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物资匮乏
乔建军恨不得立刻冲进产房去看看媳妇和孩子,可又知道产房里不能随便进,只能在门口来回踱步,双手搓着,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笑意。
没过多久,产房的门开了,护士推着一张病床走了出来,床上躺着脸色苍白的王秀兰,她怀里紧紧抱着一个用小被子裹着的婴儿。
“秀兰!”
乔建军连忙迎上去,声音放得又轻又柔。
王秀兰看到丈夫,眼泪又涌了上来,却带着笑容:“建军,你看,咱们的丫头,她活过来了。”
乔建军俯下身,看着媳妇怀里那个小小的、闭着眼睛的婴儿,心都化了。
他伸出粗糙的大手,想碰又不敢碰,生怕自己力气大了伤着孩子,只能哽咽着说:“哎,看到了,真好,真好。”
医护人员检查了母女俩的状况,确认都没有大碍后,就把她们送到了病房。
病房里是西张病床的大房间,墙壁刷着白色的石灰,靠窗的位置放着一张掉漆的木桌,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药味和消毒水味。
乔安宁在母亲怀里昏昏沉沉地睡了一觉,再次醒来时,感觉精神好了很多。
她费力地睁开眼睛,这一次,视野清晰了不少。
她躺在一张硬邦邦的病床上,身上盖着一条洗得发白的粗布小被子,旁边躺着的是她这一世的母亲王秀兰。
王秀兰还在睡着,脸上带着疲惫,嘴角却微微上扬着,一只手始终轻轻搭在她的被子上。
乔安宁转动着小小的脑袋,打量着这个陌生的环境。
墙壁上贴着一张褪色的宣传画,上面写着“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角落里的暖水瓶上印着“为人民服务”的字样,窗外传来隐约的广播声,播放着激昂的革命歌曲。
她侧耳听着广播里的内容,提到了“1970年”的字样。
乔安宁的心里咯噔一下。
1970年?
她穿越到了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
作为一个见惯了现代化医疗设备和舒适生活的外科医生,她对这个年代的印象,大多来自于书本和长辈的讲述——缺衣少食,医疗落后,生活条件艰苦。
想到这里,她忍不住“嘤”了一声,小小的眉头皱了起来。
“乖乖咋醒了?
是不是饿了?”
王秀兰被她的声音吵醒,连忙撑着身子坐起来,把她抱得更稳了些,轻声哄着,“娘这就给你找吃的,咱妞妞最乖了。”
乔安宁张了张嘴,却发不出除了哭声之外的任何声音。
她现在是个婴儿,没有自理能力,只能靠别人照顾。
她看着王秀兰苍白却温柔的脸,心里的不安渐渐平息了一些。
至少,这一世的母亲看起来很疼爱她。
接下来的几天,乔安宁在医院里慢慢适应着婴儿的生活。
她不能说话,不能动,只能通过哭声表达自己的需求——饿了哭,尿了哭,不舒服了也哭。
王秀兰把她照顾得无微不至,哪怕自己刚生产完身体虚弱,也总是第一时间回应她的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