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恒温的周末林微把最后一块西兰花放进沸水,白色瓷锅咕嘟着冒泡,
蒸汽模糊了厨房的玻璃门。门外传来钥匙转动的声音,她擦了擦手走出去,
看见陈默弯腰换鞋,深蓝色双肩包上还沾着写字楼楼下的梧桐絮。“今天回来得早。
”林微接过他的包,指尖触到包带的凉意——入秋了,傍晚的风已经带了劲。
陈默“嗯”了一声,走到沙发边坐下,从口袋里摸出手机。屏幕亮起的瞬间,
林微瞥见他微信界面弹出的工作群消息,红色数字标着“99+”。她没多问,
转身回厨房把西兰花捞出来,拌上橄榄油和黑胡椒。这是他们在一起的第五年,
周末的流程像设定好的程序:林微早起买新鲜食材,陈默补觉到十点,然后一起吃午饭,
下午陈默处理工作,林微对着电脑改设计图,晚上要么在家做饭,
要么去楼下那家开了三年的川菜馆。没有惊喜,也没有争吵,
连空气的温度都像空调设定的26℃,稳定得让人安心,却又隐隐透着点沉闷。
“下周公司要团建,去千岛湖,三天。”陈默突然开口,视线还停留在手机屏幕上,
手指飞快地回复着消息。林微端着沙拉走出来,放在茶几上:“哦,那你要带件薄外套,
那边湖边晚上冷。”“知道了。”陈默抬头看了她一眼,伸手拿了颗圣女果,“对了,
下周末是我们纪念日,你想怎么过?”林微的心轻轻颤了一下。去年纪念日,
陈默加班到十点,回来时带了个便利店买的慕斯蛋糕,说“忘了提前订,这个也挺甜的”。
她当时笑着说没关系,却在夜里对着蛋糕的塑料盒子发呆,觉得那甜里掺了点敷衍的涩。
“随便吧,你定就好。”她把沙拉推到他面前,
自己拿起遥控器点开一部之前没看完的纪录片。屏幕里讲着深海里的鱼,发出微弱的光,
在漆黑的海水里独自游弋。陈默吃了两口沙拉,又低头看手机,回复消息的键盘声断断续续,
和纪录片里的海浪声混在一起。林微看着屏幕,心思却飘到了窗外。楼下的梧桐树开始落叶,
一片叶子打着旋儿飘下来,粘在玻璃上,像个不肯离去的问号。她突然想起刚在一起的时候,
陈默会提前半个月订好餐厅,带她去看小众的话剧,散场后在街边的路灯下牵着手走,
聊未来的计划,聊喜欢的书,连晚风都带着话里的温度。什么时候开始,
他们的话变得这么少了?是陈默的工作越来越忙,
还是她自己也懒得再主动分享那些细碎的情绪?“纪录片好看吗?”陈默突然抬头,
关掉了手机屏幕。林微回过神,点了点头:“还行,讲深海生物的。”“哦。”陈默没再问,
靠在沙发上,眼睛慢慢闭上,像是累极了。林微看着他的侧脸,鼻梁很挺,
还是她当初喜欢的样子,可不知怎么,心里却像蒙了一层薄灰,擦不掉,也吹不散。夜里,
林微躺在左边,陈默躺在右边,中间隔着一拳的距离。她听着陈默均匀的呼吸声,翻了个身,
看向窗外。月亮很圆,把银色的光洒在地板上,像一条细长的河。她拿出手机,点开相册,
翻到三年前他们去青岛旅行的照片。照片里,她站在海边,笑着比耶,陈默从身后抱住她,
阳光落在他们身上,亮得晃眼。那时候的快乐,怎么就像退潮的海水,慢慢不见了呢?
她轻轻叹了口气,把手机调暗,放回床头柜。黑暗里,她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还有心里那个小小的声音在问:这样的日子,还要过多久?2 雨落书巷周三下午,
突然下起了暴雨。林微刚结束一个客户会议,抱着文件夹站在写字楼门口,看着雨幕发愁。
手机提示栏弹出陈默的消息:“今晚要加班,不用等我吃饭。”她回复了个“好”,
收起手机,想着先找个地方躲雨,等雨小了再走。写字楼斜对面有条老巷,
巷口挂着个木质招牌,写着“屿巷书店”。林微之前路过几次,从没进去过,今天想着躲雨,
便撑着伞跑了过去。推开门的瞬间,风铃叮当作响。店里很安静,只有雨声和翻书的沙沙声。
暖黄色的灯光照亮了书架,书架上摆满了书,从经典文学到小众诗集,
甚至还有一些泛黄的旧书,书脊上的字已经有些模糊。“您好,需要帮忙吗?
”一个男生的声音从柜台后传来。林微抬头看过去,男生穿着一件浅灰色的毛衣,
戴着黑框眼镜,手里拿着一本摊开的书。他的头发有些长,垂在额前,眼神很亮,
像落了星光。“我……我躲下雨。”林微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把湿伞靠在门边的伞桶里。
“没关系,随便坐。”男生指了指靠窗的位置,“那里能看到雨巷,风景不错。
”林微走过去坐下,窗外的雨还在下,青石板路被雨水打湿,泛着光。
巷子里的老房子挂着红灯笼,雨水顺着灯笼的流苏往下滴,像一串小小的珍珠。
她拿起桌上的一本杂志,却没心思看,目光不自觉地飘向柜台后的男生。他正低头看书,
手指轻轻划过书页,神情专注。偶尔有人进来选书,他会抬起头,笑着打招呼,声音温和。
林微看着他,心里突然觉得很平静,像在喧嚣的城市里找到了一个小小的避风港。
过了大概半小时,雨还没有停的意思。林微拿出手机,想叫个网约车,却发现信号不太好。
她皱了皱眉,收起手机,叹了口气。“没信号吗?”男生走了过来,手里端着一杯热柠檬水,
“这里信号是不太好,我给你倒了杯热水,暖暖手。”“谢谢。”林微接过杯子,
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心里也跟着暖了一下。“你是附近写字楼上班的?
”男生在她对面的椅子上坐下,手里还拿着那本书。“嗯,做平面设计的。
”林微抿了口柠檬水,酸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设计挺好的,能把想法变成看得见的东西。
”男生笑了笑,指了指自己手里的书,“我叫江屿,这家书店是我开的。”“林微。
”她也笑了,“你的书店很好,很安静。”“喜欢就好。”江屿翻开书,
指了其中一段给她看,“我刚才在看这个,你看过《海边的卡夫卡》吗?”林微愣了一下,
那是她高中时最喜欢的书,后来搬家的时候弄丢了,一直没再买到。“看过,
我以前很喜欢村上春树的文字,觉得他写的孤独很真实。”“我也是。
”江屿的眼睛亮了起来,“他笔下的人物总是在寻找什么,有时候不是找具体的东西,
而是找自己。”他们就这样聊了起来,从村上春树聊到加西亚·马尔克斯,从诗歌聊到电影,
从喜欢的导演聊到小时候的趣事。林微发现,和江屿聊天很轻松,不用刻意找话题,
也不用小心翼翼地照顾对方的情绪。他总能准确地get到她的点,
甚至能说出她没说完的话。窗外的雨渐渐小了,夕阳透过云层,洒下金色的光。
林微看了看时间,已经快六点了。“我该走了,谢谢你的柠檬水,还有……聊天。
”“不客气。”江屿站起来,从书架上拿了一本《海边的卡夫卡》递给她,“这本书送你,
就当是躲雨的纪念。”林微接过书,封面是深蓝色的,印着海浪的图案。
“这怎么好意思……”“没关系,喜欢就好。”江屿笑了笑,“以后有空可以常来,
书店随时欢迎你。”林微点点头,拿起包和伞,走到门口。她回头看了一眼,
江屿正站在柜台后,对着她挥手。风铃再次响起,像是在告别,又像是在期待下一次相遇。
走出书店,晚风带着雨后的清新,吹在脸上。林微低头看了看手里的书,
书脊上的字清晰可见。她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泛起了细微的涟漪。回到家,
陈默还没回来。林微把书放在书架上,和其他书摆在一起,却又觉得它格外显眼。
她走进厨房,想煮点面条,却发现冰箱里只有几个鸡蛋和一把蔫了的青菜。她叹了口气,
拿出手机,点开外卖软件,却不知道该点什么。这时,手机屏幕亮了,
是江屿发来的微信:“到家了吗?雨停了,路上还好走吗?”林微的心跳漏了一拍,
她回复:“到家了,谢谢关心,路上很顺利。”很快,江屿回复:“那就好,
这本书要是看完了,随时可以来换其他的。”“好的,下次一定去。”林微放下手机,
心里像揣了颗糖,甜丝丝的。她煮了碗鸡蛋面,坐在餐桌前吃着,
却觉得比平时多了几分味道。夜里,陈默回来时,林微已经睡了。他轻手轻脚地洗漱,
然后躺在她身边。林微闭着眼睛,却没睡着。她能闻到陈默身上的烟味和咖啡味,
那是他加班时的味道。她想起下午在书店和江屿的聊天,想起那杯温热的柠檬水,
心里突然有了一种莫名的愧疚。她是不是不该和江屿走得太近?是不是该守住自己的底线,
安安稳稳地和陈默过下去?可心里那个小小的声音又在说:和江屿在一起的时候,
她才觉得自己是鲜活的,是被理解的。矛盾像一张网,把她困在中间,挣不开,也逃不掉。
3 书页里的秘密接下来的一周,林微总是忍不住想起江屿和那家书店。午休的时候,
她会特意绕到巷口,看看书店的招牌,有时候会进去坐一会儿,借本书,和江屿聊几句。
江屿知道她喜欢喝柠檬水,每次她来,都会提前泡好一杯放在靠窗的位置。
他们聊的话题越来越多,从工作聊到生活,从过去聊到未来。林微会跟他说客户的刁难,
说设计图改了十几次还是不满意;江屿会跟她说书店里的趣事,
说有个老爷爷每天都会来读报纸,说有个小姑娘每周都会来买一本童话书。林微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