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信鸽之法巧传信,展示天赋掌间权
能够提前5日知晓东吴动向,这个速度在三国时期己经是不可思议的快了。
“二将军坐镇江陵,北拒曹操,南防孙权,兹事体大,不可轻动。”
诸葛亮挥了挥羽扇招徕棠外听候的杂役,“去,三将军叫来,就说孔明有要事相商。”
“等等!”
坐在一旁的张梦叫停了小厮,“女公子还有何吩咐?”
“请将云伯父也一并请来!”
“诺!”
没有等待坐在上首的诸葛亮询问,张梦便自顾自的说道:“师父,昔年云叔父于万军之中七进七出,方带着阿斗弟弟杀出曹营,他亦有资格知道并参与这件事情!”
诸葛亮点了点头,抬了抬羽扇,示意后者坐下说话。
“徒儿,关于丹徒的消息,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诸葛亮手上的密信,不止是吴候孙权暗遣游侠周善将五百人偷渡至荆州的密报,更将其中缘由查的一清二楚。
原来孙权的谋主张昭建议其主:诈称国太病危,预见其女,使取郡主携刘备幼子星夜一并归吴,意在以刘备幼子换回荆州。
《三国演义》之中这一段,正是‘赵子龙截江救阿斗’的剧情。
原著中,最终以张飞削首周善,孙夫人归吴,玄德与孙夫人自此永不复见,而这个节点,也是孙刘两家明生间隙的开始。
“师父,吴郡的情报网不可与你我师徒二人之外的第三者知晓,主母不可擅离荆州。
此外,周善不可杀!”
“杀之,有什么不可以的?
心眼子都打到我大侄子的头上来了!
是俺老张给那个碧眼小儿的脸了吗?”
自城外军营赶回的张飞,没有通报,闯进了诸葛家的内堂,就听到‘周善不可杀’这句话,瞬间红温,开始扯开嗓子喊了起来。
此前,诸葛府邸去往通知的小厮早就将要事信息‘添油加醋’的说与张飞听。
“父亲大人!
先喝口水,消消气”张梦倒了一碗水,递给了正在气头上的张飞。
“师父正在考校我的学业,您莫生气……拉倒吧!”
张飞打断了自家女儿接下来的话,“我的乖女儿,你能不能不要学你师父,说话文绉绉的,咱能不能正常点,说大白话!”
在三爷的字典里,敢欺负他的亲人,尤其还是大哥的独子,那还了得!
就是北面的曹操再临荆州,三爷也要将他的副将再吼死一个!
在他三爷的眼里,就是干!
没有第二句话。
“万军之中,可取上将首级而自身无恙的莽夫!”
诸葛亮没有在纠结张梦的学业。
聪明人与聪明人的对话,往往只要寥寥数言就够了。
对外情报这一块,自从自己将权利放给了这个徒儿。
如今,两年时间,她己经将荆州附近地域的情报做到了‘了如指掌’的水平。
如此复杂而精细的情报网络,为了保密,上位主官人数自然是越少越好。
诸葛亮只对其主公刘备负责,而张梦也只需对诸葛亮负责即可。
类似于张翼德这样的莽夫将军,自然是没有能力纵观全局的。
能力达不到的时候,知道的越多,反而越会影响到自己的判断,还是不要给他知道的好。
诸葛亮很满意张欣关于东吴暗遣死士处理方式的回答。
对,周善不可杀!
并不因为周善是什么重要的人物。
在吴侯孙权的角度,如果不能顺利‘骗’回妹妹孙夫人与主公幼子,那么死了周善,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至少孙权会觉得自己‘师出有名’。
己经在荆南站稳脚跟,主君刘备又己经携军入川。
这个时候,最好的御敌之策,就是‘北拒曹操,南和孙权’。
这一点,张飞是看不出来的,而关二爷是看不透。
能够看明白这一点的,除了在自己身边的徒儿与马谡,本势力中,大概也就随主公入川的庞士元能看的明白了吧。
而孙夫人,也是诸葛亮大方针的切入点,孙刘联合己经因为周瑜的死而变的岌岌可危了,如果孙夫人再离开荆州,那么两家的间隙将不可挽回。
至少吴国太还在世的时候,吴候不会对荆州起什么歪心思。
“父~亲~大~人!”
张梦翻了翻白眼,“请您过来不是让您来添堵的!
师父凡事向来算无遗策,您只需要照做即可!”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一点赵云做的就比张飞好,后到的赵云经由门房带路通传,进入诸葛府邸内堂,对于张飞父女的‘争议’并未回复自己的想法,而是站在一边,对着张梦提出了另一项质疑:“侄女,消息可靠吗?
为什么这份情报,能提前这么多天将消息传递回公安?”
快马再快,是要过江,是要休息的,哪里能快过水路首通的速度,这也是在知道东吴在打小主人主意这条消息时,赵云的顾虑。
赤壁之战那会,赵云可是陪着诸葛亮去过江南,此间水路时间,他自然是心知肚明。
“这就不得不说,我的好徒儿所驯养的信鸽了。”
诸葛亮微笑的解释道,只要有机会,他向来不会吝啬夸耀自家徒儿。
早在诸葛亮对张梦开放细作权柄之初,后者就凭借前世记忆默下的唐代驯养信鸽的书籍《鸽经》,并交由黄月英亲自差人培养。
在张梦决定将细作网络深耕至吴境时,才由细作带了一队过去。
在细作离开之时,张梦有特别嘱咐:“既入吴侯府邸,唯有国太性命安危与吴候诈孙夫人归吴两条消息可用次物。”
两年的培养与布局,等的就是周善出发的最终消息。
诸葛亮向张赵二人简单的说明了信鸽的用法,便对着张飞道:“此物乃汝女草创,初时极为稀有,待日后工匠熟练驯化技巧,军中主将皆可用!”
“至于周善,五日过后,请翼德寻到他,并将其‘请’入主公府邸,向主母问安!”
“子龙善护卫,这几日,就请你多多费心,左右多备兵士,以待不时之需!”
“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