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第一章:胭脂井3000字**女主温归荑,取自《诗经·邶风》"自牧归荑,

洵美且异",寓意"从荒野带回的茅草芽",

暗喻女主被收养的身世---#### **1**姑苏城的梅雨总是来得又急又缠绵。

温归荑撑着油纸伞站在老宅天井里,伞沿滴水成帘,

将青石板上那口古井笼在一片朦胧水雾中。井台七道铜锁已经生绿,锁链延伸进幽暗的井口,

像七条蛰伏的蛇。"小姐别靠太近。"老仆福伯提着灯笼赶来,"这井……"他喉结滚动,

"老夫人临终前特意嘱咐要封死的。"灯笼的光照在井台刻字上——"癸亥年七月初七"。

温归荑指尖抚过那些深深浅浅的刻痕,突然被什么尖锐物划破了手指。血珠滴在铜锁上,

竟发出"嗤"的灼烧声。福伯脸色骤变,灯笼"啪"地掉进井里。火光下坠的刹那,

温归荑看见井壁上密密麻麻挂满了血色丝线,随着气流轻轻摇曳,宛如活物。

---#### **2**西厢房的绣绷还蒙着白布。温归荑掀开积灰的罩布时,

绣架上绷着的不是寻常绸缎,而是一层薄如蝉翼的人皮状织物。

上面用暗红色丝线绣着幅未完成的《玉簪记》戏文场景,杜丽娘的水袖里藏着半截白骨。

"这叫骨绣。"突然响起的声音吓得温归荑针扎般缩回手。

转身看见个穿灰布衫的老妪站在门边,左眼覆着白翳,右手端着青瓷碗,

碗里泡着三根绣花针。"秦师傅?"温归荑认出这是祖母生前的绣艺师父,

"这绣品......""用骨髓染的丝线,处女头发当绣线。

"秦老妪的独眼盯着绣绷底部,"你祖母绣到第七幅时,发现了个秘密。"瓷碗突然倾斜,

三根针沉入碗底,排成北斗七星状。温归荑凑近看,

发现每根针尾都刻着微小的"卍"字符——和井台铜锁上的纹路一模一样。

---#### **3**子时的更鼓刚过,温归荑就被一阵琵琶声惊醒。

声音分明从井底传来,弹的却是《玉簪记》里禁演的"离魂"段落。她提着煤油灯摸到天井,

惊见井水已变成胭脂色,水面浮着缕缕血丝,正随着琵琶节奏扭曲成诡异的纹样。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唱腔混着井水咕咚声飘上来,

分明是年轻女子的嗓音,却带着某种非人的颤抖。温归荑的煤油灯突然爆出灯花,火光中,

井壁上的血丝组成一张人脸——是个二十出头的女子,云鬓半散,金线缠颈,正对她张开嘴。

没有舌头。只有一枚青铜令牌卡在喉咙深处,隐约可见"玉簪"二字。

---#### **4**"那是堂会令牌。"次日清晨,

秦老妪用银簪挑着块腐绿的铜牌放在石桌上。令牌正面刻着"苏州评弹总社",

背面是《玉簪记》的唱词:"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光绪年间,

每演全本《玉簪记》就要往井里扔一块。"老妪的独眼泛起异光,

"你祖母是最后一个知道的。"温归荑翻过令牌,

在边缘处摸到凹凸的刻痕——是个"温"字。

她突然想起家族谱牒上的记载:祖母温氏本是评弹名角,却在癸亥年七月初七突然封嗓,

从此只做哑绣。福伯慌慌张张跑来:"小姐!井水......井水红了!

"众人赶到天井时,井口正在往外漫血水。温归荑弯腰去擦井台刻字,

发现"七月初七"后面还藏着几个被青苔盖住的小字:**"七衣归位,

偿"**第二章:骨绣丝---#### **1**秦老妪的绣坊弥漫着陈年血锈的气味。

温归荑掀开工作台的苎麻盖布,三枚泛着骨白的绣针静静躺在丝绒衬里上。

针尾的"卍"字符在晨光中微微发亮,凑近看才发现是极细的刻痕里填着暗红色物质。

"人骨磨的针。"秦老妪的独眼在阴影里闪烁,"用的是姑娘家喉骨,

绣的时候要唱着《玉簪记》。"她枯枝般的手指突然捏起一枚针,扎向温归荑的咽喉。

针尖在距离皮肤寸许处停住,针尾竟自己颤动起来,发出蜂鸣般的声响。"它在认主。

"老妪咧嘴露出黑黄的牙,"这枚针尾刻着'癸亥年七月初七'——你生辰那天磨的。

"温归荑的胃部痉挛起来。她从未告诉过任何人,

自己真正的生辰正是癸亥年七月初七——那个井台上刻着的、被铜锁封印的日子。

---#### **2**打捞骸骨那日,整个姑苏城都在下雨。井水抽干后,

露出七具呈环形跪坐的骷髅。每具骸骨都套着件金线编织的"玉衣",

在阴暗的井底泛着诡异的珍珠光泽。最先吊上来那具骷髅的牙齿间,

赫然咬着支温家祖传的累丝银簪——簪头是并蒂莲形状,本该收在祖母的妆奁里。

"造孽啊......"福伯突然跪地痛哭,

"这是大小姐的......大小姐的......"温归荑接过银簪时,簪身突然升温。

她下意识用袖口擦拭,莲花簪头竟"咔嗒"弹开,露出里面卷成小卷的纸条。

纸条上的字迹已经晕染,但仍能辨认出:**"绣到第七幅时,我发现那些丝线在吸血。

"**井底突然传来"咚"的一声闷响。众人惊恐地看去,第二具骷髅不知何时抬起了头骨,

空洞的眼窝正对着温归荑,颌骨开合间掉出一块青铜令牌。

---#### **3**镇档案室的老档案员在门口拦住了他们。"癸亥年的户籍册?

"老人佝偻着背摇头,"烧啦,七月初七那晚大火,就剩这个。

"他从柜台下摸出本焦边的簿子,封面只剩"育婴堂"三字。

内页记录着光绪年间收养的女婴名单,在"癸亥年"那页,

有个名字被反复涂抹又改写:**"七月初七收女婴一名,颈后有朱砂痣,襁褓中藏银锁片,

刻'归荑'二字。"**墨迹在"银锁片"三个字上晕开大片阴影,像是被泪水反复浸透。

温归荑下意识摸向自己后颈——那里确实有颗朱砂痣,形状像半朵莲花。

"这锁片......"老档案员突然抓住她的手腕,指甲几乎掐进肉里:"姑娘,

你祖母从育婴堂抱走的孩子,襁褓里可没有锁片。

"---#### **4**第二块令牌在月光下渗出暗红色的液珠。

温归荑用银簪挑着令牌放在灯下,

发现背面刻的《玉簪记》唱词与第一块不同:"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更诡异的是,

当两块令牌相碰时,缝隙里掉出几根缠绕着金线的头发。

秦老妪的煤油灯"啪"地爆了个灯花。"金缕衣不是金线织的。

"她突然用银剪划开自己的袖口,露出手腕上密密麻麻的金色纹路,

"是处女头发裹着喉骨丝,每织一件就要死一个姑娘。"灯光忽明忽暗,

温归荑看见老妪手腕上的金纹突然蠕动起来,组成七个小小的"温"字。窗外,

井台方向传来"咕咚"的水声,像是有什么东西又沉了下去。

第三章:评弹咒---#### **1**三更的梆子刚敲过,琵琶声就响了起来。

温归荑从梦中惊醒,发现声音不是来自井口,而是祖母生前居住的东厢房。

月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地上投下诡异的影子——那分明是一个抱着琵琶的女子剪影。

"......生者可以死......"唱腔飘到回廊时突然变调,

夹杂着类似指甲刮擦丝弦的刺耳声响。温归荑赤脚踩在冰凉的地砖上,

看见东厢房门缝下渗出暗红色液体,蜿蜒成一条细线,直指天井古井方向。她推门的瞬间,

琵琶声戛然而止。梳妆台上摆着个从未见过的红木匣子,

匣面用金线绣着《玉簪记》的戏文场景。更诡异的是,妆镜表面凝结着细密的水珠,

水珠间隐约显出几行字:**"绣到第七幅时,

丝线开始自己动......它们要找的是你。

"**---#### **2**温家祖坟在城西乱葬岗边缘。

温归荑跟着福伯穿过荒草丛,突然被一块半埋的墓碑绊住。青石墓碑上没有任何名讳,

只刻着朵莲花——与她颈后的朱砂痣形状分毫不差。

"这是......"福伯突然跪地痛哭:"大小姐的衣冠冢啊!"锄头挖开潮湿的泥土时,

温归荑闻到一股奇异的香气——像是陈年胭脂混着某种药材的味道。棺材里没有尸骨,

只有一件叠得整整齐齐的金缕衣,衣襟上别着第三块青铜令牌。

令牌背面刻着《玉簪记》的另一段唱词:"似这等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

当温归荑触碰令牌时,衣襟突然散开,露出里面包裹的东西——一束用红绳缠着的青丝,

发梢处沾着已经发黑的血迹。

母封嗓那晚剪下的头发......"---#### **3**秦老妪的死状极其诡异。

温归荑赶到绣坊时,发现老人跪在绣架前,咽喉处插着那枚刻有她生辰的骨针。

针尾的金线延伸出去,在素绢上绣出半幅地图——正是温家老宅与祖坟的相对位置。

最骇人的是秦老妪的右手。她临死前显然用银剪割开了自己的手腕,但流出的血不是红色,

而是泛着珍珠光泽的金色液体。这些液体在地板上凝固成七个"卍"字符,

每个字符中心都粘着一根头发。"小姐当心!"福伯突然拽开温归荑。

只见秦老妪的尸身猛地抽搐,喉间的骨针"嗖"地飞向温归荑原先站立的位置。

针尖深深扎入门板,针尾的金线突然燃烧起来,火苗竟是青金色的。火光中,

墙上的绣品《玉簪记》渐渐显出血色纹路——原本绣着杜丽娘的位置,

现在变成了温归荑的脸。---#### **4**第四块令牌是从井里浮上来的。

那夜温归荑独坐天井,看着月光将井水染成银白色。水面突然泛起涟漪,

一块青铜令牌缓缓浮出,背面朝上。

刻的是《玉簪记》最禁忌的唱段:"则待要生生世世为夫妇,不争早夜把阳台梦儿做"。

令牌边缘刻着极小的一行字:**"温氏女,癸亥年七月初七亥时,以喉骨为针,

以青丝为线,绣尽七情。"**温归荑的喉咙突然刺痛起来。她冲到妆台前对镜查看,

发现喉结处浮现出淡淡的金线,组成一个"卍"字符——和骨针尾端的刻痕一模一样。窗外,

不知谁家的更夫敲着梆子走过,

——"第四章:金缕谜---#### **1**老茶楼的暗格藏在《玉簪记》戏牌后面。

温归荑用银簪撬开腐朽的木板时,霉味混着血腥气扑面而来。

里面躺着一本光绪年间的羊皮账簿,封皮用血绣着"苏州评弹总社"字样。翻开第一页,

赫然是七名绣娘的卖身契,

每张契约右下角都按着鲜红的手印——细看才发现是喉骨形状的烙印。

"......每演全本《玉簪记》,需以处子喉骨磨针,

绣金缕衣一件......"账簿最后的流水记录停在癸亥年七月初七,

写着:"温氏献女一名,抵旧债"。墨迹在"女"字上晕开大片污渍,像是被泪水反复浸染。

窗外突然传来三弦声。温归荑回头,看见茶楼天井的枯井边站着七个模糊人影,

每人脖颈都缠着金线,正随着《玉簪记》的节奏机械地摆动。

---#### **2**祖母的嫁衣箱散发着沉水香的气味。温归荑解开鸾凤和鸣锁,

箱中金缕衣在月光下泛着珍珠光泽。她鬼使神差地披上外衫,

领口内衬突然刺痛后颈——那里用血丝绣着个名字:"温归雁"。

"大小姐的闺名......"福伯的茶盏摔得粉碎,"这衣裳明明是给大小姐准备的嫁衣,

怎么会......"金线突然收紧。温归荑的喉咙被衣领勒住,

眼前闪过碎片般的画面:——少女被按在绣架前,银针刺穿喉骨;——金线缠着青丝,

在惨叫中绣出并蒂莲纹样;——铜镜里映出的脸,分明是她自己。"咳咳!

"衣襟自动松开时,第五块青铜令牌从袖袋滑出。

背面刻着《玉簪记》的唱词:"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但"眷"字被刻意凿改成了"祭"。---#### **3**秦老妪的绣坊废墟中,

温归荑找到了半幅未完成的血绣。绣品上的杜丽娘只剩半边脸,另外半边是空白绢布,

但凑近能看到极细的金线勾勒出轮廓——正是温归荑的侧脸。

绣绷边缘用骨针钉着一张纸条:**"第七幅要用活人血绣,绣完最后一针,

被锁的魂才能安息。"**屋梁突然传来"咯吱"声。

抬头看见那只祖母养的玳瑁猫风干在房梁上,猫爪勾着个银铃铛。温归荑取下铃铛,

里面塞着团发黑的丝线——解开后是第六块令牌,边缘刻着:**"温归荑非温氏血脉,

实为祭品所生遗孤。"**铃铛内壁映着月光,突然浮现几行小字:**"癸亥年七月初七,

绣娘阿蘅产女后自尽,女婴颈后朱砂痣,乃锁魂印记。

"**---#### **4**井水在子时变成金色。温归荑跪在井台边,

看着七块青铜令牌在水面排成北斗七星状。当最后一块令牌归位时,

井底传来"咔嗒"机括声,七具骷髅缓缓浮出水面,每具都捧着一卷血绣。

最年轻的骷髅突然抬起手骨,指节间缠着根红绳——绳上系着把黄铜钥匙。

老泪纵横:"这是......大小姐妆奁的钥匙......"钥匙插入井壁暗格的瞬间,

整口井发出嗡鸣。温归荑的喉咙剧痛起来,金线从"卍"字符蔓延至声带,

她不受控制地开口唱道:**"则待要生生世世为夫妇——"**唱腔惊飞满庭雀鸟。

井中七幅血绣同时展开,拼出完整的《玉簪记》场景——绣面上的杜丽娘,长着温归荑的脸。

第五章:堂会簿---#### **1**妆奁的铜锁已经锈死三十年。

温归荑用井中取出的钥匙插入锁孔时,锁芯发出垂死般的"咔哒"声。掀开盖子的瞬间,

一股混合着沉水香与血腥气的味道扑面而来。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