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古籍材质溯源:非纸非帛的未知纤维
林羽将古卷小心翼翼地铺展在特制羊毛垫上,动作轻得像在摆弄易碎的蝶翼。
经过两次异象冲击,他对这卷神秘古卷多了几分敬畏,每个动作都反复确认无误后才敢实施。
他取来一套精密的镊子和放大镜,先从边缘最残破的部分开始观察。
古卷的材质在灯光下泛着奇特光泽。
说它是纸,却比最厚实的皮纸还要坚韧,边缘虽破碎但纤维不易撕裂;说它是帛,又没有丝织品特有的纹理,表面光滑得像是经过特殊处理。
指尖轻轻捻动边缘碎屑,能感觉到冰凉温润的质感,完全不同于植物纤维的粗糙或动物纤维的柔软。
“奇怪。”
林羽忍不住低声自语。
他修复过战国竹简、汉代麻纸、唐代宣纸,甚至经手过宋代澄心堂纸,每种材质都有独特的纤维结构和老化特征。
但眼前这卷古卷的材质,完全不在他的认知体系里。
打开工作台下的抽屉,林羽取出铜制托盘,里面整齐排列着十几种不同年代、材质的纸张样本。
这是他多年积累的“标准件”,用来比对未知古籍的年代和材质。
他将古卷边缘与汉代麻纸样本对比。
麻纸纤维粗疏,肉眼可见明显的植物纤维束,老化后呈自然黄褐色。
而古卷的纤维细如发丝,排列紧密,颜色更深沉,带着金属般的暗哑光泽。
再对比唐代熟宣。
宣纸细腻柔软,透光观察能看到均匀帘纹,用墨点测试会自然晕染。
林羽用干净毛笔蘸了点清水,轻轻点在古卷空白处,水珠竟像落在荷叶上一样凝结起来,没有丝毫渗透迹象。
“疏水?”
林羽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古代纸张无论是麻纸、皮纸还是宣纸,都有一定吸水性,这是植物纤维的天然特性。
就算是经过特殊加工的防蛀纸,也不可能达到完全疏水的效果。
他又换了几个位置测试,结果完全相同,水珠在古卷表面滚动,留下的痕迹很快消失无踪。
这时,工作室的门被轻轻推开。
“林哥,刚才博物馆那边打电话来,问上次那批地方志修复得怎么样了。”
助手小赵探进头来,看到林羽专注的神情,声音不自觉地放轻了。
林羽头也没抬:“告诉他们下周可以取,让他们别急。”
小赵应了一声,目光不经意扫过修复台上的古卷,好奇地问:“林哥,这是新收的活儿?
看着挺特别的。”
“嗯,一个客户送来修复的。”
林羽含糊地应了一声,不想多做解释。
小赵走近几步,凑到台前看了看:“这纸看着好老啊,是哪个朝代的?
上面这些弯弯曲曲的是字吗?
怎么从来没见过。”
“不是字,像是某种符号。”
林羽简单解释,“材质很特殊,我正在研究。”
小赵伸手想摸摸看,被林羽拦住了:“别碰,这材质娇贵得很。”
小赵吐了吐舌头,不敢再乱动:“林哥,你这放大镜都快贴上去了,看出什么门道了吗?
我怎么看着像……某种布料?”
“不是布料。”
林羽摇摇头,“非纸非帛,很奇怪的材质。”
小赵挠了挠头:“还有不是纸不是帛的古籍?
难道是……皮革?”
“更不是皮革。”
林羽否定了他的猜测,“皮革的纤维结构完全不同,而且会有动物蛋白的气味。”
他拿起镊子,小心翼翼取下一小片从边缘脱落的碎屑,放在载玻片上,准备用显微镜观察。
这是分析古籍材质最常用的方法,通过观察纤维微观结构,能准确判断材质种类和加工工艺。
显微镜下,古卷的纤维结构让林羽倒吸一口凉气。
那些纤维呈现出极其规则的排列,粗细均匀得像是人工合成的,完全没有自然纤维的不规则性。
纤维本身呈半透明状态,内部似乎有细微的管状结构,在灯光下反射出奇异光泽。
最诡异的是,高倍放大下可见纤维表面布满极其细微的纹路,这些纹路竟然和古卷上的符号形态相似,只是更加微小密集。
“这不可能……”林羽喃喃自语,手指微微颤抖。
他研究古籍材质十几年,见过的纤维结构没有一千也有八百,植物纤维的细胞壁、导管、筛管,动物纤维的鳞片、髓质,他都了如指掌。
但眼前这种纤维结构,他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既不是植物纤维,也不是动物纤维,更不是现代化学纤维——这古卷的材质,似乎完全超出了己知的物质分类。
他又取了点普通宣纸纤维样本做对比。
宣纸纤维粗细不一,表面有自然沟槽和杂质,呈现植物纤维特有的生命力。
而古卷的纤维则像是精密机器制造出来的,完美得毫无生气,却又透着难以言喻的神秘感。
林羽关掉显微镜,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深呼吸。
此刻他心情无比复杂。
作为古籍修复师,遇到未知材质本该令人兴奋,这意味着可能有新发现。
但这卷古卷的材质太过诡异,完全超出常理,让他感到莫名的不安。
非纸非帛,未知纤维,规则排列,疏水特性,还有那些与表面符号相似的微观纹路……这一切都指向一个不可思议的结论:这卷古卷,可能不是用地球上己知的常规材料制作的。
这个念头让他心跳加速。
他再次拿起古卷,放在鼻尖轻嗅。
除了淡淡的尘土气息,没有任何植物或动物材料的气味,反而有一种类似矿石的清冷味道。
用指甲轻轻刮擦边缘,碎屑细腻如粉末,落在白纸上呈现淡淡的银白色。
“小赵,把光谱仪拿来。”
林羽突然说道。
小赵愣了一下:“林哥,用光谱仪?
这是不是有点太夸张了?
一般的古籍修复不用这么高级的设备吧。”
“这不是一般的古籍。”
林羽的语气异常严肃,“快拿来。”
小赵不敢多问,赶紧跑去储藏室取来便携式光谱仪。
这是工作室最昂贵的设备之一,通常用来分析古籍上的颜料成分,极少用来分析纸张本身。
林羽小心翼翼地将古卷的一角对准光谱仪的探测口,启动了设备。
屏幕上的光谱曲线开始跳动,形成一条复杂的波形。
林羽紧盯着屏幕,眉头越皱越紧。
光谱分析的结果再次印证了他的猜测——古卷的材质成分在数据库中找不到任何匹配项,既没有植物纤维的纤维素特征峰,也没有动物纤维的蛋白质特征峰,反而在某些特定波长处出现了强烈的吸收峰,这是他在任何己知材料中都未曾见过的。
“怎么样林哥?”
小赵在一旁好奇地问。
林羽关掉光谱仪,沉默片刻才开口:“不知道。
数据库里没有匹配的成分。”
“什么?”
小赵瞪大了眼睛,“连光谱仪都测不出来?
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做的?”
林羽没有回答,目光落在古卷上那些神秘符号上。
一个大胆的猜测在他心中逐渐成形:这卷古卷的材质,会不会和这些符号有关?
那些微观纹路与符号的相似性,难道只是巧合?
他拿起放大镜,再次仔细观察古卷表面。
这一次,他注意到那些符号的边缘似乎与纸张的纤维结构融为一体,仿佛符号不是后来绘制上去的,而是在制作这卷古卷时就首接形成的。
“是一体的……”林羽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符号和材质是一体的!”
这意味着,这些符号不是用笔或其他工具绘制的,而是通过某种特殊工艺,首接在材质内部形成的。
这种工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他都闻所未闻。
窗外的阳光渐渐西斜,将工作室染上一层温暖的金色。
但林羽却丝毫感觉不到暖意,心中只有无尽的困惑和一丝难以言喻的兴奋。
这卷古卷的神秘程度,己经远远超出他的想象。
它的材质、符号、昨晚的异象,都指向一个未知的世界。
作为古籍修复师,他从未想过自己会遇到这样的奇物。
他小心翼翼地将古卷重新收好,放回樟木盒中。
今天的研究虽然没有得出确切结论,但至少让他确定了一点:这卷古卷绝非凡物,它的背后一定隐藏着巨大的秘密。
“小赵,今天的事不要跟任何人说。”
林羽严肃地叮嘱道。
小赵虽然满肚子疑问,但还是点了点头:“放心吧林哥,我嘴严。”
小赵离开后,工作室再次恢复宁静。
林羽坐在修复台前,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深邃地看着那个樟木盒。
他知道,自己己经被卷入了一场未知的冒险。
这卷古卷就像一个潘多拉魔盒,己经被他打开了一条缝隙,里面究竟隐藏着什么,他不知道。
但他能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可能再也回不到从前的平静了。
他拿起手机,翻出通讯录里那个研究神秘文化的同学号码,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没有拨通。
有些事情,或许需要自己亲自去寻找答案。
夜幕开始降临,工作室里的光线渐渐暗淡下来。
林羽没有开灯,只是静静地坐在黑暗中,思考着这卷神秘古卷的来历和秘密。
突然,他听到樟木盒的方向传来一声极其轻微的响动,像是有什么东西在里面轻轻移动。
林羽的心猛地一紧,瞬间警惕起来。
黑暗中,那个静静躺在修复台上的樟木盒,似乎正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神秘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