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富贵之中就依循富贵的状况行事,处在贫贱之中就依循贫贱的状况行事,处在患难之中就依循患难的状况行事,处在夷狄之地就依循夷狄的状况行事,随遇而安,这就是圣贤之人,又哪里会有苦乐、逆顺的差异呢?
苦乐、逆顺,本就是外在的境遇,用我们的道来应对,就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世人之所以不能通达大道,正是因为被虚幻不实的东西所纠缠,忙碌奔波没有尽头。
如果能具备超凡的眼光,看透世间的变故,就会明白虚名和小利都是我们的负担。
古代的人之所以追求自己真正的快乐,而不追求众人都追求的东西,是因为他们看重自己的本心。”
“人生在世,见识应当高远。
见识高远,就不会被浅近的事物迷惑。
白天观察世事的兴衰,夜晚观察气运的消长。
根据世事的兴衰,来决定自己是出仕还是退隐;根据气运的消长,来决定自己是进取还是后退,这样就能避开灾祸,消除危害。
否则,就会像在梦中奔波忙碌,又怎能不被时势所害呢?”
“世间的陷阱无处不在,需要人们保持清醒。
眼睛稍有模糊,脚步稍有偏差,内心稍有迷惑,就会掉入陷阱,又怎能脱身呢?
身在陷阱之中,心中悔恨从前的过错,就太晚了!
所以君子贵在能够察觉细微之处。”
“敬是德行的汇聚。
秉持敬,各种善举就会汇集;不敬,懈怠懒惰、放荡邪僻就会随之而来,德行就会败坏。
持续秉持敬而不间断,就能达到诚的境界。
未能达到诚的人,可以从敬入手,以敬存心,内心就会清澈纯净,自然没有杂念。
况且端庄恭敬也是保养身心元气的功夫。”
“衣服脏了不洗,器具破了不补,面对他人尚且会感到羞愧;行为有污点不改正,品德有缺失不弥补,面对上天难道不会心中有愧吗?”
“君子面对青天会有所敬畏,听到雷声不会惊慌;走在平地上会有所警惕,涉足风波却不会畏惧。”
“指甲划破皮肤,梳子扯掉头发,脸色就会为之改变;而面对珍宝陪葬、美人相伴,内心却能安然。”
“倚仗财富的人会贫穷,倚仗权势的人会低贱,倚仗强大的人会变弱小,倚仗机巧的人会显得笨拙。
倚仗仁义道德的人,不会贫穷,不会低贱,不会弱小,不会笨拙。”
“在事情还未明朗时就化解,这叫做神;在事情还未发生时就制止,这叫做明;在事情己经显现时才禁止,这叫做察;事情混乱后才去制止,这叫做盲目。
所以面对事物的纷扰,不可不先做到前三点。”
“治理家庭,以端正伦理、区别内外为根本,以尊敬祖先、和睦家族为首要,以勉励学习、修养身心为其次,以种植畜牧为日常事务。
用节俭来持家,以慈爱谦让行事,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帮助他人,学习礼仪并敬畏法律。
这样就可以减少过错,可以安静调养身心,而不会被纷扰之事困扰。”
“我们不可不知天命,更何况是老年人呢?
人的志向无穷无尽,但所获得的却有限,这就是命运。
命运早己不与人商量,安于命运就常常会感到满足,违背命运就常常会感到不足。
唯有以耿介的品性修养内心,以平和的态度应对外界,听任命运自然发展,这就是安于天命。”
“心原本可以平静,遇到事情就会波动。
波动朝着吉祥的方向发展就是君子,朝着凶险的方向发展就是小人。
孟子说:‘我西十岁时就做到了不动心。
’这就是不被外物所动摇。”
“广泛交友不如少交朋友,过多追求不如谨慎坚守。”
“容易损耗却难以恢复的,是精气;容易躁动却难以平静的,是精神。
只有调养元气使其充满,精神才能融洽和谐,遇到精气损耗、精神躁动的情况,也常常有主宰来控制。”
“能够领悟大道的人可以说是富有,不学无术的人可以说是贫穷,听天由命的人可以说是豁达,不知羞耻的人可以说是穷困。”
《尚书》说:“一定要有宽容的度量,德行才能广大;一定要有忍耐的功夫,事情才能成功。”
君子立志,没有不是因为能够容忍而成功,因不能容忍而失败的。
宽容就能宽恕他人,忍耐就能承受事情。
稍有不顺心,就勃然大怒,事情稍有违背意愿,就愤然发作,这是没有涵养的表现,是福薄之人。
所以大丈夫应当宽容他人,而不可被他人宽容;应当克制欲望,而不可被欲望所控制。
苏东坡说:“蜗牛的涎液连自己的壳都填不满,仅仅够用来滋润自身;它不知疲倦地往高处攀爬,最终却在墙壁上干枯而死。”
这句话很值得那些不知进退的人引以为戒。
人们为世间之事忙碌奔波,为各种计谋殚精竭虑,都认为凭借人事努力就能获得富贵,依靠计谋就能建立功名,却不知事情的兴衰成败,都有上天在主宰。
做成一件事,并非全是个人能力,而是命运到了,刚好与上天的安排相符。
更何况努力去做却做不成的情况更多呢?
上天不会说话,人们不能迷惑于自己的听闻而误解天意;上天没有具体形态,人们不能亵渎它的公正。
世上的人在百年间忙忙碌碌、疲惫不堪,没有一刻能让自己安宁,这难道不让人深感悲哀吗?
这种行为不足以让上天为之困扰,却足以被上天嘲笑。
“‘心’字上面有把‘刃’,君子因懂得包容而成就品德;‘川’字下面有‘火’(‘忿’字),小人因愤怒而丧失性命。”
“只有内心与天合一,所以对道理的领悟才能特别透彻,并且能够解开他人心中的迷惑。
内心与地合一,所以汲取的水也格外灵验,能够涤荡人心的浅陋。
所以用一杯水,就能治愈医生都无法医治的疾病,没有治不好的,这难道是因为水有灵效吗?
其实是得益于道的作用。
不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会认为这很荒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