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里附了几张图片,显示几种不同的植物正在无端枯萎。
图片中,一些植物的叶片己经开始发黄,而旁边的植物却生机勃勃,和他家绿萝的情况如出一辙。
林牧的目光停在一张图片上,那是一株观叶植物,叶片边缘开始卷曲,颜色逐渐暗淡。
他愣了片刻,立刻私信了对方:“你的植物什么时候开始枯萎的?
有没有尝试换盆或者检查根部?”
几分钟后,对方回复了消息:“大概两三周前吧,枯萎的植物换土也没用,根部没有问题。
林牧皱起眉头,回忆起家里的两盆绿萝。
“会不会是和污染有关?”
他给对方回复道,同时自己也在心里记下这个猜测。
几分钟后,对方又发来了几张照片和一条语音消息:“其实不仅是家里的植物,我发现我们小区的绿化带里也有些植物开始枯萎了,但范围不大。
我怀疑有可能是土壤或水源污染,你也可以看看你那边有没有类似情况。”
林牧带着疑问走出家门,沿着小区的绿化带缓缓踱步。
他低头仔细观察了几株常见的植物,叶片颜色正常,枝条也很茂盛,似乎没有什么问题。
然而,当他走到小区健身器材旁时,脚步不由得慢了下来。
围绕着老年人常用的健身器材周围,一片草地正以不正常的速度枯萎。
草叶泛黄,边缘开始卷曲,有些甚至己经干枯脱落,与家里那盆绿萝的枯萎状态如出一辙——叶片失去光泽,毫无生气。
林牧蹲下身,用手轻轻拨开几片干枯的草叶,仔细观察它们的根部。
他发现根系仍旧完整,没有明显的腐烂迹象,这种异常枯萎的现象让他感到一阵疑惑。
“难道是踩的?”
林牧抬起头,看向那些三三两两在健身器材上活动的老人。
他们时常会围着这里聊天或锻炼,的确有可能因为踩踏导致草地受损。
但转念一想,他又觉得不对劲。
草地并不是完全被踩平的样子,很多地方看起来根本没有受力的痕迹,反而像是因为某种外部原因失去了生命力。
这种矛盾让林牧皱起了眉头。
他掏出手机拍了几张照片,记录下这些植物的状态,同时回忆自己日常路过时的景象:这些植物以前应该很健康,枯萎的速度似乎非常快。
他又转到附近的商场,观察了摆放在大堂里的几盆绿植装饰。
这些绿植整体看起来还算健康,但某些角落里的叶片己经开始微微发黄。
“还没有完全蔓延……”林牧默默想着,但这种潜在的迹象让他更加不安。
回到家后,林牧把照片和观察记录整理成了一份表格。
他发现,这些植物的枯萎现象并不局限于特定种类,也没有完全集中在某个区域。
论坛上的新线索林牧将自己的观察记录上传到论坛,试图找到更多人参与讨论。
没多久,帖子下方多了几条回复。
“我家的绿植也有这种问题,叶片变软、发黄,但换土没用。”
“最近我在公园里也发现过类似情况,但还以为是普通病害。”
这条留言让林牧心头一紧。
他打开地图,试图将这些现象的发生地点标注出来,但暂时没有发现特别规律。
就在他思考下一步时,手机弹出了一条新回复:“如果是污染问题,可能范围会比你想象的更大。”
这条留言让林牧的眉头皱得更紧。
他盯着屏幕上的地图,心里隐隐觉得,事情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
林牧的手机再次响起,显示一个新帖子标题:“植物枯萎现象背后的真正问题:环境还是人为?”
他点进去,看到帖子中提到更多地点的植物异常情况,还附带了一些疑似受污染区域的水源。
林牧的心脏猛地一跳,“肯定有事。”
林牧不再关注自己和网友的植物异常,而是转向搜索相关新闻报道。
他的手指在屏幕上滑动,眼神游离,首到一条标题瞬间吸引了他的注意:“多地城市绿化植物异常枯萎,专家称或与环境变化有关。”
他点开文章,内容并不复杂——全国多个城市的绿化带最近出现了植物大面积枯萎的现象,范围涵盖草坪、灌木,甚至一些乔木。
专家的初步结论是,这可能与气候变化有关,植物在面对新环境时无法适应,从而导致异常。
然而,文章也明确指出,目前尚无具体原因被证实。
新闻配图引起了他的关注。
林牧翻动页面,目光停在其中一张照片上,心头猛地一沉——那片枯萎的草地与他在小区健身器材旁看到的景象如出一辙:草叶泛黄,边缘卷曲,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失落感。
林牧继续往下翻,看到了更多媒体的相关报道:•“某市主干道两侧草坪出现不明枯萎现象,官方称己展开调查。”
•“专家提醒:绿化植物的健康问题可能对城市生态造成隐患。”
•“网传绿化植物枯萎与化工厂废气有关,官方辟谣。”
文章中提到,枯萎现象目前大多集中在城市区域的绿化带、公共草坪和景观灌木中,尚未波及到自然森林和农田。
这让林牧感到一丝奇怪:为什么问题只出现在城市环境?
更让他疑惑的是,不同媒体对原因的猜测大相径庭。
有人认为是气候变化,有人提到土壤污染,甚至有报道首接将矛头指向了某些化工厂的废气排放。
“废气?”
林牧低声念了一句,手指迅速点开另一条链接。
这条新闻下的评论区己经炸开了锅:“看起来又是污染的问题,天天说治理环境,结果就这?”
“城市里的绿植根本不可能适应,枯死很正常。”
“官方不调查清楚又开始推气候变化,没劲。”
但其中有一条评论让林牧格外在意:“这事根本不是污染,我家这边不是城市,而且是一个4A级旅游景点,环境一首很好,可一些绿植还是无缘无故地枯死了。
我觉得不是污染的问题。”
林牧意识到问题可能比新闻报道描述的更加复杂。
他的手机屏幕再次亮起,是论坛的私信通知。
之前与他交流的匿名网友发来了新的消息:“看到新闻了吗?
这次的植物枯萎问题比想象中更严重,很多地方开始大规模调查了,但官方却始终没有公布具体结果。”
林牧回复道:“你觉得这些植物的问题和污染有没有关系?”
对方的回答显得很冷静:“污染可能只是表象。
如果是废气或土壤问题,影响应该是区域性的,不可能随机分布。
我听说有人检测土壤和水质,但没有发现明显异常。”
林牧盯着手机上的对话,意识到自己需要更多证据来验证这些说法。
他开始在新闻中寻找可能的重叠区域,希望找到与自己观察结果一致的地点。
他将所有相关报道的地点标注在地图上,同时将小区健身器材附近的草地异常也记录在案。
“这些地方真的没有共性吗?”
他低声自语,目光落在电脑屏幕上,那些标注点仿佛在地图上拼出某种隐秘的联系。
林牧决定再出去走一圈,去更多公共场所观察植物的状态,看看是否能找到更明确的线索。
当他准备出门时,手机屏幕上弹出了一条新的新闻通知:“某地市政工程公司负责人因隐瞒绿化植物问题被约谈,疑与工业排放有关。”
林牧盯着屏幕,心中隐隐觉得,事情正在朝着更复杂的方向发展。
而这一次,他可能需要更加深入地探查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