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楚王弃子,老将成孤军!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咸阳的王座,终究没有空悬太久。

秦王嬴政的死,确实在秦国朝堂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几位公子为了王位明争暗斗,咸阳城中一度暗流汹涌。

然而,在这种关键时刻,丞相李斯展现出了惊人的政治手腕。

他联合朝中重臣,以雷霆之势,迅速镇压了骚乱。

并以“长子继位,合乎法度”为由,将年仅五岁的公子扶苏,推上了王位。

一个五岁的孩童,自然无法理政。

于是,李斯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摄政之臣,总揽朝政大权。

秦国这架庞大的战争机器,在短暂的停滞后,再一次轰然运转起来。

只不过,这一次,它的目标不再是六国,而是那个让他们蒙受了奇耻大辱的人——廉颇。

滔天的怒火,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

秦国向楚国派出了使者,言辞无比强硬。

要么,交出廉颇及其麾下所有将士。

要么,秦楚两国,不死不休。

楚考烈王,这位早己被酒色掏空了身体的君王,在收到秦国国书的那一刻,吓得几乎从王座上滚下来。

他从未想过,廉颇那看似是为楚国“立威”的举动,会为自己招来如此滔天大祸。

他哪里敢与正处于暴怒之中的秦国开战?

于是,一纸诏令,自楚都寿春发出,昭告天下。

诏令中,楚王将自己撇得一干二净。

他声称,廉颇乃赵国余孽,假意投楚,实则包藏祸心。

其奇袭咸阳之举,完全是其个人行为,意在挑拨秦楚关系,嫁祸于楚国。

自即日起,楚国与廉颇恩断义绝,并视其为寇仇。

这纸诏令,无异于在背后,给了廉颇最致命的一刀。

廉颇和他麾下的数万将士,瞬间从为国复仇的英雄,变成了被天下两大强国共同追杀的叛军。

他们,成了一支孤军。

消息传到藁城,李牧只是冷笑一声。

“意料之中。”

他对赵姬和鲁句践说道。

“这楚王,当真是***至极!”

鲁句践气得吹胡子瞪眼,“廉颇将军为他立下不世之功,他竟反手便将人卖了!”

赵姬的看法却更为冷静。

她为李牧斟上一杯清茶,缓缓说道:“站在楚王的角度,这或许是唯一的选择。

以楚国如今的国力,根本无法承受秦国的怒火。

牺牲一个外来的将军,来保全整个国家,这笔账,不难算。”

李牧点了点头,赞许地看了赵姬一眼。

“夫人说得对。

这不是***,这是为君者的权衡。

只是,苦了廉颇将军了。”

他心中对廉颇的遭遇,充满了同情。

这位老将军,一生征战,为赵国鞠躬尽瘁,却被君王猜忌,被迫出走。

如今,又被楚国利用,用完即弃。

命运待他,何其不公。

“那廉颇将军他们,现在何处?”

赵姬担忧地问道。

一支数万人的大军,失去了国家的庇护和补给,在这乱世之中,其处境之艰难,可想而知。

“秦军主力正在西边围剿,楚国也封锁了南下的道路。”

鲁句践指着地图,面色凝重,“他们唯一的出路,只有向北。

穿过当年赵国的故地,进入燕、代之间,那里山高林密,地势复杂,便于藏身。”

李牧的目光,也落在了地图上。

廉颇北上的路线,几乎与他南下隐居的路线,背道而驰。

而他们的终点,似乎都指向了同一片区域。

那片位于赵、燕、代三国交界,三不管的混乱地带。

“将军,”鲁句践抬起头,看着李牧,“他们……会不会来找我们?”

樊於期在燕地武遂、方城拥兵自保,这件事,天下皆知。

廉颇若走投无路,去投奔樊於期,是极有可能的。

而樊於期,是李牧的人。

“他不会的。”

李牧摇了摇头,语气笃定。

“为何?”

“因为他是廉颇。”

李牧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漂浮的茶叶,“他有他的骄傲。

他不会去投奔一个晚辈。”

廉颇的性格,刚烈而自负。

当年连赵括都看不起,又怎会甘心屈居于樊於期之下?

“那他们……他们会自己想办法活下去。”

李牧的目光变得深邃,“一支数万人的大军,要活下去,就需要粮食,需要兵甲,需要一个安身立命之所。”

他没有再说下去。

但赵姬和鲁句践都明白了他的意思。

当一支军队,为了生存而战时,他们所能依靠的,便只剩下手中的刀剑。

而刀剑所向,必然是那些手无寸铁的百姓。

李牧的心,沉了下去。

他似乎己经预见到,一场新的悲剧,即将上演。

他只希望,那把刀,不要挥向自己所在意的这片土地。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