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重生红楼林黛玉觉得自己像是沉在冰冷的湖底,四周是刺骨的寒,
肺腑里却灼烧着火。耳边隐约传来宝玉与宝钗大婚的锣鼓声,一声声敲碎她最后一点生机。
意识涣散之际,她忽觉一股力量将她猛地拽出水面——“姑娘!姑娘醒了!
”耳边是紫鹃带着哭腔的惊呼声,黛玉猛地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熟悉的碧纱帐,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与她平日里熏的冷香。她不是已经死在潇湘馆了吗?
怎么...黛玉挣扎着要起身,却觉得浑身无力。紫鹃连忙扶起她,往她身后垫了个软枕。
“姑娘可算是醒了,您都昏迷两天了。”紫鹃抹着眼泪,“我这就去告诉老太太。”“等等。
”黛玉拉住紫鹃的衣袖,声音嘶哑,“今日是什么日子?”紫鹃一愣,
回道:“今日是三月十五,姑娘前日在桃花树下读诗,吹了风就病倒了。”黛玉心头一震。
三月十五,那是她初入贾府的第二年,她才十二岁。她竟然回到了六年前!
前世种种在脑海中翻涌——她如何寄人篱下,如何被王夫人暗中刁难,
如何被薛姨妈母女算计,最后如何含恨而终。而那个口口声声说心里只有她的宝玉,
最终还不是娶了宝钗?黛玉攥紧了手中的锦被,指甲几乎要掐进掌心。这一世,
她绝不会再重蹈覆辙!“紫鹃,拿镜子来。”黛玉轻声吩咐。镜中的少女面色苍白,
却眉眼精致,一双含情目似泣非泣,确实是个美人胚子。黛玉凝视着镜中的自己,
唇角缓缓勾起一抹冷笑。既然老天给她重来一次的机会,她定要活出个不一样的人生来。
那些曾经欺她、负她、害她的人,她一个都不会放过!正思量间,
外面传来小丫鬟的通报:“林姑娘,宝二爷来了。”黛玉眸光一冷。
前世她就是被这个人的甜言蜜语所惑,最终落得心碎而亡的下场。这一世,
她可不会再上当了。宝玉匆匆进来,一脸关切:“林妹妹可好些了?我这两日茶饭不思,
就担心你的身子。”若是前世的黛玉,听到这话必定感动不已。可现在,她只觉得虚伪可笑。
“劳宝二爷挂心,我已经好多了。”黛玉语气疏离,“只是还需静养,不便久待客。
”宝玉一愣,显然没料到黛玉会这般冷淡。他上前一步想拉黛玉的手,
却被黛玉不着痕迹地避开。“妹妹可是生我的气了?”宝玉急切道,
“前日我说要带你去放风筝,却因父亲查功课没能成行,妹妹可是为这个恼我?”黛玉垂眸,
掩去眼中的讥讽。前世她就是太把这些小事放在心上,才会被这人牵着鼻子走。
“宝二爷想多了。”黛玉淡淡道,“我不过是病了,没精神说话罢了。”宝玉还要说什么,
外面又传来通报声:“薛姑娘来了。”话音未落,薛宝钗已经袅袅婷婷地走了进来。
十三岁的宝钗已经初现端庄秀美的风姿,一举一动都合乎礼仪。“听说林妹妹病了,
我特地带了些燕窝来。”宝钗微笑着让莺儿奉上礼盒,“这是上回我哥哥从南边带回来的,
最是滋阴润肺。”黛玉看着宝钗那张温婉无害的脸,
想起前世就是这人在她病重时与宝玉成婚,生生断送了她的性命。好一个端庄大度的薛宝钗!
好一个温柔体贴的薛姨妈!黛玉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多谢薛姑娘费心。
”黛玉让紫鹃收了礼盒,语气平淡。宝钗似乎察觉到气氛不对,
关切地问:“林妹妹可是哪里不舒服?怎么看起来神色不佳?
”宝玉忙接话:“我也觉得林妹妹今日怪怪的,对我爱答不理的。”黛玉抬眼,
淡淡看了宝钗一眼:“不过是病中无力多言罢了,倒是劳二位特意来看我。”正说着,
王熙凤也带着平儿来了。一进门就笑道:“哎哟,我来的可是不巧了,
怎么宝兄弟和宝丫头都在呢?”黛玉看着风风火火的凤姐儿,
想起前世这位琏二嫂子虽然泼辣厉害,但对自己还算不错,至少明面上不曾苛待。
倒是那王夫人,表面吃斋念佛,背地里却没少给她下绊子。凤姐儿走到床前,
摸了摸黛玉的额头:“好在是不烧了。老太太担心得什么似的,非要亲自来看你,
我好说歹说才劝住了。”黛玉心中微暖。贾府中,真心待她的恐怕只有贾母一人了。
“劳老祖宗挂心,我已经好多了。”黛玉说着,示意紫鹃扶她起身,“既然大家都来了,
不如到外间坐坐,总不好都在我这病榻前站着。”众人移步外间,小丫鬟们奉上茶点。
宝钗亲自给黛玉端了杯热茶,温声道:“林妹妹喝口茶润润喉。”黛玉接过茶杯,
却不急着喝,只淡淡问道:“薛姑娘近日在读什么书?”宝钗一愣,
随即笑道:“不过是些《女则》《女训》之类的,偶尔也翻翻诗词。
”黛玉点头:“薛姑娘果然端庄守礼,不像我,就爱看些杂书。
”宝玉忙道:“林妹妹看的书才有趣呢,那些《女则》《女训》最是无聊不过。
”宝钗脸色微变,但很快恢复如常:“宝兄弟说笑了,女子无才便是德,
读那些杂书终究不是正理。”黛玉轻笑一声:“薛姑娘说得是。
不过我记得《论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圣人可没说过女子就不该读书明理。”宝钗一时语塞,
没想到一向敏感多愁的林黛玉今日竟如此牙尖嘴利。王熙凤见状忙打圆场:“哎哟,
你们这些读书人就是爱引经据典的,我听着都头疼。要我说啊,林妹妹这才情真是越发好了,
病中都不忘读书。”黛玉微笑不语。前世她就是因为太过敏感柔弱,才让人以为好欺负。
这一世,她要让所有人知道,林黛玉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又坐了一会儿,
宝玉和宝钗相继告辞。王熙凤多留了片刻,嘱咐紫鹃好生照顾黛玉,也起身去了。众人走后,
黛玉让紫鹃屏退左右,独留她一人在房中。“紫鹃,你去把我所有的诗稿都找出来。
”黛玉吩咐道。紫鹃不解:“姑娘要诗稿做什么?您现在该好生休息才是。
”黛玉目光坚定:“那些诗稿多愁善感,不适合现在的我了。我要把它们都烧了。”“烧了?
”紫鹃惊呼,“那可是姑娘心血啊!”黛玉冷笑:“正是心血,才留不得。从今往后,
我要活个明白,不再为那些风花雪月伤春悲秋。”紫鹃还要再劝,但见黛玉神色坚决,
只得依言去取诗稿。望着跳跃的火光吞噬着一页页诗稿,黛玉目光沉静。那些为宝玉写的诗,
那些悲春伤秋的词,都随着火焰化为灰烬。从今天起,她不再是那个任人欺负的林黛玉。
她要让所有算计她、轻视她的人付出代价!首先,得从改善自己的处境开始。
黛玉想起前世王夫人克扣她月例、药材的事,眼中闪过冷光。“紫鹃,明日你去回了老太太,
就说我病中多想家,请求允许我每月给父亲写封信。”黛玉吩咐道。
紫鹃疑惑:“姑娘怎么突然想起这个?”黛玉唇角微勾。她当然不是为了写信而写信,
而是要借机让贾母想起她还有父亲这个依靠,让王夫人不敢太过分。更重要的是,
她要开始布局了。这一世,她绝不会再任人宰割!第二章 初露锋芒过了几日,
黛玉身体大好,便去给贾母请安。一到贾母房中,
就见王夫人、邢夫人、王熙凤并三春姐妹都在。宝玉和宝钗也坐在贾母身边说笑,
好一派和乐景象。见黛玉来了,贾母忙招手让她到身边坐下:“我的儿,可大好了?
这几日不见,可想死我了。”黛玉恭顺地行礼:“劳老祖宗挂心,我已经全好了。
”王夫人温声道:“林姑娘看着还是瘦弱,该好生补补才是。
回头我让人再送些人参燕窝过去。”若是前世,黛玉定会感激涕零。
可现在她深知这位舅母面慈心狠,那些送来的人参燕窝多半是次品,甚至可能动了手脚。
“多谢舅母好意。”黛玉微微躬身,“只是大夫说了,我这病不宜大补,平常饮食就好。
”王夫人一愣,没想到黛玉会拒绝,只好干笑两声:“既如此,那就依大夫说的办。
”宝玉凑过来道:“林妹妹,明日园子里要办桃花诗会,你也来吧?你诗才最好,
定能拔得头筹。”黛玉瞥了眼宝钗,见她虽然面带微笑,眼中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前世就是在这场诗会上,宝钗以一首“凝晖钟瑞”夺得头筹,开始展露锋芒。“我病才刚好,
恐怕没精神作诗。”黛玉推辞道。探春接口:“林姐姐就来吧,不作诗也无妨,
凑个热闹也好。”惜春也道:“正是,园子里桃花开得正好,林姐姐也该去散散心。
”黛玉见推辞不过,便应了下来:“既然如此,那我就去凑个热闹。”第二日桃花诗会,
大观园中热闹非凡。贾母、王夫人等都在藕香榭中坐着,众姐妹则在桃林中散步赏花,
酝酿诗兴。宝玉穿梭在姐妹中间,一会儿赞这个的句子好,一会儿夸那个的构思妙。
走到黛玉身边时,他低声道:“林妹妹今日真美,比桃花还娇艳三分。
”黛玉冷冷瞥他一眼:“宝二爷还是把这份心思用在作诗上吧。”宝玉碰了一鼻子灰,
讪讪地走开了。宝钗将这一幕看在眼里,走过来柔声道:“宝兄弟就是这样的性子,
林妹妹别往心里去。”黛玉似笑非笑:“薛姑娘倒是很了解宝二爷。”宝钗脸一微红,
忙道:“大家都是亲戚,相处久了自然了解。”这时,王熙凤过来招呼大家:“诗题出来了,
是'咏桃花',限七律,一炷香为限。”众人各自寻了地方构思。黛玉漫步到桃林深处,
看着满树桃花,心中感慨万千。前世她在这里作了一首伤春悲秋的诗,如今想来真是可笑。
这一世,她绝不会再为这些花开花落黯然神伤。一炷香后,大家回到藕香榭,
将诗作呈给李纨、探春等人评阅。宝玉率先呈上他的诗:“桃红又见一年春,
捱得三冬雪作尘。 虽是不香犹媚俗,依然无酒也醉人。 ......”众人纷纷叫好。
接着迎春、探春、惜春也都呈上诗作,各有千秋。宝钗的诗最后呈上,
果然还是前世那首“凝晖钟瑞”:“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 岂必委芳尘? ......”诗一念完,满座称赞。
贾母笑道:“宝丫头这诗果然大气,不似寻常闺阁之作。
”王夫人得意道:“宝丫头一向稳重端庄,诗如其人。”就在大家都以为宝钗必夺头筹时,
黛玉缓缓起身:“我也有一首,请大嫂子和三妹妹指教。”众人惊讶地看向黛玉。
前世她因病弱没有作诗,这一世却主动参与。李纨忙道:“林妹妹请念。
”黛玉朗声吟道:“桃夭灼灼映日新,不向东风怨旧尘。 自有芳华惊四座,
何须蜂蝶绕身频。 春来且看花千树,秋至还收果万钧。 莫道红颜多薄命,
从来志士不求仁。”诗一念完,满座寂然。这诗完全不似闺阁女儿伤春悲秋之作,
反而气势磅礴,颇有志向。探春率先喝彩:“好一个'莫道红颜多薄命,从来志士不求仁'!
林姐姐这诗真是打破俗套!”贾母也点头:“玉儿这诗果然别致,不像个女孩子作的。
”宝玉痴痴地看着黛玉:“林妹妹这诗真好,只是太过悲壮了些。”宝钗脸色微变,
但很快恢复如常:“林妹妹诗才果然了得,我自愧不如。”李纨与探春商议后,
道:“今日诗会,林妹妹当为第一。宝姑娘第二,宝兄弟第三。”众人纷纷道贺,
唯有王夫人面色不虞。她原想让宝钗拔得头筹,好在贾母面前长脸,没想到被黛玉抢了风头。
诗会结束后,黛玉正要回潇湘馆,却被宝玉拦住。“林妹妹今日为何对我如此冷淡?
”宝玉委屈道,“可是我哪里得罪了妹妹?”黛玉看着他,
想起前世他就是用这副无辜模样骗得自己倾心,结果却娶了别人。“宝二爷多心了。
”黛玉淡淡道,“我只是病后才愈,没精神多说罢了。”宝玉还要纠缠,
忽见一个小丫鬟匆匆跑来:“宝二爷,老爷叫您去书房呢!”宝玉一听贾政召唤,
顿时慌了神,也顾不上黛玉,急匆匆去了。黛玉看着他仓皇背影,冷笑一声。
这就是口口声声说厌恶功名的贾宝玉,一听父亲召唤就吓成这样。回到潇湘馆,
紫鹃迎上来:“姑娘回来了?诗会可有趣?”黛玉卸下钗环,
漫不经心道:“无非是吟风弄月,没什么新鲜。”紫鹃一边帮黛玉梳头,
一边道:“刚才琏二奶奶派人送来帖子,说是过几日荣国府要办赏花宴,请姑娘务必参加。
”黛玉接过帖子,心中冷笑。荣国府的赏花宴,前世可是出了不少事。
王夫人就是在这种场合一次次暗示宝钗比黛玉更适合做贾家媳妇。“知道了。
”黛玉将帖子放在妆台上,“紫鹃,把我那件鹅黄色的绣玉兰花的衣裳找出来。
”紫鹃惊讶:“姑娘平日不是不爱穿黄色吗?说是太扎眼。”黛玉看着镜中的自己,
唇角微勾:“有时候,扎眼些也好。”赏花宴那日,黛玉特意打扮了一番。
鹅黄衣裙衬得她肤白如雪,发间只簪一支碧玉簪,清丽脱俗。一到荣国府,
就见宝钗穿着蜜合色衣裳,淡雅端庄,正和王夫人说着什么。见黛玉来了,
王夫人眼中闪过一丝不悦。“林姑娘来了。”王夫人淡淡道,“身子可大好了?今日人多,
若是不舒服就早些回去休息。”这话听着关切,实则是暗示黛玉体弱多病,不宜久留。
黛玉微笑:“多谢舅母关心,我已经全好了。倒是舅母近日看着憔悴了些,可是为家务操劳?
也该多保养才是。”王夫人被噎了一下,勉强笑道:“有凤丫头帮着,我倒也清闲。”这时,
贾母来了,众人忙起身相迎。贾母拉着黛玉的手道:“玉儿今日气色真好,这衣裳也衬你。
”又看向宝钗:“宝丫头也好看,总是这么端庄得体。”黛玉心中冷笑。
贾母这话看似都夸了,实则暗示宝钗永远都是那副端庄模样,不如黛玉鲜活灵动。
赏花宴开始后,众人在园中游玩。宝玉自然跟在黛玉和宝钗身边,一会儿摘朵花给黛玉簪上,
一会儿又采朵给宝钗。黛玉将宝玉递来的花随手递给紫鹃:“这花香气太浓,我闻着头晕。
”宝钗却让莺儿收好:“宝兄弟的心意,自然要好好珍惜。”宝玉看看黛玉,又看看宝钗,
似乎有些困惑。这时,忽听一阵喧哗。原来是有个丫鬟不小心打翻了茶水,
弄湿了宝钗的衣裳。王夫人顿时大怒:“怎么做事的?毛手毛脚!”那丫鬟吓得跪地求饶。
宝钗却温声道:“舅母息怒,不过是一件衣裳,换下就是了。她也不是故意的。
”王夫人叹道:“你这孩子就是太善良了。”说着瞪了那丫鬟一眼,“还不谢谢宝姑娘!
”黛玉冷眼旁观。前世就是这样,宝钗总是表现得大方得体,衬托得她敏感小性。这一世,
她可不会再上当。果然,王夫人转向黛玉:“林姑娘觉得该如何处置这丫鬟?”若是前世,
黛玉要么不说话,要么随口说句“撵出去”,正好落人口实。
但如今...黛玉微微一笑:“舅母既然问我,我就直说了。这丫鬟失手打翻茶盏,
确实该罚。不过宝姐姐说得对,她也不是故意的。不如就罚她一个月月钱,小惩大戒就是了。
”王夫人没想到黛玉会这么说,一时愣住。贾母点头:“玉儿说得有理,就这么办吧。
”那丫鬟磕头谢恩,感激地看了黛玉一眼。宝钗笑容微僵,
但很快恢复如常:“林妹妹处置得妥当。”黛玉心中冷笑。好个薛宝钗,
想用这种方式衬托自己的善良大度?这一世,她可不会再让她得逞!赏花宴结束后,
黛玉正要回潇湘馆,却被探春拉住。“林姐姐今日好生厉害。”探春低声道,
“我看宝姐姐脸都绿了。”黛玉微笑:“三妹妹说什么呢,我只是就事论事罢了。
”探春意味深长地看着她:“从前的林姐姐可不会这样'就事论事'。”黛玉心中一动。
探春是贾府中少有的明白人,或许可以成为盟友。“人总是会变的。”黛玉淡淡道,
“尤其是在明白了一些事情之后。”探春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不再多言。回到潇湘馆,
黛玉屏退左右,独坐窗前沉思。今日虽然小胜一局,但还远远不够。
王夫人和薛姨妈母女在贾府经营多年,根深蒂固,要想扳倒她们,还需从长计议。首先,
得有自己的势力。黛玉想起前世贾府败落后,那些被卖的下场凄惨的丫鬟婆子。
其中不乏有能力之人,若是能收为己用...“紫鹃。”黛玉唤道,“明日你去打听打听,
府里可有哪个管事婆婆或者大丫鬟遇到难处的,来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