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鬼戏

符煞 小吴有梦想 2025-09-11 12:31:57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农历七月十五俗称盂兰节,民间多称之为“鬼节”。

清朝末年,各方势力割据,战乱频仍,警、匪、盗、军互相勾结、拉帮结派。

其中强盗尤为猖獗,手段残忍,每隔十天半月便下山搜刮民脂民膏,致使百姓民不聊生。

稍有姿色的姑娘多被掳去做了压寨夫人,年纪最小的才十五岁。

乡公所的警察也畏于强权,为自保而从不为百姓主持公道。

蟠龙镇每年七月十五必请戏班唱“阴戏”。

所谓阴戏,即是唱给鬼听的戏。

相传此日鬼门关大开,阴差会押解无主孤魂来到阳间,享受香火、听戏受飨。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铛!”

打更人的锣声与吆喝在蟠龙镇的街巷间回荡,为这本就不大的山镇更添几分幽秘。

蟠龙镇坐落于两山深处,最特别的是,这里不供神仙,只供奉十殿阎罗。

镇民多为西方逃难而来,不信神明,反倒崇信鬼魅。

他们以为凡人死后终归要入地府,为积阴德,便世代供奉阎王。

相传蟠龙镇深山中有座祥云寺,寺中不供佛祖,唯奉地藏王菩萨。

寺前有七口古井,据说封印着七位妖王,乃历代道士所为。

真相究竟如何,早己不可考,终究只是传说。

中元之夜,蟠龙镇家家户户门前高挂白灯笼,摆放一碗生米及其他供品,碗中三炷香青烟袅袅,盼小鬼享供后安心离去,勿扰家门。

近午夜时分,镇民纷纷放河灯、孔明灯以祭逝者,点点灯火竟将蟠龙镇照得恍若白昼。

唱阴戏的戏班子匆匆赶至镇上。

镇长老金早己命人在乡公所前搭好戏台,只待子时开锣。

阴戏难唱,毕竟是唱给鬼听的,不比给人唱,一旦唱错恐有性命之忧。

诸如《钟馗嫁妹》《目连救母》等戏文,皆属禁忌,绝不能演。

然而总有几个顽童不遵礼数、不敬鬼神,父母也疏于管教。

殊不知得罪鬼魂,岂是儿戏?

一阵阴风自鬼门关呼啸而来,扫过蟠龙镇的大街小巷。

朦胧白雾缓缓散开,竟现出一座巍峨城门立于镇口,门上“鬼门关”三个大字森然可见。

呜呜哀鸣声不绝于耳,听得人毛骨悚然。

家家闭紧门户,生怕孩子跑出。

待白雾散尽,但见无数无主孤魂在阴差押解之下,缓缓向乡公所行进。

鬼群之后跟着西名鬼差,身穿“天下太平”字号衣,面容僵白如纸扎一般,手中哭丧棒令人胆寒。

阴风拂过戏台帘幕,台上戏子开腔演唱。

即便最老练的伶人也难抑恐惧,声线微颤,汗珠自额角滚落。

首场便是《包公断乌盆》。

正当此时,镇上有名的傻子却啃着甘蔗踱向戏台,一边嚼啖一边拍手叫好。

台上戏子频频使眼色叫他离开,见他不懂,急得低吼:“快走!

这是唱给鬼听的!”

戏子见那傻子仍呆呆站着不肯离开,只得无奈摇头,暗自祈祷他千万别惹出什么事端。

此时,戏台上空悄然弥漫起一道白烟,一名白衣女鬼自烟中缓缓降落——她名唤小丽,正在躲避一位名叫长青的道士的追捕,情急之下躲入这戏楼之中。

女鬼见台下只坐着个傻子,正看得津津有味,便朝他轻轻吹了一口阴气。

傻子一个激灵回过头,才发觉身边不知何时己挤满了“人”,一个个面容模糊、身影飘忽。

他挠头憨笑:“咋突然来了这么多人?

难不成这戏……是唱给鬼听的?”

这时他看清了眼前的女鬼,一时竟怔住了。

小丽生得极美,苍白的脸上有一双含水似的眼睛,鬼气森森中反而有种动人心魄的凄艳。

她见傻子发愣,便柔声开口道:“公子莫怕,我叫小丽,逃难于此……外面有强盗要强掳我去做压寨夫人,实在无处可去了。”

傻子一听,顿时气血上涌,那点疑惑瞬间被一股豪气冲散:“光天化日……呃,虽然现在是晚上,但朗朗乾坤,竟敢强抢民女!

姑娘别怕,有我在,定不让你被欺负!”

他拍着胸脯,说得斩钉截铁。

女鬼小丽垂眸掩去一丝得计的笑意。

她哪里需要这傻子的保护,不过是看中他一身旺盛的阳气,正好拿来当挡箭牌,缠住那道士,自己好趁机脱身罢了。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