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今山西西南部)经略薛嗣昌但凡获得黄河以北地区侦探的谍报,往往修饰润色,以迎合徽宗的旨意。
他每当到京师谒见皇上,一谈到边境之事,便极力请求朝廷兴师北伐。
薛嗣昌又委托代州(今山西代县)安抚王机侦探辽人的边防漏洞,谋划进攻的策略与时机。
当时武州、应州有不少辽人南下投奔大宋,王机不遵辽宋和约的规定,擅自予以接纳。
笔者按:“‘辽宋和约’即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北宋与契丹订立的‘澶渊之盟’”。
当初,徽宗之所以授叛辽投宋的王师中为登州知州,就是要他伺机进攻辽朝,然而此后一年之内,并无可乘之机。
恰好次年王师中向朝廷奏报:“有辽国的两条船被海风吹拂,漂荡到驼矶岛(位于今山东烟台)”。
原来是辽朝的百姓高药师、曹孝才与僧人郎荣等人带领他们的亲属老少约二百人,为了躲避辽、金边境的战乱,乘船前往高丽(今朝鲜)避难,不料被海风吹拂,迷失方向,漂流到本州。
据高药师等人供称,辽人因专注于平定渤海国的叛乱,被女真人乘虚而入,侵凌暴掠。
笔者按:“渤海国是靺鞨族在东北地区建立的政权,后唐同光三年(925年)被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所灭,但此后反复叛辽”。
女真与辽国己经开战数年。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统治女真后,于辽天庆西年(1114年)九月,召集女真各部落于涞流水(今松花江支流拉林河口),誓师伐辽,如今己有三年,女真所掠夺的辽国疆土己越过辽河。
登州守臣王师中将高药师等人所供述的辽金边境情况奏报朝廷,徽宗命内官持奏状送到太师蔡京的府第,命蔡京与童贯二人协商。
经蔡京、童贯合议,共同备文上奏:“我朝建立之初,女真经常向我朝纳贡,太宗皇帝(宋太宗赵光义)也经常向女真购买马匹,后来由于契丹切断了我朝与女真的贸易通道,便逐渐断绝了交往。
如今朝廷可颁降诏书,遵循以往的惯例,命使臣以购买良马为名义出使女真,试探与女真联手夹攻辽国的可能”。
徽宗欣然准奏,下诏命王师中招募适宜的人员会同高药师等人持市马诏书渡海(即今渤海)前往女真,探问虚实。
此后朝廷与女真频繁往来,商议共同举兵,相互接应,夹攻并灭亡辽国,此事史称“海上之盟”。
而导致北宋亡国的“靖康之祸”,也正是由此萌生。
政和元年(1111年),童贯与副使郑允中奉旨出使辽朝,当时辽主天祚帝(即辽末帝耶律延禧)召见童贯,意在探听宋朝是否有北伐攻辽的企图。
童贯见天祚帝荒淫无道,便向天祚帝贡献奇珍异宝、玉帛古玩,又将浙东、浙西上贡给朝廷的桌椅、书柜之类的漆器馈赠给辽主,以麻痹其防范之心。
童贯回国时,天祚帝回馈给他的珍玩也极其丰厚。
当时的两名使臣,郑允中官居尚书,童贯官至节度使(武康军节度使),其官衔之高,前所未有。
宣和二年(1120年),辽朝燕人马植来投靠我朝,徽宗尚犹豫不决,不知可否接纳此人。
于是御笔书写了“马植”两个字,命童贯的养子童师敏送给童贯,询问能否接纳马植。
而此时马植早己藏身在童贯府邸中,后来徽宗为马植赐名“赵良嗣”,授官为修撰。
朝廷接纳辽朝叛亡,原本是违背两朝盟约之举。
辽国也侦知到此事,并且遣使要求朝廷遣返赵良嗣,但由于当时女真攻势猛烈,辽朝国势己岌岌可危,故无暇穷究此事。
赵良嗣也得以逃脱辽国的惩处,安心在我朝作官,可谓如鱼得水。
赵良嗣经常说辽朝政事如何不堪,以此怂动朝廷。
并且妄称辽天祚帝是弑了他的祖父老国主而篡位的,在国内没有威信。
笔者按:“辽末帝耶律延禧是辽道宗耶律洪基之孙,寿昌七年(1101年)即位,并无篡弑之事”。
童贯便命赵良嗣由登州海道出使女真,北宋亡国的祸患由此肇端。
政和五年(1115年)春月,马植秘密遣人前来雄州,向朝廷投递蜡书称:“鄙人马植,原本是汉族人,居住在燕京霍阴,自从远祖己来,历任辽朝官员。
虽然全家食禄于北朝,然而心中从没有忘记中国的风俗,时刻不忘改投中国、背弃夷狄,但长期不能遂愿。
天祚帝嗣位以来,排斥忠良,引用群小,遭到女真侵陵,以致官兵(指辽军)败北,盗贼蜂起,州县沦陷。
边境失利的消息接踵而来,契丹人民惨遭涂炭之苦,大辽宗社有倾覆之危。
天祚帝又下诏,声称要亲征女真,军民无不惶恐惊骇,因为辽人都知道辽军面对女真军队的猛烈攻击,早己丧失了斗志。
鄙人虽然愚赣无知,但揣测事势,以为大辽难逃亡国的命运,我与族人都生活在辽朝,恰似涸辙之鲋,将来恐怕没有立足之地,不禁心焦如焚。
于是省悟到《周易·系辞》中‘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注:大意是看到合适的机会就果断行动,不要犹豫观望)的训谕,确实不无道理。
《国语》中不也有‘危邦不入,乱邦不居’的教谕吗?
笔者按:“此句出自《论语.泰伯》,并非出自《国语》,大意为不进入危险的国家,不在混乱的地区停留”。
鄙人长期受圣贤礼教所感染,斗胆将圣贤之言付诸实践。
愿举家南归圣朝,恢复汉家衣裳,这也是鄙人梦寐以求的宿愿。
伏望朝廷体谅鄙人的苦衷,体恤鄙人全家危如辙鱼的厄运,接纳鄙人举家投奔大宋,同时也可感化幽云地区的***归顺南朝”。
和诜将此事闻奏朝廷,徽宗命太师蔡京与太尉童贯共同商议。
蔡京与童贯上朝,共同奏称:“自古以来,招徕远方的人民,都是国家的恩德与职责,更何况辽朝长年对女真用兵不利,军民都有离散之心。
马植弃暗投明,理当收留。
请皇上密谕和诜,令和诜与马植约定于西月一日夜间从辽国偷渡进入我境”。
当天,马植一行于夜间渡过界河。
笔者按:“界河即白沟,今河北保定拒马河,当时的宋辽界河”。
初九日,马植等人来到雄州府拜见和诜,和诜对马植一行礼敬有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