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步步为营:搬空家产,反转下乡局
林婉清靠在阴暗死巷冰冷的墙壁上,指尖捻开油腻牛皮纸信封的一角。
昏暗中,崭新的“大团结”散发出油墨特有的气味,厚厚一沓,粗略估算不下三百元。
全国粮票、布票、油票厚厚一叠,花花绿绿,分量十足。
冰冷的金属触感来自信封底部——几枚沉甸甸的硬币。
这是七十年代黑市里绝对的硬通货,足以支撑她很长一段时间的生存。
王秀兰母子声嘶力竭的哭嚎、袖章男人雷霆震怒的咆哮、阁楼米山砸落的轰响……林家此刻必定是沸反盈天。
混乱,是她此刻最好的掩护。
林婉清将信封仔细收好,贴身藏入空间最深处,与那剩余的几根“小黄鱼”和祖传玉佩放在一起。
空间里那眼枯竭的灵泉,静静躺在白沙之上,黯淡无光,只有她的意念触及那冰冷的黄金时,才能感受到泉眼深处传来一丝极其微弱的、近乎渴求的悸动。
黄金……是灵泉的养料。
这个认知让她心头一凛,同时也点燃了更炽烈的掠夺欲。
林家那点浮财算什么?
真正的财富,是原主父母留下的、被王秀兰视作禁脔却无力变现的库房珍宝!
夜色,如浓稠的墨汁,无声地淹没了沪市。
林家那幢往日里透着刻薄算计的小洋楼,此刻却笼罩在一片异样的死寂之中,只有二楼王秀兰房间里,隐约传来压抑的、带着无尽怨毒的啜泣和摔打东西的闷响。
楼下堂屋,十袋白米如同耻辱柱般杵在破洞中央,被两个临时留守的年轻袖章严密看守着,寸步不离。
空气里弥漫着尘埃、米香和一种紧绷的、山雨欲来的压抑。
一道比夜色更深的影子,悄无声息地贴着小洋楼后墙的阴影移动。
林婉清像一只真正的幽灵,动作轻盈而迅捷,灵泉修复后的身体提供了远超常人的敏捷。
她对这栋房子的每一处犄角旮旯都了如指掌——属于原主的记忆,以及她白天用异能感知到的所有细节,都清晰地烙印在脑中。
库房在后院角落,是一间独立的小屋,厚重的木门上挂着一把锈迹斑斑的大铁锁。
王秀兰视这里为命根子,钥匙贴身藏着,连林建国都轻易碰不得。
林婉清在距库房几步之遥的阴影里停下。
她屏住呼吸,意念如同无形的触手,瞬间穿透了厚重的木门,探入库房内部。
“嗡……”意识进入的刹那,林婉清的心神为之剧震!
库房不大,却堆叠着远超其容量的“财富”!
不是十袋白米能比拟的!
靠墙立着几个巨大的樟木箱,箱盖虚掩,意念扫过:箱内是折叠整齐的绫罗绸缎,苏绣湘绣的旗袍、长衫,流光溢彩,即便在意识感知中也散发着岁月沉淀的华美光泽!
旁边是码放整齐的紫檀木匣,匣中躺着成套的翡翠首饰——镯子通透如水,耳坠玲珑剔透,簪子温润生辉!
墙角随意靠着的几幅卷轴,虽然蒙尘,但意念拂过,却能“看”到画卷本身蕴含的古朴气韵和画作上名家钤印的灵光!
最震撼的,是库房正中央,那扇巨大的、几乎占据了一整面墙的翡翠屏风!
整块翡翠打磨镶嵌,通体碧绿,水头极足,在意识感知中如同一泓凝固的深潭,绿意盎然,丝丝缕缕的白色棉絮如同云雾缭绕山涧。
屏风上浮雕着亭台楼阁、仕女游春,刀工精细入微,人物栩栩如生!
一股浓郁、精纯的宝气扑面而来,甚至让空间深处那眼枯竭的灵泉都微微颤动了一下!
古董!
字画!
珠宝!
翡翠!
还有……在樟木箱最底层,一个不起眼的铁盒里,意念穿透——几叠崭新的、印着富兰克林头像的绿色美钞!
以及几根比“小黄鱼”更大、成色更足的金条!
这才是林家真正的底蕴!
是原主父母留给亲生女儿的最后遗产!
却被王秀兰这蛇蝎妇人霸占,如同明珠蒙尘!
贪婪、愤怒、以及一种即将讨还血债的冰冷快意,瞬间席卷了林婉清。
她不再犹豫!
心念微动,异能发动!
库房内,时间仿佛凝固,空间发生了奇异的扭曲。
无声无息间,那扇巨大的翡翠屏风,首先被无形的力量笼罩。
碧绿的屏风表面荡漾起水波般的涟漪,仿佛要挣脱现实的束缚。
紧接着,屏风如同被一只神魔之手分解,巨大的整体瞬间碎裂(意念层面的碎裂),化作无数块巴掌大小、边缘光滑如镜的碧绿翡翠块!
每一块都完美地保留了浮雕的局部细节——仕女的衣袖、亭台的飞檐、山石的一角……它们悬浮在空中,散发着梦幻般的莹润绿光,如同散落的星辰!
下一秒,绿光一闪,所有翡翠块消失得无影无踪,尽数没入林婉清的意识空间,被小心地堆放在一个角落。
紧接着,是那些樟木箱!
箱盖无声开启,意念如同精准的机械臂。
流光溢彩的绫罗绸缎,如同被无形的力量抚平、折叠、压缩,瞬间消失!
紫檀木匣连同里面价值连城的翡翠首饰,整匣消失!
装着美钞和金条的铁盒,消失!
墙角的古董卷轴,消失!
意念所及,如同风卷残云!
巨大的樟木箱空了,沉重的铁盒不见了,墙角的卷轴消失了……整个库房,在短短几个呼吸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空荡!
只剩下墙壁上挂着的几件毫无价值的破旧农具和角落里堆积的杂物。
最后,林婉清的意念扫过墙壁。
库房内壁原本贴着几张泛黄的旧报纸。
她意念微动,空间里存放的、她之前顺手从林家杂物间“拿”来的一摞旧报纸瞬间出现在库房地上。
无形的力量操控着这些报纸,如同最灵巧的裱糊匠,飞速地覆盖在原先的报纸之上,将整个库房内壁重新糊了一遍!
虽然粗糙,但在昏暗光线下,足以在短时间内以假乱真,掩盖库房被彻底搬空的真相。
做完这一切,林婉清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精神力消耗巨大。
但她毫不停留,身影再次融入夜色,如同从未出现过。
---接下来的日子,林家陷入了更加诡异的氛围。
库房被王秀兰视为最后的堡垒,她惊魂未定,暂时不敢去查看。
堂屋的大洞和米山成了烫手山芋,袖章们日夜轮守,王秀兰母子如同困兽,在愤怒、恐惧和对林婉清刻骨的怨恨中煎熬。
林婉清则像一个耐心的猎手,蛰伏在阴影里。
她换了个更偏僻的廉价招待所,用换来的粮票布票置办了两身不起眼的粗布衣裳,每日深居简出,大部分时间都在用意念“整理”空间里那庞大的财富,同时利用空间感知,暗中观察着林家的一举一动。
机会,在她精心编织的网中,悄然降临。
这天傍晚,林家压抑的饭桌上只有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玉米糊糊。
王秀兰食不下咽,对着看守的袖章赔笑脸:“同志,您看这家里的情况……实在是揭不开锅了,那米……那是证据!”
年轻袖章板着脸,“等调查清楚再说!”
林建国扒拉着碗底,眼神阴鸷。
林芳,王秀兰的亲女儿,一个被惯得有些跋扈的姑娘,则不耐烦地摔了筷子:“妈!
天天喝这猪食!
我脸都黄了!
我要吃富强粉馒头!
我要新衣服!
隔壁小梅她爸给她弄了张自行车票!”
王秀兰心烦意乱:“吃吃吃!
就知道吃!
家里现在什么光景你不知道?!”
林婉清隐在巷子对面的阴影里,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笑意。
她手中捻着一张崭新的、印着“伍市斤”的全国粮票,如同捻着一张微不足道的废纸。
时机到了。
她压低声音,用嘶哑含糊的语调,对着一个正从林家门前经过、平时就爱传闲话的碎嘴邻居大妈“嘀咕”了一句,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被院子里竖起耳朵的王秀兰听见:“……唉,听说没?
这次机械厂那个顶好的下乡点,名额金贵着呢……黑市上有人出高价收,一张名额能换二十斤全国粮票外加五尺布票……啧啧,顶得上俩月口粮了……”声音飘忽,说完就消失在巷子深处,仿佛只是路人的无心之言。
饭桌上,王秀兰夹菜的动作猛地一顿,浑浊的眼睛里骤然爆发出骇人的精光!
二十斤全国粮票!
五尺布票!
她的呼吸瞬间变得粗重!
林建国也猛地抬起头,眼神闪烁,飞快地与王秀兰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只有林芳还沉浸在没吃到白面馒头的怨气里。
深夜,王秀兰的房间里。
油灯光线昏暗,映着两张贪婪而扭曲的脸。
“妈,那话……能信吗?”
林建国压低声音,难掩激动。
“空穴不来风!”
王秀兰咬着牙,眼神狠戾,“那死丫头片子被关在乡下,总比留在家里碍眼强!
她那份口粮省下来,再加上这粮票布票……值了!”
“可芳芳她……妇人之仁!”
王秀兰打断儿子,脸上满是算计,“乡下怎么了?
又不是龙潭虎穴!
让她去锻炼锻炼,总比在家吃闲饭强!
等风头过了,家里缓过劲来,再想办法弄她回来!
现在当务之急是弄到粮票布票!
没听那袖章说吗?
那米是证据!
拿不回来!
再没进项,我们娘仨都得喝西北风!”
她越说越觉得有理,仿佛看到了粮票布票在向她招手。
林建国被说服了,眼中只剩下对粮票的渴望。
说服林芳,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
几天后,一封字迹娟秀、措辞“恳切”的信,经由一个“偶然”路过的、自称是林芳“同学”的人之手,送到了林芳手里。
信纸是部队专用的稿纸,带着淡淡的墨香。
信中,一个自称“李卫国”的年轻军官,用热情洋溢的笔调,描述了自己在东北某建设兵团的光辉事迹,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知识青年的敬佩和……对个人问题的“向往”。
信的末尾,“不经意”地提到,他所在的兵团条件优渥,尤其欢迎像林芳这样“出身清白、积极向上”的沪市女青年,并暗示若能同去一处,必能“互相关照,共同进步”,甚至“组织上也会优先考虑解决个人问题”。
信中还夹着一张小小的黑白照片——一个穿着笔挺军装、相貌堂堂的年轻男子,目光炯炯有神(照片是林婉清从空间里一堆杂物中翻出的不知名军人照,稍作裁剪)。
这封信,如同投入油锅的水滴,瞬间引爆了林芳那颗被物质匮乏和虚荣心填满的少女心!
军官!
英俊的军官!
嫁个军官,吃供应粮,穿呢子军装,那是多少姑娘梦寐以求的出路!
比留在家里喝玉米糊糊、看袖章脸色强一万倍!
“妈!
哥!
我要去!
我要去东北建设兵团!
我要响应号召!
我要嫁军官!”
林芳激动得满脸通红,挥舞着那封信,仿佛握住了通往天堂的钥匙。
王秀兰和林建国心中暗喜,脸上却装作为难,假惺惺地劝了几句,最终“无奈”地同意了。
“自愿申请书”很快被重新填写,林芳的名字,带着对未来“幸福”的无限憧憬,端端正正地签在了上面,力透纸背。
王秀兰拿着这张纸,如同拿着救命稻草,迫不及待地去找了负责此事的街道干部。
袖章男人还在处理林家“私藏粮食”的案子,街道干部不明就里,只当是林家“深明大义”,用亲生女儿顶替了资本家小姐的名额,虽然有些不合常理,但在王秀兰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家贫”、“支持女儿进步”下,还是盖上了鲜红的公章。
尘埃落定。
几天后,离沪的日子到了。
林家小院门口,气氛诡异。
一辆破旧的解放牌卡车停在巷口,车厢里己经坐了不少背着行李、神情或茫然或激昂的知青。
林芳穿着一身崭新的蓝布衣服(用那“换来”的布票新做的),头发梳得油光水滑,胸前别着一朵可笑的大红花,脸上是压抑不住的兴奋和得意,仿佛不是去下乡,而是去赴一场盛宴。
她正对着一个模糊的小镜子左顾右盼。
王秀兰和林建国站在旁边,脸上挤出难看的笑容,对着卡车旁负责点名的街道干部点头哈腰。
王秀兰手里紧紧攥着一个布包,里面是她用女儿“换”来的、还带着体温的二十斤全国粮票和五尺布票,心中盘算着等卡车一走,就去黑市换成细粮和白面。
林婉清出现了。
她依旧穿着那身洗得发白的粗布衣,提着一个瘪瘪的、打着补丁的旧帆布包,脸色苍白,低着头,脚步虚浮,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
她沉默地走到卡车旁,排在林芳后面,一副逆来顺受、听天由命的模样。
“林婉清!
到你了!
上车!”
街道干部拿着名单喊道。
林婉清抬起头,目光似乎有些茫然地扫过卡车,扫过趾高气扬的林芳,扫过王秀兰手中紧攥的布包。
就在她迈步走向卡车后挡板的瞬间——“呃!”
她身体猛地一晃,发出一声短促痛苦的闷哼,脸色瞬间由苍白转为骇人的金纸色!
紧接着,她像一根被突然抽掉了骨头的面条,双眼翻白,整个人软软地、毫无征兆地朝着冰冷坚硬的地面首挺挺栽倒下去!
“砰!”
身体砸在地面的声音沉闷而清晰。
“啊!”
林芳离得最近,吓得尖叫一声,猛地跳开,生怕被这晦气沾染。
“婉清!”
街道干部也吓了一跳,急忙蹲下查看。
王秀兰和林建国脸上的假笑瞬间僵住,随即被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
王秀兰下意识地攥紧了手里的布包,心脏狂跳。
这死丫头,又想耍什么花样?!
“快!
快来人!
她晕倒了!
脸色好难看!”
街道干部探了探林婉清的鼻息,又摸了摸她冰冷的手腕,脸色大变,“脉搏很弱!
像是旧病复发!
快!
送医院!
快啊!”
现场顿时一片混乱。
有人去拦板车,有人七手八脚地想抬起林婉清。
王秀兰看着地上人事不省的林婉清,再看看己经启动、不耐烦地按着喇叭催促的卡车,一股邪火首冲脑门!
这死丫头早不晕晚不晕,偏偏这时候晕!
耽误了芳芳上车怎么办?!
那粮票布票……万一……“同志!
同志!”
王秀兰挤开人群,冲到街道干部面前,指着地上的林婉清,声音尖利刺耳,“她是装的!
她一定是装的!
她就是不想去!
想赖在家里!
别管她!
先让芳芳上车!
名额要紧!
时间到了!”
她一边说,一边焦急地推搡着还在发懵的林芳,“芳芳!
快上车!
快啊!”
林芳被母亲推得一个趔趄,看着地上不省人事、脸色死灰的林婉清,又看看催促的卡车和母亲狰狞的脸,再想到自己那“军官未婚夫”……她一咬牙,跺脚道:“妈说得对!
她就是装的!
不管她!
我要上车!”
她拎起自己崭新的行李卷,就要往卡车上爬。
“等等!”
街道干部脸沉了下来,厉声喝道,“王秀兰同志!
你这是什么态度?
林婉清同志情况危急!
救人要紧!
什么装不装的?
你还有点人性吗?
名额是林芳的,跑不了!
先把人送医院!”
王秀兰被吼得一愣,看着周围人投来的鄙夷目光,脸上一阵红一阵白。
就在这时,异变再生!
“妈——!!!”
一声凄厉到破音的尖叫,如同炸雷般在混乱中响起!
是林芳!
她并没有爬上卡车,而是像被踩了尾巴的猫,猛地跳了下来!
她手里死死攥着那封被她当宝贝一样贴身藏着的“军官来信”,浑身剧烈地颤抖着,脸色由兴奋的潮红瞬间褪成惨白,接着又涨成愤怒的猪肝色!
“骗子!
都是骗子!”
林芳的声音因为极度的愤怒和羞耻而扭曲变形,她猛地将手中的信纸撕得粉碎!
碎片如同雪片般纷纷扬扬落下!
“什么军官!
什么李卫国!
全是假的!”
她歇斯底里地哭喊起来,指着王秀兰和林建国,眼泪鼻涕糊了一脸,“是你们!
是你们骗我!
你们把我卖了!
就为了那几张破票!
你们不是人!
我不去!
死也不去乡下!!”
她状若疯癫,扑上去撕扯王秀兰的衣服和头发。
“啊!
死丫头!
你发什么疯!”
王秀兰猝不及防,被扯得头发散乱,脸上被抓出几道血痕,手里的布包也掉在地上,露出里面崭新的粮票布票。
“我的票!
我的票!”
王秀兰看到掉落的布包,也疯了,尖叫着去抢,母女俩瞬间扭打成一团,在地上翻滚。
林建国想去拉架,却被暴怒的林芳一脚踹在小腿上,疼得龇牙咧嘴。
街道干部目瞪口呆地看着这鸡飞狗跳、伦理尽丧的一幕,气得浑身发抖。
围观的邻居指指点点,议论纷纷,巷子里充满了哭嚎、怒骂和幸灾乐祸的议论声。
混乱,彻底的混乱!
如同一场荒诞丑陋的闹剧!
就在这片混乱达到顶点的喧嚣中,谁也没有注意到,地上那个“昏迷不醒”、脸色死灰的林婉清,被几个热心邻居七手八脚地抬上了一辆借来的板车,盖上了一床破棉被,朝着最近的卫生院方向匆匆推去。
板车吱呀呀地穿过人群,驶出巷口。
当彻底脱离林家门前那片混乱的声浪,转入相对僻静的街道时,破棉被下,林婉清紧闭的双眼,倏然睁开!
那双眼睛里,哪里还有半分虚弱和死气?
只有一片冰封万里的寒潭,深邃,冷静,锐利如刀!
嘴角,一丝冰冷而完美的弧度,无声地向上弯起。
她微微侧头,目光仿佛穿透了车板和城市的阻隔,遥遥望向沪市火车站的方向。
那里,一列开往北方某个普通县城的绿皮火车,正喷吐着浓烟,发出悠长的汽笛声,缓缓驶离站台。
板车颠簸着前行。
林婉清的意识沉入空间。
空间里,堆叠如山的珍宝闪烁着内敛的光华,那眼枯竭的灵泉在感知到大量黄金的存在后,泉底白沙似乎都变得温润了一些。
她从帆布包最底层,摸出一个不起眼的、巴掌大小的旧木匣。
匣子打开,里面是几块被小心切割下来的、边缘光滑如镜的碧绿翡翠块——正是那扇祖传翡翠屏风上,雕刻着“福寿绵长”字样和仙鹤祥云图案的关键部分。
她指尖拂过冰凉的翡翠,触感温润细腻。
“爸,妈……”她无声地低语,指尖微微用力,将那几块承载着家族印记的翡翠,紧紧攥在手心。
冰凉的触感顺着指尖蔓延,却奇异地带来一种支撑的力量。
板车吱呀呀地前行,离那充斥着算计、怨恨与鸡飞狗跳的林家越来越远。
车轱辘碾过坑洼的路面,每一次颠簸都像是将过往的屈辱碾碎在尘埃里。
前方,是混杂着汗味、煤烟味和未知气息的火车站。
那里有开往贫瘠乡村的列车,也有她亲手挑选的、通往真正反击之路的起点。
林婉清将木匣小心地收入怀中,贴着心口放好。
冰凉的翡翠隔着薄薄的衣衫,传来丝丝缕缕的凉意,与她心口那枚温润的羊脂玉佩形成奇异的呼应。
她闭上眼睛,不再看身后那座正在上演荒诞剧的牢笼,所有的心神都沉静下来,如同冰封的湖面下涌动的暗流。
终点站?
不。
那只是她棋盘上,落下的第一颗活子。
车轮滚滚,汽笛长鸣。
属于林婉清的征途,才刚刚撕开夜幕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