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回家的想法
金色的虚拟烟花熄灭,只留下冰冷的战损数据悬浮在空气中,诉说着这场“胜利”的真实代价。
渣渣咂了咂嘴,看着清单上那串数字,兴奋劲头矮了半截,嘀嘀咕咕地跟着小美去维护设备了。
融融的光芒隐入数据流,继续着它那庞大而无人知晓的演算。
六一和雨晴对视一眼,默契地没有言语。
两人一前一后,无声地飘过通道,回到了他们在基地生活区的居所。
舱门在身后合拢,将蓝月的荒凉和任务的重压彻底隔绝在外。
这里,是只属于他们的天地。
蓝星的幽蓝光芒透过巨大的观测窗,将房间映照得一片柔和静谧。
2.1无声的共鸣微重力下,他们的靠近如同一种自然的牵引。
六一伸出手,指尖轻轻拂过雨晴的脸颊,那触感真实而温热,与战斗的冰冷数据形成了最鲜明的对比。
不需要言语,一种积累了十余年的默契与渴望在空气中悄然点燃。
他们的亲吻,从最初的轻柔试探,迅速变得深入而热烈,带着一种挣脱了所有束缚的自由。
低重力环境下的优雅“漫游”最终化为相拥的踏实与温暖。
整个过程美好而充满生命的张力,它不仅仅是情欲的宣泄,更是两个灵魂在经历漫长星际分离后的一次深度契合与确认。
是对“生”之本能最首接、最热烈的庆祝与回归。
当最后的悸动如温暖的潮水般缓缓退去,他们依然紧密相拥,感受着彼此剧烈的心跳逐渐同步、平息。
汗水微粘的肌肤相亲,传递着最真实的温度和存在感。
雨晴的额头抵着六一的额头,轻声呢喃,气息拂过他的嘴唇。
2.2蓝星的晨光与隐忧***过后,雨晴依偎在六一怀里,手指无意识地轻抚着小腹,望着窗外那颗巨大的蓝色星球。
蓝星的晨线正缓缓掠过那片蔚蓝的、扩大了的海域。
“六一,”她的声音带着一丝缠绵过后的慵懒,却又异常清晰,“我们回家吧。
回蓝星去。”
六一的手臂微微一顿,他低头看着妻子,看到她眼中不再是观看比赛时的忧虑,也不是分析数据时的专注,而是一种纯粹的、沉淀下来的渴望。
“好。”
他没有丝毫犹豫,将这个简单的字说得沉稳而坚定,“回去。
回‘三潭毓秀’去。”
这不是一时冲动的决定,而是长久以来的共识在此时被点燃。
他们跨越星海来到这里,是为了守护。
但当他们发现守护的方式可能背离了初衷,那么回归本源,就是最正确的选择。
雨晴的额头抵着他的胸膛,发出一声满足的、如释重负的轻吟:“嗯。”
这一刻,无需再多言。
2.3十年之憾与坚守“还记得我们为什么来吗?”
雨晴轻声问,目光依旧望着蓝星,“2075年,觉得这里是希望。
可控聚变成功了,氦-3那么多,好像一切问题都能解决了。”
“记得。”
六一的声音低沉下来,“但我们没想到,最大的问题不是技术,是人心。”
雨晴的手轻轻放在小腹上:“十年了,六一。
在这里,我们什么都创造了,广寒宫,聚变堆,…可我们却创造不出一个最简单的生命。”
她的声音里有一丝难以察觉的哽咽,“蓝月的重力,辐射…有些东西,终究是无法被技术替代的。”
六一将她搂得更紧。
这是他们心中一道共同的、隐秘的伤痕。
“还有能量传输…”雨晴继续说,“你一首反对把蓝月的能量首接射向蓝星,怕那巨大的热耗散会加剧气候灾难,让海平面再上升几个厘米。
NCA觉得你保守,阻碍进步…但我知道,你是对的。
我们不能为了解决一个危机,去制造一个更大的危机。”
2.4决议沉默了片刻,雨晴抬起头,目光变得无比坚定:“所以,我们回去。
用我们的眼睛去看看,蓝星到底需要什么。
不是隔着三十八万公里用数据模拟,而是用脚去踩踩那里的泥土,用手去摸摸那里的树。
也许…‘三潭毓秀’那样的地方,才是真正的答案。”
六一看着她,仿佛穿越了十年的光阴,看到了那个在发射前夜,既兴奋又对蓝星恋恋不舍的年轻科学家。
他看到了她眼中的光芒,那是对故土的眷恋,对生命的渴望,以及对另一种未来的坚信。
“好。”
他再次说道,声音里充满了决心。
2.5报告他轻轻松开她,飘到工作台前。
悬浮的全息界面亮起,他手指虚点,开始起草一份极其简短的报告。
格式工整,用语克制,符合他一贯的风格。
标题:关于申请终止蓝月任期、返回蓝星的请示申请人:孙六一、明雨晴申请理由:任期己满十年,申请返回蓝星,参与“三潭毓秀”人类综合生活实验区后续项目研究。
备注:附十年工作摘要及项目交接清单。
他没有写对未来的担忧,没有写对生命的渴望,更没有写对能量传输的反对。
所有这些,都藏在那看似官方的、冷静的文字之下。
他的指尖在“发送”按钮上停留了一瞬,然后轻轻按下。
一道无形的电波,承载着一个沉重的决定和一份归家的渴望,瞬间射向遥远的蓝星。
六一转过身,望向窗边的雨晴。
她也正望着他,眼中闪烁着温暖而期待的光芒。
窗外,是漆黑宇宙和璀璨星海;窗内,是两颗决定重返人间的、紧密相连的心。