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江南行始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冬去春来,京城的寒意尚未退尽,江南却己是另一番景象。

山野绿意初上,桃花依水而开,村庄炊烟袅袅,远处隐约可见驼铃阵阵。

谢琼年的马车驶过青石铺就的官道,轱辘声与清脆的鸟鸣交织,透着春日独有的生机。

“陛下,前方是长洲城,己到江南地界。”

贴身侍女阿霜撩开帘子,小声提醒道,语气里掩不住兴奋。

她从未见过这样的江南景色,桃花成林,流水潺潺,仿佛一脚踏入了画中仙境。

谢琼年斜倚在车窗旁,手中摇着一把洒金折扇,目光懒懒扫过窗外。

她唇边挂着若有似无的笑意:“长洲城?

这里可是富贾云集之地。

传闻这地方商贾豪门无数,不知沈璟会不会就在这里?”

阿霜迟疑了一下,低声说道:“丞相大人行事缜密,恐怕不会轻易露面。”

谢琼年轻笑一声,敲了敲折扇:“小丫头,他做什么你可猜不着?

不过,沈璟此人,瞒得过满朝文武,却未必瞒得过朕。”

她语气随意,但眸光却透着一抹深思。

阿霜听出话中意味,小心翼翼地偷看了她一眼,却见谢琼年眉眼间仍是一副闲散模样,好像这江南之行只是为了赏春游玩。

“罢了,走吧,看看这长洲城究竟有什么好玩之处。”

谢琼年拍了拍窗框,吩咐马车继续前行。

长洲城的繁华果然名不虚传。

城中街巷纵横,商铺鳞次栉比,绸缎庄、茶楼、酒肆挤满了人群。

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孩童在街头追逐嬉闹,空气中弥漫着烤饼的香气和香料的甜味。

谢琼年掀开车帘,露出一张略施粉黛的容颜。

她看向街头,忽然笑了:“江南的春天,连市井都是诗情画意。”

阿霜掩嘴轻笑:“陛下说得不错。

民间也传闻,这长洲的百姓富庶,连小户人家都能用得起湖丝制的衣裳。”

“富庶啊……”谢琼年低声重复了一遍,语气多了几分意味深长,“这地方的富贾,捐银该是绰绰有余了吧?”

与此同时,长洲城东的一座酒楼内,沈璟正端坐在二楼的雅间中,窗外春风拂柳,影影绰绰的光线洒在他的桌案上。

桌上摊开几卷账册,笔墨尚未干透,显然是刚刚记录的内容。

沈璟面色沉稳,眉宇间却隐有一丝疲惫。

这几日为募捐奔波,他不得不与各路商贾周旋——既要稳住这些人,又不能让他们看轻朝廷的威严。

此时,他身旁站着一位地方官员,正满头冷汗地低声汇报:“丞相大人,这募捐之事虽有朝廷旨意,但那些大商家表面应承,实际上多以敷衍为主……杜家商会更是推脱不断,实在让人头疼。”

沈璟听罢,伸手翻了翻账册,指尖停在一处数据上:“杜家商会,捐银一万两?”

地方官连忙点头:“是的,杜家虽是江南首富,但他们与几位地方权贵交好,轻易不肯出头。

臣多次试探,他们总以‘生意艰难’为借口,若逼得太紧,只怕适得其反。”

沈璟合上账册,神色如常:“募捐法并非强征,但既然朝廷许以官爵,他们自然不能空手而得。”

他的声音虽不高,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地方官被他的话震慑,抹了一把额头的冷汗:“是,臣明白了。”

沈璟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熙熙攘攘的街道,眉头微蹙:“募捐本是利国利民之事,却无人真正愿意为国分忧。

他们不信朝廷能成事,只信自己的算盘。”

他转过身,语气微沉,“明日备好宴席,邀请杜家商会的管事来此叙话。”

“是,臣即刻去办!”

地方官如蒙大赦,慌忙退下。

沈璟注视着窗外,不由自主地想起谢琼年的面容。

她的决策看似随性,实则深藏锋芒。

她让他带着军令状赴江南,既是信任,亦是试探。

想到此处,他眼底浮现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