孟瑶贴上去后,曾经对孟元珍横眉竖眼的准小姑子宋时雨是两副面孔,俩人亲亲昵昵跟两姐妹似的。
宋母林芳也是乐开了花,孟瑶比孟元珍在孟家受宠多了,人也长得端正不那么娇媚,***大,看起来就是个好生养的。
他们全家没有人再提起孟元珍怎么样怎么样,反而在背地里讥讽她上赶子倒贴,还是没赢得他儿子宋彦回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