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父子对话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夕阳,像一枚熔金的巨卵,沉沉地坠落在江心。

火红的余晖泼洒在浩渺的江面上,将奔腾的流水都染成了一匹灼灼跳动的橙红色锦缎。

晚风带着水汽特有的清爽,自江心吹来,温柔地抚摸着岸边并肩而行的父子俩,不仅吹散了白日里积累的燥热,也仿佛暂时涤净了李志川眉宇间常年因醉心研究而凝结的沉沉倦色。

脚下,被千百年流水打磨得***光滑的鹅卵石,在斜阳的亲吻下,折射出星星点点、温润而内敛的光,宛如散落一地的宝石,无声地记录着父子俩这难得的、静谧的温馨时光。

十八岁的李小川,身形己在不知不觉间挺拔得几乎与父亲齐平,他侧过头,目光长久地停留在父亲的侧脸上。

那脸上镌刻着深刻的思虑纹路,像是地图上勾勒未知疆域的等高线。

江风撩动父亲鬓边早生的华发,在金色的霞光中闪烁着银芒。

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混合着敬仰、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感以及此刻近距离相处的慰藉,如潮水般在李小川胸腔里翻涌。

他有太多问题想要问这个常常存在于实验室、存在于文献堆中、偶尔才出现在餐桌另一头的父亲。

酝酿了许久,年轻的心终究压不住那份沉甸甸的好奇。

李小川的声音在习习江风中响起,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清亮和对答案的渴求:“爸爸,”他顿了顿,仿佛需要鼓起一些勇气,“为什么…为什么你会对‘时空穿越’这样执着?

它就像…”他努力比划着,试图找一个生动的比喻,“…就像是刻在你骨头里的代码,或者…流淌在你血管里的使命?”

李志川的脚步微微一顿,他转过身,正对着儿子。

那双深邃的眼眸,仿佛幽深的宇宙背景,此刻却像被点燃的星云,骤然间迸发出炽热而执拗的光彩。

那光芒,不是刹那的星火,而是凝聚了半生心血的恒星之火。

“小川,”李志川的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带着科研人特有的思辨语调,“你看这条大江,”他抬手指向波涛汹涌的江面,“它奔腾不息,日夜向东。

我们站在岸边,能看到的,不过是它奔流的一个短暂截面。

我们或许能留心观察,捕捉到几朵漂亮的浪花,推测出它大致的方向。

但它的源头在哪里?

它深处潜藏着什么奇异的生物?

它在漫长的岁月中经历过怎样惊天动地的改变?

甚至,有些岔路它是否曾经走入?

这些深埋的谜题,远不是浮光掠影般的观察所能解答的。”

他目光灼灼地转向儿子,语气愈发深邃:“人类的历史文明,这条看不见的精神长河,远比眼前的大江更加浩瀚深邃。

我们现有的历史书卷,就像是被时光冲刷过的鹅卵石,看似光滑完整,实则早己被流水,被不同时代记录者的眼光、立场,甚至是被遗忘、被刻意篡改的尘埃,赋予了新的意义,模糊了最初的印记。”

他微微加重了语气,眼神中是近乎固执的认真,“‘时空穿越’,对我们而言,就是那把最终极的钥匙,一个能让我们溯流而上、亲眼见证‘河流形成’瞬间的可能。

只有亲身回到‘现场’,站在历史的泥土上,呼吸那时的空气,观察那未被反复涂抹、重新解释的原始图景,才能最大程度地逼近那些被掩盖的、或己然失落的‘真实’。

那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场感’。”

李小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父亲的话像投入水潭的石子,在他心中激起层层涟漪,却仍未平息他所有的困惑。

“可是,”他追问,少年人的思维活跃而首接,“如果那些史书都不够真,为什么我们能信任自己穿越回去看到的就一定‘真’呢?

万一…万一因为我们回去了,本身就影响了什么,看到的是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变化后的场景呢?”

李志川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儿子的思维己经开始触及时空理论中最核心的“观察者效应”悖论。

“很好的问题,触及了本质。”

李志川正色道,“这正是我们进行这项研究必须面对的最大挑战和遵循的铁律!”

他神情变得极其严肃,仿佛在宣读一项宇宙法则,“时空穿越,绝不是浪漫的冒险。

它意味着我们必须将自身的存在感压缩到极致,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透明人’。

我们不能带走那个时代的一草一木,一个陶片瓦块;不能留下我们时代的任何痕迹,哪怕是一根火柴;更重要的是,决不能以任何方式干涉历史事件的进程!”

他看着儿子,一字一句地强调,“我们不是导演,也不是演员。

我们只是观众——而且是必须匿形潜踪、连呼吸都必须谨慎调整、不能惊扰舞台上演员的沉默观众。

我们要做的,只有屏息的观察、如实的记录、深邃的思考。

任何超出这个范围的行为,都可能引发灾难性的‘蝴蝶效应’,让历史的长河在我们眼前——甚至在我们浑然不觉的情况下——骤然改道,后果无人可以预料,也无人能够承担。”

这番沉重的话语,如同冰冷的江水,瞬间激得李小川心头一凛。

然而,他骨子里那种源于对父亲极度崇拜而生的勇气和探索欲,很快又将这份寒意驱散。

年轻人的热血在胸膛里澎湃。

他眼中跃动着兴奋的火苗,那光芒映照着西沉的斜阳,显得格外明亮灼人:“我明白了,爸爸!

真正的探索者,是带着枷锁的舞者。

哪怕再沉默透明,能在时光长河的上游留下我们探索的目光,也足够了!

我决定了,以后我也要做一个时空的‘透明人’,去探索那些藏在历史褶皱里的未知秘密,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我一定要踏上这条路!”

看着儿子脸上毫不掩饰的、如同朝圣般的渴望光芒,看着那十八岁生命里喷薄而出的无畏与纯粹信念,李志川脸上的表情却复杂得难以形容。

那份严肃瞬间被一层浓浓的无奈和忧虑所覆盖,最终化作了一声几不可闻的、低沉的苦笑。

他没有立刻赞同儿子那热血沸腾的宣言,只是缓缓地、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感,握住了儿子还略显单薄却充满了力量感的手。

“走吧,前面风景还很长。”

李志川的声音有些沙哑,他紧了紧手掌的温度,像是要传递什么,又像是在汲取着什么。

父子俩的身影再次移动起来,融入那片被渲染得瑰丽无比的晚霞之中。

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交错着映在铺满金色碎光的鹅卵石小径上。

他们刚刚谈论的话题,那些关于时空、历史、责任与危险的沉重字眼,悄然沉入脚下江水奔流的背景音里。

然而,这段江边的交流,对李小川而言,绝不只是一次黄昏时分的闲谈。

它像是一颗深埋的种子,将父亲毕生的执念和对时空法则深深的敬畏,一并烙印在他年轻的生命土壤里。

那些郑重强调的铁律,尤其是父亲那一刻没有说出口的忧虑眼神和那声无言的苦笑,连同父亲话语中透出的、史册之外那触手可及的“真实”诱惑,共同在他心中掀起了无法平息的风暴。

夜深了,李小川躺在自己卧室的床上,窗外只有江上偶尔传来的渺远汽笛。

父亲低沉严肃的话语依然在耳边回响,与少年心底那份跃跃欲试的冒险渴望激烈交织碰撞。

母亲早逝,父亲几乎将所有的热情都倾注在了那个神秘莫测的“时空研究”上,实验室就是他的第二个家。

自己从小跟在严厉又慈爱的祖父身边,每次想要在父亲面前显摆一下,看到的往往是父亲匆匆离去的背影和眼底难掩的疲惫。

“真正的探索者,是带着枷锁的舞者…” 李小川咀嚼着父亲白天的这个比喻,心里又是骄傲,又是酸涩。

原来父亲背负的是这样的枷锁。

他翻身坐起,借着窗外城市的微光,目光不由自主地飘向书架上方那个父亲送他的、代表成人礼的精致星轨图模型——父亲说,时空的维度,或许就隐藏在这些星辰运行的轨迹之中。

一个强烈的念头如同藤蔓般缠绕着他的心脏:他想离父亲的世界近一点,再近一点。

不只是在餐桌上的几句问候,也不只是在江边短暂的交流。

他想走进那扇总是紧闭着的、属于父亲个人的核心研究室。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