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富兰克林--DNA双螺旋结构发现人章

爱女小思 嫪温玹 2025-07-08 09:35:05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罗莎琳德·埃尔西·富兰克林(Rosalind Elsie Franklin,R.E. Franklin,1920年7月25日-1958年4月16日)英国物理化学家与晶体学家。

2003年,伦敦国王学院将一栋新大楼命名为“罗莎琳—威尔金斯馆”以纪念她与同事莫里斯·威尔金斯的贡献。

欧-俄联合研制的一台火星车也以“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命名。

1951年1月,富兰克林开始在国王学院进行研究工作,主持研究的蓝道尔指派她投入DNA化学结构的研究,这所实验室还有两位男成员正在进行这项工作,分别是莫里斯·威尔金斯与他的学生雷蒙·葛斯林。

后来富兰克林与葛斯林发现了DNA的其中两种型态,“A型”和“B型”是DNA的两种基本机构。

A型由富兰克林进行研究,B型则是交给威尔金斯。

1951年富兰克林提出了A型DNA的X射线衍射图,并进行了一场演讲。

这时沃森正好在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研究蛋白质结构(由威廉·劳伦斯·布拉格主持)。

沃森与克里克得知了这些讯息之后,便开始尝试排列DNA的螺旋结构,当时他们的模型是三股螺旋。

(国王学院与剑桥大学为竞争关系)1952年5月富兰克林与她的研究生雷蒙·葛斯林经过了一场长时间的研究,获得一张B型DNA的X射线晶体衍射照片,并且将专门用来解决X射线晶体衍射问题的帕特森函数应用在图片分析。

这张照片称做“照片51号”。

但是她并未发表研究成果,而且由于A型结构的数据仍不足以支持螺旋型,因此富兰克林继续将研究焦点放在A型DNA。

​除了晶体衍射照片之外,1952年11月,富兰克林也提出了一份报告,其中说明A型DNA的对称性,指DNA的结构即使翻转180度之后看起来还是一样,同时指出了磷酸根之间的距离以及它们位在DNA上的位置。

克里克认为这显示DNA拥有方向相反的两股螺旋。

1953年初,富兰克林正准备被调到伯贝克学院并被要求放下手头的DNA工作。

葛斯林的导师更换为威尔金斯,他便把“照片51号”给了威尔金斯。

这时,沃森访问了伦敦国王学院并与富兰克林发生了争吵。

他说威尔金斯解救了他,并给他看了“照片51号”。

威尔金斯说他以为沃森与克里克早己不做DNA结构的分析,因此将照片51号拿给沃森过目,并且详细的解释相关的研究结果。

这使得沃森与克里克在2月4日重启对DNA结构模型的建构。

1953年2月24日,富兰克林得出两种DNA皆为双股螺旋的结论。

到了2月28日,沃森与克里克宣布他们发现了双股螺旋模型,此时威尔金斯仍被蒙在鼓里。

1953年3月,富兰克林离开了国王学院,前往同样属于伦敦大学的伯贝克学院,且并未带走她的研究成果。

这时候威尔金斯还写了一封信给克里克,表示“黑暗女士”(Darklady,指富兰克林)己经离开了他们的实验室,终于可以开始向大自然的秘密前进。

在布拉格与蓝道尔的介入下,《自然》期刊于1953年4月25日同时发表三篇论文,顺序是以沃森与克里克为先,再来是威尔金斯等人,最后是富兰克林。

其中富兰克林的论文是与葛斯林共同发表,论文名称是《胸腺核酸的分子结构》。

沃森与克里克在论文中提及他们是受到威尔金斯与富兰克林等人的启发,但并未详细说明,也没有致谢。

而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则是在论文中表示自己的数据与沃森和克里克的模型相符。

富兰克林到了伯贝克学院之后,在约翰·贝尔那旗下工作,开始将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应用在研究烟草镶嵌病毒(TMV)的结构,1955年富兰克林发表一篇论文,指出所有TMV颗粒的长度皆相同,这个结果与当时著名病毒学者诺曼·皮里埃的想法矛盾,而最后证明富兰克林的结果正确。

她的团队在1955年完成了TMV模型。

1956年9月,富兰克林被查出腹部有两颗肿瘤,不过富兰克林仍继续她的工作。

在1956年间她发表了7篇论文,1957年则发表了6篇以上。

后来她的团队开始研究小儿麻痹病毒。

1958年4月16日,富兰克林由于长期与X射线接触,患卵巢癌逝世于英国伦敦,年仅38岁。

1962年,由于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在DNA分子研究方面的贡献,他们三人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原因为“发现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对生物中信息传递的重要性”。

“罗莎琳德·富兰克林传 (Brenda Maddox)DNA双螺旋结构发现人 1953年”PS:以上来自百度,主要为富兰克林女士研究DNA的大概经过,以及三个男小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