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风露青冥最高处,洞天云锁有谁开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朱墙深·敏妃传》第一卷·朱墙深锁春寒重第一章·风露青冥最高处,洞天云锁有谁开康熙二十三年春,京西畅春园西侧的官道上,十辆青呢马车排成长列,在晨雾中缓缓前行。

第三辆马车内,林婉清端坐着,手指无意识地绞着帕子。

车帘随着行进微微晃动,偶尔漏进几缕天光,映在她新制的藕荷色缠枝莲纹旗装上。

"姑娘且放宽心,今日初选不过是走个过场。

"陪坐在侧的嬷嬷温声劝慰,"老爷特地打点过内务府的赵总管,必不会为难姑娘。

"婉清微微颔首,目光却仍凝在晃动的车帘上。

她想起离杭前夜,父亲在书房对她的嘱咐:"清儿,你容貌酷似故去的赫舍里皇后,此去选秀福祸难料。

宫中不比家中,切记谨言慎行,明哲保身。

"车马突然顿住,外头传来侍卫的呼喝声。

婉清透过缝隙望去,但见朱红宫门次第开启,汉白玉石桥在晨光中泛着冷冽的光。

一众秀女按旗籍列队,鸦雀无声地走过金水桥。

她垂首跟在镶蓝旗的队伍里,只听得到自己旗装下摆扫过青石路的簌簌声。

初选设在体和殿。

秀女们六人一组进殿,由内监唱名、嬷嬷查验。

当唱到"汉军旗正蓝旗参领林文远之女林婉清"时,她稳步上前行礼,听得座上内务府大臣轻"咦"一声。

"抬起头来。

"一个略显尖细的声音响起。

婉清缓缓抬头,正对上御前总管太监梁九功审视的目光。

只见他愣怔片刻,随即与身旁内务府大臣低声交谈几句。

殿内一时静极,她能感觉到其他秀女投来的探究视线。

"留牌子。

"梁九功终于开口,声音里带着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次日复选时,太后竟亲临延晖阁。

婉清察觉到太后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良久,而后缓缓问道:"可曾读书?

""回太后娘娘,臣女略识得几个字。

"婉清恭谨应答。

"《女则》《女训》可曾读过?

""臣女愚钝,只《列女传》尚能背诵一二。

"太后命她背诵《班昭告妹》篇。

婉清声音清朗,一字不差地背完,见太后微微颔首,又命宫女取来一架古琴。

"弹一曲《古风操》罢。

"婉清心下微惊。

这《古风操》乃是前朝古曲,知者甚少。

她凝神静气,轻拨琴弦,但闻琴音疏朗清越,如松风过涧。

曲至半阙,忽听得殿外传来脚步声,一个明黄身影出现在珠帘后。

"皇额娘这里好雅兴。

"来人声音温厚,却自带威仪。

满殿人慌忙跪倒。

婉清俯身低头,只见明黄缎绣金龙纹常服袍角从眼前掠过。

"皇帝来得正好。

"太后笑道,"可要听听这姑娘的琴艺?

方才一曲《古风操》,颇有古意。

"皇帝的目光落在婉清身上时,明显顿了一顿。

她感觉到那目光如有实质,细细描摹过她的眉眼。

"抬起头来。

"皇帝的声音忽然低沉了几分。

婉清抬头,正对上一双深邃的眸子。

皇帝约莫三十年纪,面容清俊,目光却锐利得能穿透人心。

他凝视她良久,方才缓缓道:"琴艺尚可。

留牌子罢。

"待皇帝离去,梁九功亲自将一块绿头牌递到她手中。

婉清叩谢恩典时,听见身后传来几声压抑的抽气声。

复选完毕,留牌子的秀女被引至钟粹宫学规矩。

教习嬷嬷姓乌雅,是宫中老人,神色严厉得很。

第一日便有两个秀女因行礼不标准被罚跪廊下。

婉清格外用心,每个动作都力求精准。

这日练习奉茶礼仪时,乌雅嬷嬷突然在她面前驻足。

"林姑娘可知为何独你奉茶时需格外低头?

"婉清心下一动,轻声道:"臣女愚钝,请嬷嬷指点。

""在宫里,太过肖似故人未必是福。

"乌雅嬷嬷声音压得极低,"切记谨言慎行,莫要仗着几分相似行差踏错。

"婉清背后倏地冒出冷汗来。

她突然明白父亲临行前的担忧所谓何来。

一月后终选那日,康熙帝亲临御花园。

秀女们穿着统一的天青色素缎旗装,簪一朵新摘的玉兰花,按旗籍列队等候圣览。

轮到汉军旗时,婉清垂首跟在队伍末尾。

听得前头几个秀女被问了几句家常便赐花撂牌子,心下稍安。

不料轮到她时,皇帝却命她上前。

"多大了?

"皇帝的声音听不出情绪。

"回皇上,臣女今年十六。

""可曾读过书?

""略识得几个字,不敢说读过书。

"皇帝沉默片刻,忽然道:"抬起头来回话。

"婉清抬头,见皇帝负手立在玉兰树下,目光幽深难辨。

春风拂过,落英缤纷,有几瓣沾在他的袍角上。

"可会骑马射箭?

""家父曾任参领,臣女幼时学过骑射,只是技艺粗浅。

"皇帝微微颔首,对梁九功道:"留牌子。

"最终留牌子的八位秀女被引至体元殿听封。

婉清得封答应,赐号"敏",居钟粹宫东偏殿。

同批秀女中,唯有纳兰云柔封为贵人,居承乾宫。

领她前往钟粹宫的小太监约莫十五六岁,自称小德子,说话很是伶俐:"敏答应不知,钟粹宫主位是良嫔娘娘,最是和善不过的。

东偏殿虽不大,却是朝阳的好屋子。

"行至宫门前,但见朱漆大门上镶着金钉,檐下悬着赤金青地大匾。

小德子压低声音:"西偏殿住着李答应,是去年进宫的,您平日多留神。

"东偏殿果然如小德子所说,三间屋子收拾得干净整洁。

掌事宫女名唤翠儿,带着两个小宫女早己候在阶下。

见婉清到来,齐齐跪倒行礼。

翠儿约莫十七八岁模样,眉眼伶俐:"小主万福。

奴婢们己将来时箱笼收拾妥当,请小主过目。

"婉清略一点头,命她们起身。

进屋见窗明几净,临窗炕上铺着崭新的锦褥,多宝格上摆着几件官窑瓷器和一盆文竹,布置得十分清雅。

她取出早就备好的赏封递给翠儿:"往后还要劳你们费心。

"翠儿接过赏封,笑意更真切几分:"谢小主赏。

良嫔娘娘吩咐了,请您安置好后往正殿相见。

"婉清更衣毕,带着翠儿往正殿去。

良嫔乌雅氏约莫二十出头,穿着藕色缎绣玉兰纹常服,笑容温婉:"敏答应来了,坐罢。

往后同在钟粹宫,彼此也好有个照应。

"正说着,忽听得门外太监通传:"李答应到。

"但见一个穿着桃红旗装的女子翩然而入,见到婉清故作惊讶:"这位便是新来的妹妹罢?

果真生得好模样,难怪皇上特意赐了封号。

"良嫔微微蹙眉:"李氏,慎言。

"李答应却似浑然不觉,自顾自在婉清对面坐下,目光在她脸上转了一圈:"妹妹初来乍到怕是不知,这宫里最忌讳的就是仗着几分颜色不知进退...""李氏。

"良嫔声音微沉,"你若无事便回去罢,本宫与敏答应还有话说。

"李答应这才不情不愿地起身告退。

临去前那一眼,让婉清莫名生出几分寒意。

待李氏离去,良嫔轻叹一声:"她的话你不必放在心上。

只是..."良嫔斟酌着词句,"你容貌确有几分似先皇后,日后言行还需格外谨慎。

"婉清心头一紧,垂首应道:"谢娘娘提点,臣妾谨记。

"回到东偏殿,婉屏退左右,独坐在临窗炕前。

夕阳透过琐窗落在她指尖,投下细碎的光斑。

她想起入宫前夜做过的那个梦:朱红宫墙漫无边际,她独自在长廊里奔跑,总也找不到出口。

翠儿轻手轻脚进来点灯时,见她望着窗外出神,小声劝道:"小主莫要忧心,良嫔娘娘最是宽厚,必不会为难您的。

"婉清回头微微一笑:"我省得。

只是初来乍到,诸多规矩还要你多提点。

""这是奴婢分内的事。

"翠儿压低声音,"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李答应是安嫔娘娘的表妹,平日最是掐尖要强。

小主平日远着她些才好。

"婉清点头,取下一支赤金簪子递给翠儿:"难为你为我着想。

"夜深人静时,婉清独自站在院中。

但见宫墙巍峨,飞檐斗拱在月光下勾勒出沉默的轮廓。

远处传来更鼓声,一下下敲在心上。

她想起离家时母亲含泪的眼,父亲欲言又止的神情。

如今方知,这九重宫阙看似金碧辉煌,内里却是步步惊心。

一阵夜风拂过,带来西府海棠的甜香。

婉清轻轻握紧手掌,指甲陷进掌心。

既然己经踏入这朱墙深宫,便只能向前,再无退路。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