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社区走访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周二,陆为民照常来到春江街道办。

办公室里己经有人在了,键盘声和说话声混杂在一起。

他放下包,泡了一杯茶,开始查看电脑里的文件。

“小陆,今天去社区走访。”

王昌荣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

陆为民转过头,王昌荣正站在他桌前,手里拿着一份表格。

“哪个社区?”

陆为民问道。

“富民社区。

老刘负责的那一片。”

王昌荣把表格递给他,“这是你需要走访的居民名单,主要了解一下他们的实际困难和诉求。”

陆为民接过表格,粗略看了一眼。

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居民的姓名、地址和联系方式。

“富民社区是咱们街道办的老大难了,情况比较复杂。”

王昌荣皱了皱眉,“你多注意点,尤其是那些钉子户,尽量别和他们起冲突。”

“好的,王主任。”

陆为民点了点头。

他收拾好东西,拿着表格走出办公室。

富民社区离街道办不远,步行大概十五分钟。

他沿着一条狭窄的小巷走进去,两边是破旧的红砖房,墙壁上爬满了青苔。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和腐烂的气味。

小巷里有不少居民在聊天,有的蹲在路边抽烟,有的围在一起打牌。

他们看到陆为民这个陌生面孔,都投来好奇的目光。

陆为民走到第一个地址,敲响了房门。

里面传来一阵狗叫声,一个穿着汗衫的老头打开了门。

“您好,我是街道办的,来做个社区走访。”

陆为民亮出工作证。

老头上下打量了他一眼,脸上带着一丝不信任:“街道办的?

又来干嘛?”

“了解一下您的生活情况,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助的。”

陆为民语气客气。

老头哼了一声,没有说话,却把门开得更大了一点。

陆为民走了进去。

屋子里很暗,一股霉味扑面而来。

家具都有些破旧,墙壁上挂着几幅泛黄的旧照片。

“家里就您一个人吗?”

陆为民问道。

“我老伴走了几年了,儿女都在外地。”

老头坐在沙发上,拿起遥控器打开电视。

陆为民在对面的椅子上坐下,拿出笔记本和笔:“您最近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吗?”

老头看了一眼电视,又看了一眼陆为民:“困难?

困难多了去了。

你看看这房子,都快塌了,一下雨就漏水。

还有我这腿,走几步就疼。”

“您有去医院看过吗?”

陆为民问道。

“看了,花了不少钱,也没什么用。”

老头摆了摆手,“社区不是有补助吗?

怎么从来没见发给我?”

陆为民在笔记本上记下老头反映的问题:“您说的这些,我们都会如实记录,然后反馈给街道办。

我们会尽力帮助您解决的。”

老头没有再说话,只是盯着电视屏幕。

陆为民又问了几个问题,老头都敷衍地回答着。

陆为民在这里待了大概二十分钟,然后告辞离开。

他走出老头家,心里有些沉重。

他知道,这样的情况在富民社区并不少见。

他继续走访下一户。

有的居民热情配合,有的则表现出抵触情绪。

陆为民耐心地和他们交流,记录下他们反映的每一个问题。

一个上午,他走了六七户人家。

回到街道办的时候,己经是中午十二点了。

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各种问题:房屋漏水、道路破损、噪音扰民、子女教育、医疗报销……“怎么样?

富民社区不好走吧?”

王昌荣看到他回来,笑着问道。

陆为民点了点头:“情况确实比较复杂。”

“我早就说了。”

王昌荣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这些问题都是老问题了,很难解决。”

“为什么?”

陆为民问道。

王昌荣叹了口气:“原因有很多。

有些是历史遗留问题,有些是资金问题,还有些是居民不配合。”

“那这些问题就一首搁置着吗?”

陆为民追问道。

王昌荣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他知道,陆为民这是在质疑他的工作。

“小陆啊,你刚来,有些事情不了解。”

王昌荣语气平静,“咱们街道办每年都会向上级反映这些问题,但是解决起来需要时间,也需要上面的支持。”

陆为民没有再说什么。

他知道,王昌荣说的是事实。

基层工作就是这样,很多问题不是靠一两个人就能解决的。

下午,陆为民继续整理走访记录,除了上报问题,他还能做些什么。

他想起前世在市局工作时,接触过一些政策文件和项目资金的申报流程。

或许,他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他打开电脑,开始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

他查阅了国家和省市关于老旧小区改造、困难群众帮扶、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政策。

他发现,有很多政策是可以利用起来的。

“小陆,还在忙呢?”

王昌荣走过来,看到陆为民对着电脑屏幕,上面显示着一些政策文件。

“嗯,查点资料。”

陆为民随口答道。

王昌荣看了一眼屏幕,没有多问。

陆为民一首忙到下班时间。

他将整理好的资料保存下来,然后关掉电脑。

第二天一早,陆为民来到办公室,开始整理昨天查到的资料。

他将有用的信息提取出来,分类整理,并思考如何将这些政策与富民社区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小陆,你这是在研究什么呢?”

王昌荣走过来,看到陆为民桌上堆满了文件和资料。

“我在想,能不能利用一些政策,为富民社区争取一些项目。”

陆为民说道。

王昌荣愣了一下,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争取项目?

小陆啊,你这想法是好的,但是……”他摇了摇头,“咱们街道办每年都在争取,但成功的少之又少。”

“为什么?”

陆为民问道。

“竞争激烈,而且咱们街道办的条件也比较差,很难拿到项目。”

王昌荣说。

“但我看有些政策,富民社区是符合条件的。”

陆为民指着一份文件说道,“比如这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富民社区很多房屋都属于危房,可以申请。”

王昌荣看了看陆为民指着的文件,若有所思。

“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想法。”

陆为民说,“我还需要进一步了解情况,然后才能形成具体的方案。”

王昌荣拍了拍陆为民的肩膀:“有想法是好事。

你先忙吧,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说。”

陆为民点了点头。

他知道,王昌荣对他还是抱着怀疑的态度。

但他并不在意。

他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

接下来的几天,陆为民除了日常工作,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对富民社区的研究和项目方案的撰写上。

他白天去社区走访,和居民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晚上回到家,则查阅资料,分析政策,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着他的方案。

他发现,富民社区的问题症结并非完全在于资金,还在于缺乏一个系统性的规划,以及有效的组织和协调。

他决定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一周后,陆为民完成了一份厚厚的项目方案。

他打印出来,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任何遗漏和错误。

他拿起方案,走进王昌荣的办公室。

“王主任,这是我拟定的富民社区改造方案,您看一下。”

陆为民把方案放到王昌荣桌上。

王昌荣接过方案,有些惊讶地看着陆为民。

他没想到,陆为民真的会拿出这样一个方案。

他翻开方案,一页一页地仔细阅读起来。

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表情变得越来越严肃。

方案中详细分析了富民社区的现状,提出了具体的问题清单,并根据国家和省市的政策,提出了老旧小区改造、基础设施完善、社区服务提升等一系列项目。

方案中还包括了详细的资金预算、时间节点和责任分工。

“你……你这是认真的?”

王昌荣看完方案,抬头看着陆为民,眼神复杂。

“当然。”

陆为民语气坚定。

王昌荣放下方案,靠在椅背上,长长地叹了口气:“小陆啊,你这份方案写得很详细,也很专业。

看得出来,你花了不少心思。”

“这是我应该做的。”

陆为民说。

“但是……”王昌荣顿了顿,“你这份方案,牵涉到方方面面,街道办的权力有限,很难推动。”

“我知道。”

陆为民说,“但我认为,总要有人迈出第一步。”

王昌荣看着陆为民,他从这个年轻人的眼神里,看到了一种久违的***和冲劲。

“这样吧。”

王昌荣思考了片刻,“这份方案,我先拿给主任们看看。

至于能不能通过,我不能保证。”

“谢谢王主任。”

陆为民知道,这是王昌荣给他的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