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油盐不进
瑾儿抱好,一会儿药煎好了,喝了药身子就暖和了。”
她摸了摸弟弟的头,转身拿起墙角小几上放着的药包。
药包轻飘飘的,里面的药材分量明显不足,这是她前几日用辛苦绣好的一个荷包换来的。
她必须精打细算,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
刚走到小厨房门口,一阵刻意拔高的、带着刻薄腔调的女声就传了过来:“哎哟,我说这大冷天的,西跨院怎么还烧上炭了?
莫不是把份例都耗光了,月底打算喝西北风去?”
沈清漪脚步一顿,抬眼望去。
只见二房的管事婆子赵妈妈,裹着一件厚实的新棉袄,揣着手,身后跟着两个捧着东西的小丫鬟,正站在院门口,一脸鄙夷地往里张望。
那两个小丫鬟手里捧着的,是两匹颜色鲜亮的新缎子和一匣子点心。
赵妈妈是二婶王氏的心腹,最是刁钻势利,平日没少克扣他们的东西。
沈清漪压下心头翻涌的怒意,神色平静地转过身,微微颔首:“赵妈妈安好。
不知妈妈来此,有何指教?”
她的声音清泠泠的,不卑不亢,带着一股天然的沉静气度,让赵妈妈嚣张的气焰莫名滞了一滞。
赵妈妈撇撇嘴,扭着腰走进院子,眼睛像探照灯似的扫过冷清的院落,最后落在沈清漪手中的药包上,阴阳怪气道:“指教可不敢当。
二夫人心善,惦记着大奶奶身子弱,这不,特意让老奴送两匹上好的苏缎过来,给大奶奶和大小姐裁件新衣过年。
还有这匣子‘瑞芳斋’的桂花糕,也是二夫人赏的。”
她刻意加重了“赏”字。
沈清漪心中冷笑。
年关将近,二房这是做给外人看的表面功夫。
这苏缎看着光鲜,实则是库房里积压了好几年的陈货,颜色暗沉不说,质地也硬邦邦的。
至于那“赏”的糕点,不过是王氏在宴客时吃剩下的边角料。
“多谢二婶费心,烦劳赵妈妈跑一趟。”
沈清漪依旧神色淡淡,伸手示意身后的丫鬟锦书上前接过东西。
锦书是她仅剩的、从大房带过来的忠仆,此刻强忍着怒意,低着头接过了缎子和点心匣子。
赵妈妈见沈清漪这副油盐不进的模样,有些不痛快,眼珠一转,又尖声道:“对了,大小姐,二夫人让老奴提醒您一声。
眼看就要年节下了,府里各处都要用钱,大房这个月的月钱……府上实在是周转不开,就先‘欠’着了。
还有,这炭火金贵,大小姐可得省着点用,咱们府上如今不比从前了,开销大着呢!”
她说着,目光意有所指地瞥向正房窗棂缝隙里透出的那一点点微弱的炭火红光。
“赵妈妈的意思,清漪明白了。”
沈清漪的声音听不出情绪,“份例既是府中公中所定,清漪自当遵守。
只是,”她话锋一转,目光清凌凌地看向赵妈妈,“我记得府中规矩,各房份例若有短缺,需得执事处开具凭条,写明缘由,签字画押,以备年底盘账。
赵妈妈今日只凭口传克扣月钱,又言明炭火需省用,不知可有二叔或二婶的手令凭据?”
赵妈妈一愣,她没想到这个平日里看似忍气吞声的大小姐,今日竟会搬出府中规矩来。
执事处开凭条?
那岂不是留下了克扣大房的证据?
年底盘账若是让老爷(沈文远)看到……王氏可没给她这个胆子开凭条!
“这……这……”赵妈妈一时语塞,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大小姐这是什么话!
二夫人掌家,难道还会短了大房的不成?
不过是暂时周转,稍后补上便是!
至于炭火,老奴也是好心提醒!
大小姐莫要曲解了二夫人的好意!”
“赵妈妈言重了。”
沈清漪微微勾起唇角,那笑容却未达眼底,“清漪只是按规矩办事,不敢有丝毫懈怠。
既然二婶是好意提醒,也承诺月钱稍后补上,清漪记下了。
锦书,送赵妈妈。”
她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送客意味。
搬出规矩,点明程序,又给了对方一个“稍后补上”的台阶下,让赵妈妈想发作又找不到由头,憋着一肚子气,狠狠瞪了沈清漪一眼,又不敢真的闹僵留下把柄,只得悻悻地哼了一声:“哼!
不识抬举!”
扭身带着丫鬟走了。
看着赵妈妈气冲冲的背影消失在月洞门后,锦书才松了口气,担忧地看着沈清漪:“小姐,您今日……怕是得罪了这老虔婆,二夫人那边……不得罪,她就能给我们好脸色,多发一份炭火吗?”
沈清漪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更多的却是冷然,“她越是嚣张跋扈,克扣得明目张胆,反而越容易落下口实。
今日点明规矩,是让她知道,我们并非全然无知可欺。”
她看了一眼锦书手中那两匹灰扑扑的缎子,“收起来吧,改日寻个由头,送到外面当铺去,看能换几个钱,给娘抓药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