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社区走访
办公室里己经有人在了,键盘声和说话声混杂在一起。
他放下包,泡了一杯茶,开始查看电脑里的文件。
“小陆,今天去社区走访。”
王昌荣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
陆为民转过头,王昌荣正站在他桌前,手里拿着一份表格。
“哪个社区?”
陆为民问道。
“富民社区。
老刘负责的那一片。”
王昌荣把表格递给他,“这是你需要走访的居民名单,主要了解一下他们的实际困难和诉求。”
陆为民接过表格,粗略看了一眼。
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居民的姓名、地址和联系方式。
“富民社区是咱们街道办的老大难了,情况比较复杂。”
王昌荣皱了皱眉,“你多注意点,尤其是那些钉子户,尽量别和他们起冲突。”
“好的,王主任。”
陆为民点了点头。
他收拾好东西,拿着表格走出办公室。
富民社区离街道办不远,步行大概十五分钟。
他沿着一条狭窄的小巷走进去,两边是破旧的红砖房,墙壁上爬满了青苔。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和腐烂的气味。
小巷里有不少居民在聊天,有的蹲在路边抽烟,有的围在一起打牌。
他们看到陆为民这个陌生面孔,都投来好奇的目光。
陆为民走到第一个地址,敲响了房门。
里面传来一阵狗叫声,一个穿着汗衫的老头打开了门。
“您好,我是街道办的,来做个社区走访。”
陆为民亮出工作证。
老头上下打量了他一眼,脸上带着一丝不信任:“街道办的?
又来干嘛?”
“了解一下您的生活情况,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助的。”
陆为民语气客气。
老头哼了一声,没有说话,却把门开得更大了一点。
陆为民走了进去。
屋子里很暗,一股霉味扑面而来。
家具都有些破旧,墙壁上挂着几幅泛黄的旧照片。
“家里就您一个人吗?”
陆为民问道。
“我老伴走了几年了,儿女都在外地。”
老头坐在沙发上,拿起遥控器打开电视。
陆为民在对面的椅子上坐下,拿出笔记本和笔:“您最近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吗?”
老头看了一眼电视,又看了一眼陆为民:“困难?
困难多了去了。
你看看这房子,都快塌了,一下雨就漏水。
还有我这腿,走几步就疼。”
“您有去医院看过吗?”
陆为民问道。
“看了,花了不少钱,也没什么用。”
老头摆了摆手,“社区不是有补助吗?
怎么从来没见发给我?”
陆为民在笔记本上记下老头反映的问题:“您说的这些,我们都会如实记录,然后反馈给街道办。
我们会尽力帮助您解决的。”
老头没有再说话,只是盯着电视屏幕。
陆为民又问了几个问题,老头都敷衍地回答着。
陆为民在这里待了大概二十分钟,然后告辞离开。
他走出老头家,心里有些沉重。
他知道,这样的情况在富民社区并不少见。
他继续走访下一户。
有的居民热情配合,有的则表现出抵触情绪。
陆为民耐心地和他们交流,记录下他们反映的每一个问题。
一个上午,他走了六七户人家。
回到街道办的时候,己经是中午十二点了。
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各种问题:房屋漏水、道路破损、噪音扰民、子女教育、医疗报销……“怎么样?
富民社区不好走吧?”
王昌荣看到他回来,笑着问道。
陆为民点了点头:“情况确实比较复杂。”
“我早就说了。”
王昌荣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这些问题都是老问题了,很难解决。”
“为什么?”
陆为民问道。
王昌荣叹了口气:“原因有很多。
有些是历史遗留问题,有些是资金问题,还有些是居民不配合。”
“那这些问题就一首搁置着吗?”
陆为民追问道。
王昌荣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他知道,陆为民这是在质疑他的工作。
“小陆啊,你刚来,有些事情不了解。”
王昌荣语气平静,“咱们街道办每年都会向上级反映这些问题,但是解决起来需要时间,也需要上面的支持。”
陆为民没有再说什么。
他知道,王昌荣说的是事实。
基层工作就是这样,很多问题不是靠一两个人就能解决的。
下午,陆为民继续整理走访记录,除了上报问题,他还能做些什么。
他想起前世在市局工作时,接触过一些政策文件和项目资金的申报流程。
或许,他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他打开电脑,开始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
他查阅了国家和省市关于老旧小区改造、困难群众帮扶、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政策。
他发现,有很多政策是可以利用起来的。
“小陆,还在忙呢?”
王昌荣走过来,看到陆为民对着电脑屏幕,上面显示着一些政策文件。
“嗯,查点资料。”
陆为民随口答道。
王昌荣看了一眼屏幕,没有多问。
陆为民一首忙到下班时间。
他将整理好的资料保存下来,然后关掉电脑。
第二天一早,陆为民来到办公室,开始整理昨天查到的资料。
他将有用的信息提取出来,分类整理,并思考如何将这些政策与富民社区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小陆,你这是在研究什么呢?”
王昌荣走过来,看到陆为民桌上堆满了文件和资料。
“我在想,能不能利用一些政策,为富民社区争取一些项目。”
陆为民说道。
王昌荣愣了一下,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争取项目?
小陆啊,你这想法是好的,但是……”他摇了摇头,“咱们街道办每年都在争取,但成功的少之又少。”
“为什么?”
陆为民问道。
“竞争激烈,而且咱们街道办的条件也比较差,很难拿到项目。”
王昌荣说。
“但我看有些政策,富民社区是符合条件的。”
陆为民指着一份文件说道,“比如这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富民社区很多房屋都属于危房,可以申请。”
王昌荣看了看陆为民指着的文件,若有所思。
“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想法。”
陆为民说,“我还需要进一步了解情况,然后才能形成具体的方案。”
王昌荣拍了拍陆为民的肩膀:“有想法是好事。
你先忙吧,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说。”
陆为民点了点头。
他知道,王昌荣对他还是抱着怀疑的态度。
但他并不在意。
他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
接下来的几天,陆为民除了日常工作,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对富民社区的研究和项目方案的撰写上。
他白天去社区走访,和居民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晚上回到家,则查阅资料,分析政策,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着他的方案。
他发现,富民社区的问题症结并非完全在于资金,还在于缺乏一个系统性的规划,以及有效的组织和协调。
他决定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一周后,陆为民完成了一份厚厚的项目方案。
他打印出来,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任何遗漏和错误。
他拿起方案,走进王昌荣的办公室。
“王主任,这是我拟定的富民社区改造方案,您看一下。”
陆为民把方案放到王昌荣桌上。
王昌荣接过方案,有些惊讶地看着陆为民。
他没想到,陆为民真的会拿出这样一个方案。
他翻开方案,一页一页地仔细阅读起来。
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表情变得越来越严肃。
方案中详细分析了富民社区的现状,提出了具体的问题清单,并根据国家和省市的政策,提出了老旧小区改造、基础设施完善、社区服务提升等一系列项目。
方案中还包括了详细的资金预算、时间节点和责任分工。
“你……你这是认真的?”
王昌荣看完方案,抬头看着陆为民,眼神复杂。
“当然。”
陆为民语气坚定。
王昌荣放下方案,靠在椅背上,长长地叹了口气:“小陆啊,你这份方案写得很详细,也很专业。
看得出来,你花了不少心思。”
“这是我应该做的。”
陆为民说。
“但是……”王昌荣顿了顿,“你这份方案,牵涉到方方面面,街道办的权力有限,很难推动。”
“我知道。”
陆为民说,“但我认为,总要有人迈出第一步。”
王昌荣看着陆为民,他从这个年轻人的眼神里,看到了一种久违的***和冲劲。
“这样吧。”
王昌荣思考了片刻,“这份方案,我先拿给主任们看看。
至于能不能通过,我不能保证。”
“谢谢王主任。”
陆为民知道,这是王昌荣给他的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