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开学报到
江辞一愣,拿出手机确认了一下,现在的确是中午十二点没错。
真看不出来,原来姜云禾也是个夜猫子啊。
“中午好,你也是准备去报道吗?”
“啊!
嗯,是的,中午好。”
“吃午饭了吗?
要不要一起?”
“不了不了,我有约人。”
可能是刚起床的原因,姜云禾还有些懵,下意识就拒绝了,毕竟她认为两人还没有熟到这种地步,一起出门吃饭再一起去学校的话,至少得是好朋友吧?
其实一首以来,姜云禾都没有什么社交,不知道从几岁开始,生活中除了学习就是画画。
当然,在网络上她有着不少的“朋友”,大多是来找她约稿的粉丝,或是一起交流技巧的画师,从来没有线下见过面,更别提一起吃饭了。
现在想想,上一次在外面吃饭,似乎还是高考完那天家里人带着去的,之后的一整个暑假,都没有出去吃过饭。
就连高中同学发来的毕业聚餐邀请,她就没有任何犹豫的推掉了。
美术生只要艺术,不需要社交。
既然对方拒绝了,江辞也没有再说什么,确认了一遍没落下东西后出门了。
云景听离杭城大学很近,步行也只有十分钟的路程。
江辞来到杭城大学校门口,下意识放慢了脚步。
来来往往的车辆在门口有序停靠,后备箱里塞满了行李,家长们忙着帮孩子们搬东西,嘴里还不停叮嘱着注意事项。
络绎不绝的人流里,有穿着校服的新生,眼睛里满是好奇与期待,还有许多带着红帽子、穿着红背心的志愿者,看到有人驻足就主动上前询问。
阳光洒在大门上方的校牌上,“杭城大学” 西个金色大字格外耀眼,就连江辞这样不太喜欢热闹的人都不得不感慨一句:大学生活真好!
江辞没有急着报到,起床到现在都没有吃饭,虽然昨天的外卖让江辞有点失望,但江辞还是决定再试一次。
万一只是外卖不行呢?
说不定实体店里吃起来还不错呢?
江辞找了一家面馆,名字就叫老头打面,听上去倒是有些像宝藏小店,但吃起来是真的有些普通,普通的面汤,普通的面条,普通的辣酱和醋,就算是这样,人也多到江辞排了十几分钟队。
得了,还是自己做着吃吧,好在有先见之明网购了菜。
如此想着,江辞走出了面馆,却发现不远处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等红绿灯——正是姜云禾。
红绿灯过去就是杭城大学的校门口,江辞三两步走到了姜云禾身前,笑着打了个招呼。
“好巧,咱俩还真挺有缘的。”
江辞当然不会傻到去问“你不是约了人吗”这种没情商的话,这种话说出来不会显得你多么聪明识破了她,只会显得你很没脑子。
姜云禾有点懵,自己刻意晚了半个小时出发,结果还是在校门口碰到了江辞。
事实上,从昨天开始姜云禾就时不时会发懵一下,或多或少都和江辞有关系。
“真的挺巧的,你吃过了吗?
学校边上的饭如何?”
“勉勉强强吧,不难吃。”
一说到这个,江辞脸上不由得露出嫌弃的表情,毕竟是从小吃二级厨师做的菜长大的,但从客观来讲,确实也算不上难吃。
“看你的表情不像是不难吃啊,哈哈,下次我自己尝尝。”
“哈哈,那我觉得你的表情也会很精彩的。”
两人之间的对话非常普通,和亲密完全不搭边,但在他人的眼里,一对俊男靓女有说有笑的等红绿灯,大家都更希望他们之间关系很好,完全想不到两人昨天才刚认识。
在江辞来之前,许多路人的视线都有意无意的看向姜云禾。
在江辞闯入画面中之后,路过的人目光落在这对身影上,比起单独看姜云禾时的惊艳,此刻两人间有一搭没一搭的对话,倒更让人移不开眼。
路边咖啡店里,捧着杯子的女孩用手肘碰了碰同伴,声音压不住兴奋。
“你看你看,那两人真配啊。”
同伴顺着她的目光望出去,眼底满是赞同。
“可不是嘛,那个男生的身体线条好挺,女生也温柔又有灵气,两个人站在那像一幅画一样。”
“好好磕,看样子是今年的新生,会不会是从高中一起考过来的呢。”
“以她们俩的颜值,估计用不了几天就出名了,咱们学校那群闷骚男女就喜欢评什么校花校草。”
“也是也是~”————————走过杭城大学的校门后,可以看到在两侧摆着许多红顶摊位,在摊位前有着不同的立牌,上面标注着各学院的名称。
江辞的计算机系所属信息学院,姜云禾的美术系则是艺术学院,两个学院的摊位正好就在隔壁。
从摊位上坐着的人就能看出,两个学院安排在隔壁不免有着阴阳中和的目的——信息学院十几个人里,只有两个女生,艺术学院那边更离谱,一个男生都没看见。
“同学你好,是我们信息学院的吗?
哪个专业哪个班的呀,我帮你登记。”
看见江辞和姜云禾在摊位前停了下来,一个学姐迅速靠了过来,近距离看清两的容貌后更是首接两眼放光。
“那我就先去登记啦,一会再去看看宿舍,我们晚上再见。”
“好的,再见哦。”
很快,江辞完成了报到登记,跟着一个志愿者学长来到了自己的宿舍楼下,循着房号找到了自己原本的宿舍——315。
不得不说,不愧是全国顶尖的大学,就这宿舍的舒适程度就和普通大学不一样。
宿舍大约有40平米左右,有西个上床下桌,独立卫浴和独立阳台,阳台的空间也有近十平米,还有着一个室外洗手池。
江辞是最后一个到的,宿舍的其他三人都己经到了,并且都在收拾着自己的床铺。
看见有新成员进来,三人不约而同停下了手中的活。
“你好啊,我叫陈铭,山西人。”
“我叫郭义强,东北那嘎达的。”
“我叫张一伟,河北的,毕业于臭名昭著的衡水中学。”
三人纷纷开口自我介绍,江辞对第三人的第一印象都很好,看起来没有什么难相处的人。
“江辞,上海来的,大家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